
很多家長一聽到「性教育」,直覺就是「孩子還小,太早了吧?」或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談論這件事。
但事實上,性教育不是青春期才要開始,而是從孩子懂得「身體」這件事起,就應該慢慢建立。因為孩子每天都在經歷身體被觸碰:洗澡時、換衣服時、被親吻或抱抱時。這些日常動作,就是最好的教育時機。
如果我們選擇避而不談,或在日常生活中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很容易把身體的私密部位和「羞恥」劃上等號,或在遇到不舒服的觸碰時說不出口。特別是當爸媽沒有尊重孩子的不想要,像是孩子不想被親吻,卻還是硬要親;孩子說不要抱,卻被大人當作撒嬌,這些細節會讓孩子慢慢以為自己的拒絕是沒有用的。
相反的,如果我們用健康、自然的態度告訴孩子:「你的身體是你自己的,你可以決定別人能不能碰」,並且身體力行尊重他的小小界線,孩子就能真正理解,知道什麼是可以的,什麼是不行的。
《我的身體哪裡最重要?》正是這樣的一本適合給小小孩的啟蒙繪本。它的珍貴之處,不只是幫孩子劃出了清楚的界線,也讓爸媽有話可說,有圖可借力,能和孩子自然地談論身體自主權這件事。

繪本一開始,帶孩子認識自己的全身,可以和孩子聊聊腳用來走路,手可以拿東西,嘴巴能說話、唱歌,眼睛讓我們看見世界。
每個部位都像寶藏一樣重要,沒有哪一個是可以被輕忽的。

當孩子對身體的價值有了整體感受,故事才進一步往下說:有一個地方特別重要,它被小褲褲保護著,除了自己,誰都不能隨便看、碰或拍照。
透過小內褲這樣明確的概念,簡單直接,讓孩子馬上懂得身體要保護,並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生活裡隨時能對應的一個界線。

它沒有只停留在「小褲褲」的界線,還提醒孩子:胸部與嘴巴也一樣需要保護。胸部是隱私部位,不應該被亂看或亂摸;嘴巴則可能被強迫親吻或餵食,這些都屬於侵犯。

除了界線,書中也強調拒絕的重要性:如果有人做了不想要的事,就要大聲說「不!」。繪本用張大嘴巴、揮動手臂的形象,讓孩子自然代入,甚至會在共讀時跟著喊出來。爸媽不妨趁這時候陪孩子演練,讓「說不」!從紙上的句子,變成孩子身體記憶裡的反射動作。

書裡更堅定地告訴孩子:有時候,他們可能會因為害怕或不確定,而不敢說出「不」。比如擔心會被大人罵、是不是自己做錯事,所以不敢說。透過繪本告訴孩子「沒關係,你沒有做錯事,不需要擔心,可以放心地說出來!」 這樣的提醒非常重要,因為它讓孩子明白:拒絕與求助不是丟臉或麻煩,而是最勇敢的行動。

當然,書裡也提醒了例外狀況。有時候看病時,醫生需要檢查孩子的身體,這是可以的,但必須先徵得孩子的同意。爸媽在共讀時,可以補充提醒孩子:醫療檢查要有家人陪伴,並且讓孩子知道「這是安全的狀況」。

書裡還安排了「急時刻怎麼做的演練:如果有人做出奇怪的事,要大聲喊叫、要立刻跑開、要馬上去找可信任的大人。因為性暴力並不是遙不可及的議題,它可能就在孩子生活周遭。最好的保護,不是讓孩子害怕世界,而是讓他們知道:我有權利說不,我能尋求幫助。

而在書末的幾頁,更是把這個課題交給父母。
提醒我們,孩子需要知道「我的身體我作主」,哪怕是最親密的長輩,也不能隨便碰觸。這時候,父母的態度就很關鍵,我們要用健康、愉快、不害羞的方式和孩子談論身體,而不是避而不談。
當我們用「那裡」這樣模糊的詞去代替,孩子遇到問題時往往無法清楚表達,甚至錯失求救的機會。相反地,如果我們自然地告訴孩子這些器官的正確名稱,孩子會更坦然,身體對他們來說不再是禁忌,而是需要保護的重要部分。
《我的身體哪裡最重要?》用最簡單的語言,給孩子最清楚的訊息。它讓小小的孩子也能明確知道哪些地方特別需要保護,也示範了怎麼拒絕、怎麼尋求幫助,更提醒大人要用正確的詞彙、自然的態度去陪孩子談論身體。
這不只是一個孩子的繪本,更是一份給父母的提醒:性教育的第一課,從家裡開始,從我們帶著孩子共讀繪本、能夠用正常的態度談論這個話題開始,從自身做到尊重孩子的那一刻開始。
當孩子知道「我的身體我作主」,那不只是口號,而是他真的能帶著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