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離開人生第一份工作之前,認識了一位忘年之交。她用一隻天梭手錶,讓我多了一個關於「選擇」的人生思考。

那是 2022 年,剛大學畢業的我對台北一切都很厭倦。搭車回宜蘭的路上,耳機裡放著 Trash 的〈離開台北〉,特別有感。
等當兵的日子裡,我想先找份工作過渡,於是看到 Facebook 上有人徵行政助理,薪水正好是我心中理想的數字,腦波弱的我就直接投了履歷。沒多久就收到面試通知。面試那天,我一踏進辦公室大廳就覺得這間公司「不簡單」。六個櫃檯小姐裡,有一個忍不住憋笑,我完全不懂原因,只知道後來她的一句話,對我人生很重要。
真正震撼我的,是面試官總經理。
嘴上叼著菸、手裡拿著檳榔,滿滿「江湖味」。老實說,比起假惺惺的笑臉,這樣反而讓我覺得更真實。
沒有自我介紹,只有一來一往的問答:
「你剛大學畢業喔?」
「是的。」
「你知道我一個月能賺 500 萬嗎?你可以嗎?」
我整個傻眼,心想這到底是什麼面試?
「那你覺得自己多久能賺到 500 萬?」
當下我真的嚇到了。面試最後,他丟下一句「看在我們有緣的份上,就讓你試試看吧」。現在回想,這根本是 PUA 的第一招吧,哈哈。

總經理特助AKA高級雜工
我的工作內容五花八門:
- 總經理交辦事項
- 報表整理
- 工廠管理(當標到國營企業案子時)
- 協助算薪水
- 幫忙面試
…基本上就是「總經理的事就是我的事,不是總經理的事也還是我的事」。
朋友笑稱我是「高級雜工」,但薪水只有三萬。
一開始我以為只是普通工作,結果第一關就是「加班」。
老闆說:「有加班費你為什麼不加?公司裡最晚走的,才是最有價值的人。」
當時的我傻傻聽進去,卻總覺得心裡有個聲音在反抗。
之後,連週六都要上班。週休一天的生活加上他的情緒勒索、貶低和恐嚇,讓我感覺這不只是工作,而是一種「職場 PUA」。

職場裡的荒謬
在那裡,我遇過兩件特別誇張的事。
第一件,有位比我早進公司的大哥,原本也想爭取「特助」這個位置。他很認同總經理的一套邏輯,甚至還主動幫忙管工廠。但沒多久,他就被操到受不了,在總經理面前哭訴道歉,卻換來更多羞辱。最後,他遞了辭呈,並在信裡提到「當初極力爭取的特助,最後卻給了那個大學生」。同事們還笑我「成功幹掉了他」。
我完全笑不出來。
第二件,總經理一直鼓吹員工「一個真男人就該買車,越豪華越好」,甚至想借錢給我買車。這分明是套牢的金手銬,一旦你背上車貸,就只能靠那三萬死撐。我那時候就開始想著:我得找到出路。

第三條路
其實在進公司前,我就想過要有「副業」。大學時代我做過代購,回宜蘭後停了下來。但還好,家裡還有兩張「王牌」:阿公的鐘錶行、爸爸的醫療器材店。雖然疫情後生意慘淡,但至少是個基礎。
那時候我甚至還傻傻問過總經理,他卻說:
「不要搞那些有的沒的,在我這裡好好做,一個月五、六萬就夠了。」
甚至補刀:「你應該叫你爸把店收了,收房租就好。」
這讓我更確信,他要的不是員工,而是奴隸。
相比之下,我伯父的話就超啟發我:
「只要我賺的比收房租多,我就會繼續做。」
於是我開始重新投入鐘錶副業,從最簡單的換電池、清潔開始。雖然賺得不多,但這讓我看見了「第三條路」的可能。
最後的決定
離職前,我需要一個理由。我乾脆訂了張飛去越南看外婆的機票,逼自己在暑假前走人。
後來總經理甚至幫我印了名片,還笑著問我「帥吧?」
我嘴上附和「哇!太棒了!」但我心中卻是冒出問候他人母親的五字箴言,我必須逃離這裡。
即使我知道這間公司一共有50人,而有名片的只有四個,加上我會變成五個,我必須重複一遍:
這不是我想要的。
最後一個月,我請全公司喝飲料,藉機引起他的注意,並直接提出離職。他先是挽留,但全公司再怎麼勸,我心意已決。
只有一位後來成為我忘年之交的大姊,對我說了一句:「做了決定,就不要回頭。」
她曾當過董事長特助,也創過業,即使失敗也不放棄自由。她理解我,也祝福我。
離職那天,我和大家一一道別。最後一次打卡時,總經理突然問:「有什麼要說的嗎?」
我本來想說「沒有」,卻脫口而出:「要不要抱一下?」
兩個大直男,尷尬地抱了一下。然後我轉身上車,頭也不回地奔向自由。

後來
我開始經營蝦皮、IG 和方格子,把手上的王牌慢慢打開。雖然還不算財富自由,但至少擁有了「選擇權」。
過不久,忘年之交真的打給我,請我幫她先生保養手錶。我想免費幫她,但她堅持要付錢。那一刻,我更明白:真正厲害的人,懂得選擇,也懂得感恩。
從第一隻手錶到第一百隻,從蝦皮第一單到優選店家,我開始累積自己的東西。
這條路還很長,但至少,我走在自由的路上。
最後,她跟我說了一句話:
「你知道嗎?總經理當初最不看好會離職的人,就是我和你。」
聽完我只覺得諷刺。但也替她開心:
因為她,也重回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