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uval Noah Harari 書名:Nexus: A Brief History of Information Networks from the Stone Age to AI 中譯本:1.《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台灣版)、2.《智人之上:從石器時代到 AI 時代的信息網絡簡史》 (大陸版)
本書作者
尤瓦爾·諾亞·哈拉瑞(希伯來文:יובל נח הררי、英文:Yuval Noah Harari)1976年2月24日出生於海法,當今頗有知名度的以色列歷史學家,現任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學教授,專長中世紀與軍事史、宏觀歷史與科技哲學 。本書是Yuval Noah Harari 繼《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之後,以資訊網路為主題,試圖回答一個當代最迫切的問題:人類如何從石器時代的口述故事,走到今日由演算法與人工智慧塑造的世界?這條「資訊之路」帶來了文明的誕生,也埋下了自我毀滅的可能。 本書之主旨與結構 全書分為三大部分。前段追溯「有機」資訊網路的起源:神話、宗教、文字與印刷術如何形塑權力與信仰。中段則轉向「無機」網路:電報、廣播、電腦與演算法,如何改變政治與經濟秩序。最後,Harari將視野推向當代與未來,聚焦於人工智慧及資訊壟斷的風險,特別是民主崩壞、假新聞擴散,以及監控資本主義的蔓延。 Harari的核心論點非常鮮明:資訊的功能並非只是追求真相,而是構築連結與分配權力。資訊網路有時能自我修正(如科學社群的同行評審),有時卻自我毀滅(如極權政體的宣傳機器)。AI作為一種「無機智慧」,可能放大後者的危險,挑戰民主制度與人類自由。 本書之思想與貢獻 這本書的最大貢獻,在於提供一個歷史長鏡頭來看當下的數位危機。Harari提醒我們,今日的假新聞與演算法操控,並非全新現象,而是延續了人類文明一貫的資訊困境。當我們被臉書或抖音推送的內容吸引時,本質上與幾千年前聽祭司的故事並無不同——資訊網路既能凝聚群體,也能製造幻象。 Harari也提出一個值得深思的觀點:資訊網路本身並無道德立場,它們只是權力的中介。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設計規則,決定它是推動民主、科學與合作的力量,還是走向極權、分裂與毀滅。 限制與問題 然而,Harari的寫作長處也是它的短板。為了讓複雜的歷史與科技議題易於理解,他常將現象化約為簡單的敘事。例如對中世紀宗教資訊體系的描繪,雖然生動,但忽略了不同文明間的差異;對於AI的討論,雖能引起共鳴,但是具體解決方案相對薄弱。書末呼籲「國際合作」與「倫理框架」,在政治現實下,顯得過於理想化。 此外,對熟悉Harari前作的讀者而言,本書的部分論點——如資訊如何塑造群體想像、科技如何挑戰人類自由——或許顯得重複,缺乏全新突破。 讀者反應與影響 這本書出版後迅速登上各國暢銷榜,顯示Harari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影響力依舊強大。讚譽者視其為「打開眼界」的讀物,批評者則嫌它「淺嘗輒止」。無論如何,《連結》確實成功引發討論,尤其在AI治理、假新聞防治與數位監控的公共辯論中,成為參照點。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指出:與哈拉瑞以往涵蓋整個文明歷史的作品不同,《Nexus》著重當代資訊革命如何影響人類行為,其歷史分析與鮮明敘述引人入勝同時令人警醒 。
《金融時報》評論:哈拉瑞指出,信息的量並不等於社會進步,而是如何被處理、詮釋與選擇性地傳遞,才決定社會結果 。
美國《時代雜誌》則提出,哈拉瑞雖被視為 AI 警告者,但他也抱持希望——透過提升個人與社會的自我修正能力,讓 AI 成為促使「更好自己」的工具,而非威脅 。 全書之評價與總結 《連結》不是一部提供細緻理論的學術著作,而是一部引發大眾思考的「歷史-哲學宣言」。它的力量不在於答案,而在於提問:我們是否正走在一條資訊自毀的道路上?人類是否能學會建立更具韌性的資訊網路,避免重蹈極權與混亂的覆轍? 總體來說,這是一部及時、易讀而且具有啟發性的著作,特別推薦給關心AI與數位倫理的讀者。即便有過度簡化之處,它仍提醒我們:資訊不是中性的,它既是文明的基礎,也是危機的源頭。而人類的未來,很可能取決於我們如何駕馭這張無形的網。
□相關視頻□有聲書
https://youtu.be/ncpOYQ32jrw?si=E8DdZ072WmNVDFlc

尤瓦爾·諾亞·哈拉瑞(希伯來文יובל נח הררי、英文Yuval Noah Harari),1976/02/24--


《智人之上:从石器时代到 AI 时代的信息网络简史》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定价:79.00 ISBN:9787521768527 出版时间:2024年9 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林俊宏中譯,台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24/09/10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