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光(1957年-),原籍山東臨沂,著名政治學者與政論家,長年致力於中國政治轉型、比較政治制度與政治經濟學之研究。現任美國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亦為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分析中心資深研究員,活躍於中英語學術界與國際政策論壇。 吳教授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後取得中國社會科學院碩士學位,曾任《人民日報》評論員及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小組辦公室成員,直接參與1980年代後期中共內部政治改革之設計與政策研究,為少數兼具理論與實務經歷的改革參與者。1989年六四事件後赴美,歷任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教授、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訪問學者,現定居於斯坦福,專研中國政制發展、權力結構與民主化前景。 代表著作:《走向共產黨之後的中國:轉型八論》 《走向共產黨之後的中國:轉型八論》(Towards a Post-Communist China: Eight Essays on Transformation)為吳國光教授歷經多年研究與觀察所撰寫之重要政治著作,由美國紐約Bouden House(博登書屋)於2024年11月至12月間分三卷出版,全書超過百萬字,論證縝密,兼具學術深度與現實關懷,目前已被翻譯為法文、日文與韓文,備受國際關注。 全書概要與架構 本書以「逆轉型」現象為分析起點,從制度視角解構中國在習近平領導下出現的高度集權趨勢,指出當代中國政經體制已從過去的發展主義模式倒退為維穩至上的威權治理。作者提出「民變—官變—制度變」三階段轉型模型,作為後共產黨時代民主化的可行路徑,並強調基層自治傳統在制度重建中的潛能。 全書分八輯,三卷架構如下:
▪︎上卷分三輯 第一輯:論1989天安門——從政治菁英角度剖析六四事件之歷史成因與制度意涵,認為此為「逆轉型」的起點。 第二輯:論趙紫陽與政治改革——作者以親歷者視角回顧1980年代政治改革歷程,分析其挫敗原因與歷史啟示。 第三輯:論「中國模式」——全面評析天安門事件後形成的政治穩定與經濟增長模式,及其持續性危機。 ▪︎中卷與下卷 探討當前制度困境的深層根源,包括官僚腐敗、經濟治理失靈、法治缺位與社會壓抑等問題,並預測「後習時代」可能出現的四種政治前景:持續極權、軍人干政、威權集體領導或邁向民主轉型。 本書之核心觀點 「逆轉型」的提出與批判:吳國光認為,自2012年以來的高度集權化政策,已終結改革開放時期的發展動能,形成政治與社會全方位倒退的局面。他將此稱為「逆轉型」,即從部分開放逐步回歸極權。 民主化三階段路徑:「民變—官變—制度變」是其對中國民主化進程的理論設計,指出唯有透過社會自主行動促發官僚鬆動,方可實現制度重建。 基層自治傳統的重估:吳國光指出中國歷史上鄉紳治理、宗族協商等制度形式,以及近代疫情中各地「據村自保」的現象,皆表明中國並非天生缺乏自治能力,批判「沒有共產黨,中國會亂」的說法為政治神話。 建設性轉型方案:除批判現狀外,吳國光也提出重建制度與重塑文化的具體方向,主張制度重建應與社會文化更新並進,避免體制崩潰後的社會崩解。 出版與國際反響 本書於2024年12月9日在紐約市正式發表,吳國光教授應邀於曼哈頓市立大學(CUNY)主講專題演說,並與哥倫比亞大學、亞洲協會等機構合辦研討,引起學界與政策圈廣泛討論。Bouden House(博登書屋)總編榮偉表示:「本書是研究中國政治轉型不可或缺的經典,結合理論思考與歷史經驗,兼具深度與勇氣。」 在社群媒體與國際論壇上,「民變—官變—制度變」之論點獲得熱烈討論,評論者認為本書為理解中國未來變.局提供全新視角,也為關注威權體制轉型的學者提供跨國比較的重要資源。
■相關訪談■https://www.voacantonese.com/a/7993578.html
https://youtu.be/XDLzH8Cfw30?si=Cpvpr59S42SVn1h7

吳國光教授(1957年-)



■書籍信息■ ISBN13:9798330582174 出版社:Lightning Source Inc 作者:吳國光 出版日:2024/11/18 裝訂: 平裝規格:22.9cm*15.2cm*2.4cm (高/寬/厚) 重量:626克 定價:NT$ 20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