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段有趣的訪談,老闆提到很多專利與產品開發的故事:

「他們告訴我說,這個裡面有很多專利喔,要我去看。後來我們看一看,就花了兩年的時間去 study 專利。......一開始團隊組成的時候,我自己還跑去交大科法所上課,要去搞清楚他這個專利是什麼。」
在研發初期就進行專利調查,甚至老闆自己頭都洗下去讀專利、上課。除了避免風險,開發上也可以少走冤枉路。許多公司貪快,最後得不償失。
「所以我們做了萬全的準備......包含本身材料性質的範圍我們也是盡量避免。」
這就是俗稱的迴避設計,也就是了解對手的專利後,刻意設計出不會踩到對手專利範圍的產品。
「更重要的是,我們找到一個美國教授,他的博士班學生比對手的那個材料專利還更早就發表了博士論文......所以還邀請他來台灣,......後來請他稍微寫下一個證明,就是說他的學生博士論文是什麼時候發表的。」
這同樣也是為了降低風險。如果能證明對手的專利在更久之前就已經被發明出來,就可以把它的專利無效。
「其實我們早都知道他哪邊有問題,但我們的策略就是,不打草驚蛇,你不惹我,我不惹你。你一出來,我們就把你專利打掉嘛。」
「我已經準備等你來了啦!所以你來,我一點都不訝異啊,我是準備好等你來。......我們事先都有預料,終究……就是說像那個曹操跟袁紹,終究要一戰......」
長輩們真的很喜歡三國演義,不然就是孫子兵法......
提到其他同行以及自己的經驗:「我們有個前輩講說,他打的官司喔,真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真的不容易啦。一大清早,十幾個人,有法警、對方的律師、對方的人跑來公司搜索,你心裡什麼感想?......完了,世界末日了嘛,對不對?但是我說過,我之前就跟美國公司打過官司了,滑鼠墊我就跟 3M 打過了,我就大概知道他們的想法。......我們原則上就是,扣歸扣,就侵權鑑定嘛。」
回答主持人,為什麼對方知道告不贏,還是要告:「他先告你,他就把你拖住。我們那時候幾十人的小公司,拖得起他告嗎?這個是老美的策略阿……因為這樣我們晚了五年才進護國神山。所以真的會因為訴訟導致一些商業上的影響。」
「他就去跟客戶講:「這個有問題哦,他們一定會輸哦,你還要用它嗎?」......所以那時候客戶的支持就很重要,那因為只有一家,客戶也不希望他獨大嘛。」
這裡講到專利訴訟的核心目的:「重點不是有沒有贏,而是要達到商業目的」。騷擾競爭者的客戶也是常見的一招。不過客戶可能也想扶植 second source (蘋果就是最好的例子,大立光出來告其它台廠,最後也是被 Tim Cook 摸頭)
談到其他廠商的下場:「全世界跟他打 CMP Pad 專利官司,贏的只有我們,日本也輸了。所以日本那家就關掉了。一開始是付權利金,然後美國真的沒有得賺,就關掉了啊......所以日本現在沒有第二家出來......反正你如果被告了,你公司不是被他吃掉,就是你收掉,不然就是做白工 ……日本那家公司很慘啊,營業額有20%要給他,然後賣給誰要跟他講,那你能做什麼?就不如收起來了。」
這就是一個公司活生生被專利給搞死的故事。
最後提到先前與 3M 的專利訴訟故事:「我們當初那個美國客人是做滑鼠鍵盤墊......是用矽膠油去做的,溫度高一點會漏油......他們找到我們說:「你這個可不可以做,幫它改進缺點?」我們看到,用 PU 取代油就好了,用 PU 把它做成軟的填充在裡面......」
「我們的產品就是A加B兩個東西,他們東西是一個粉末加一個油,就在法庭 show 給法官看:『你看我們的是這樣,兩個加起來反應完成的,他們是加一個油,要不要試給你看?』法官說:『不用不用試了,會不會爆炸?』就法官也不懂嘛。『你們可不可以和解?』......『是,你們去外面和解。』那這樣就沒事了。......小錢可以和解就和解啊。我跟你講,你扯到最後,錢是律師在賺啦,對啊對啊,訴訟費很貴,訴訟費很貴,一年上百萬美金,最後是律師在賺啊。」
總之,請記得訴訟費很貴、訴訟費很貴。學學朱董,事前預防勝過事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