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友們或許與我一樣也是電影迷(film lovers)。年輕時,我也迷過好多當代的東西方演員。在東方之珠有香港紹氏電影公司,旗下栽培了無數的知名當紅男女演員。像演紅黃梅調電影片《梁山伯與祝英台》中的男女主角凌波與樂蒂;演出《江山美人》此片的女主角林黛。 主演胡金銓《大醉俠》的女主角並奠定其一代銀幕女俠地位的《俠女》影后鄭佩佩。主演电影作品《獨臂刀》並打破香港電影史上票房超越百萬的影帝王羽。演紅瓊瑤「愛情文藝小說」電影片的林青霞和秦祥林、秦漢和鄧光榮。還有主演《龍門客棧》功夫片而爆紅的李小龍。細數那年輕無憂的少年時代,對電影人和影片的癡迷,都在時光記憶的留聲機裡,留下了難以忘懷的過往。
對於西方〈好萊塢〉製片發行膾炙人口的影片和演員,我也能琅琅上口。我們年代的那些知名演員諸如演出「羅馬假期」的(葛雷哥萊.畢克與奧大利赫本)。演出《埃及豔后》的(伊麗莎白泰勒和李察波頓)。還有我最欣賞的實力派演員(費雯麗和勞勃泰勒)所演出的《魂斷藍橋》。 若真要細細列出,恐怕是不勝枚舉的。
這首詩是以文學名著小說《飄》改編成電影《亂世佳人》為腳本。以寫實的核心議題黑奴買賣和南北戰爭為主軸線(愛情裡的亂世佳人為橫軸)點出當時西方對待不同種族和膚色的歧視和人權踐踏。雖然是發生在19世紀初的南北戰爭時代,但這樣的不公、不義、無視人權和不同種族的霸凌,仍然時有所見在在這個號稱民主、自由、人權的美國和其它先進和落後國家。 歷史是一面明鏡,走過獨裁、專政、戒嚴、和非人權世代的我們,對戲裡的黑人遭遇和被無情的對待總有深深的不捨和同情。人類應該是生而平等的,所謂的白人種族優越是荒謬和毫無理性的。我們膚色下竄流的血液,見證我們的血液都是紅色的、是有溫度的;人性理當是溫暖且充滿人道主義的。詩友們應該都是文學的愛好者。我極力推薦這本小說《飄》(英語:Gone with the Wind)。此書出版於1936年,作者為瑪格麗特·米契爾,曾經在1937年獲得普利茲獎。此書是瑪格麗特·米契爾在世時出版的唯一一部作品,書的頁數相當的厚實,需要費些時日看完。如想要快速了解美國總統林肯當時因主張解放黑奴所引起的南北戰爭,或許你也可透過電影欣賞進入當時的時空背景,感受歷史重現在眼前的時光倒影。
或許欣賞過此片,你也會對電影裡演活〈郝思嘉〉這個角色的演員費雯麗和演出〈白瑞德〉這角色的克拉克蓋博深深欣賞和著迷。
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隨風飄逝)
維克托‧佛萊明(導演)
把費雯麗(郝思嘉)
和克拉克蓋博(白瑞德)
定位在黑色的柯達軟膠片裡,
時空和歷史迴轉在燈光暗昏昏的角落裡,
開麥拉〝飄〞開啟那二元對立的年代裡。
那個年代奉承這樣邏輯;
總是黑和白,南和北這樣相對應對立
這樣的黑和白,南和北的相對應對立
開啟了黑色的年代憂鬱,
黑色無法自主揮灑畫布,
總是淪為主白色的基底;
這樣的南和北的相對應,
棉花只落在暖南的大地,
棉花和雙手的黑成對比,
絕妙地在空中不斷飛舞。
黑色的南方火車呼嘯–向北方駛去,
演繹著一路的南方景緻–
莊園–黑奴–棉花田–迎向火車–向後方,
黑色的南方火車呼嘯–黑煙裊裊–向前方,
瀰漫一路的南方大地–轟隆隆響–向北去。
黑白的相對立,南北的相對應,
滾滾的紅沙終飛揚在南北大地,
火車不斷輪轉回落的鏗鏘有力,
見證尤里西斯葛蘭特勝負決一,
為南和北開創美國歷史的新曲。
為南方黑色的天空–尋
星星,月亮,和那太陽;
搭拉莊園對應下的藍天,
烽火中滿是斑駁的殘壁;
在黑暗中–闌珊處–逐
心中最亮的那輪在天空。
那佈滿黑幕的南方天際,
黑色已淪為白色的基底,
棉花紛飛滿天際,掉落
在破亂的紅色血管大地;
隨風飄去–隨風飄去–
黑色已不再是白色基底,
他們已主宰畫布的自己。
不必向天際追乞,
愛就在近呎之地,
星星月亮和太陽就是費雯麗(郝思嘉);
隨風飄去–隨風飄去–
明天----將又是全新的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