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中文曲名:詩篇63篇(Mazmur 63)
- 原作:GMS Live (Gereja Mawar Sharon, 印尼)
- 中文翻譯:真道教會、林恩竹
- 特別獻唱:璽恩 SiEn Vanessa (MySIEN)
- 專輯:《Songs From The Rooftop 屋頂上的敬拜》
- 發行日期:2024 年 7 月 21 日(Apple Music 記錄)
- 曲長:約 5 分 41 秒
印尼文原版資訊
- 原版歌名:Mazmur 63 (Lebih Dari Hidup)
- 作曲/作詞:Ardito Kenanya Hudson、David Amadeus Geraldean、Yoel Christian Budiyono
- 發行背景:GMS Live 是印尼具影響力的敬拜團隊,長期製作專輯並帶領大型聚會,歌曲多以聖經經文為靈感,Mazmur 63 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 專輯定位:《Songs From The Rooftop》以「屋頂上的敬拜」為概念,象徵將敬拜聲音傳遞到全世界,從地方教會連結到國際群體。
歌詞主題
詩篇63篇以「乾旱之地渴慕神」為核心意象。歌詞描繪人心靈深切渴望神、盼望祂的慈愛,並以聖所敬拜作為焦點,反覆強調「祢的慈愛比生命更美好」。
無論是原版的印尼文,或是翻譯後的中文版本,都傳遞同樣的敬拜心境:在缺乏與困難之中,最深的滿足仍然來自神。這首詩歌不只是旋律,更是信仰的宣告,提醒信徒在曠野或艱困時刻,神依舊是生命的泉源與倚靠。歌詞精選與詮釋
- 「主啊祢是我心所渴慕,我的靈渴想切慕祢主」 —— 真實表達對神的渴望,心靈唯一的滿足來自祂。
- 「在這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等候切切尋求祢」 —— 荒涼境遇中,仍堅定尋求神的同在。
- 「因祢豐盛慈愛比生命寶貴,我的嘴唇要不停讚美」 —— 神的愛超越生命本身,帶來無與倫比的價值。
- 「我在聖所曾如此瞻仰祢,為要見祢能力榮耀」 —— 敬拜中體驗神的榮耀,心生敬畏。
聖經背景補充
詩篇63篇是大衛在猶大曠野時的禱告。那時他可能正逃避敵人或陷於孤立,但焦點不在困境,而在神的同在。全章傳遞三大核心:
- 渴慕神:靈魂乾渴時,唯一的解答是親近神(詩63:1)。
- 讚美神:即使困境,大衛仍舉手讚美,因神的慈愛比生命更好(詩63:3–4)。
- 倚靠神:在夜裡思想神,相信祂的右手扶持(詩63:6–8)。
大衛的經歷提醒信徒:敬拜不僅屬於平安日子,在最艱難的時候,也能唱出對神的渴慕與信任。這使《詩篇63篇》不僅是詩歌,也是生命的信仰見證。
神學與敬拜意涵
《詩篇63篇》所帶出的信息提醒敬拜者:
- 敬拜是生命核心:順境或逆境,讚美神都是與祂保持連結的方式。
- 渴慕是信仰動力:對神的渴望推動靈命成長,從個人禱告延伸到群體敬拜。
- 慈愛超越一切:神的慈愛比生命更好,成為信仰的根基與依靠。
- 群體的力量:當詩歌在聚會中被唱起,眾人彼此建立,共同被激勵。
- 文化的連結:從印尼原版到中文翻譯,展現福音音樂跨越語言與文化的力量。
應用與延伸
- 個人靈修:適合晨更或夜間默想,提醒人在忙碌與乾渴中依靠神。
- 小組敬拜:旋律簡單、歌詞深刻,適合團契或小組聚會中使用。
- 主日崇拜:能引導會眾進入深層敬拜氛圍,與講道主題相呼應。
總結
《詩篇63篇》是一首跨文化的敬拜詩歌,由印尼 GMS Live 原創,真道教會翻譯並演唱。核心訊息來自聖經詩篇 63 篇,強調人心靈渴慕神的慈愛與榮耀,呼召信徒在任何處境中仰望神、敬拜神。這首歌不僅讓人透過旋律進入敬拜,也彰顯了聖經詩歌在現代教會中的持續力量。透過音樂與詩詞的結合,《詩篇63篇》成為不同文化信徒的共同語言,邀請人們一同經歷神的同在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