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要變月經文了。取時間頻率的意思,好吧,能講的、想講的,過著小日子的我,也就那點東西,儘管覺得重複很膩,卻也在不知不覺落入類似的迴圈。
熟悉的單身日子最對味
前陣子熱議的戀愛實境《母胎單身大作戰》,觀看時總覺得挺能理解,尤其在棚內主持人急著跳腳、各式網友怎麼個分析、笑鬧他們怎麼這樣那樣的時候,總覺得要是我,我也可能如此。
一開始是覺得,可能母單出演者們和我都有屬性偏I的情況,另一方面也是對自己沒自信,彆扭非常,當把愛情這樣不熟練的層面擺在第一、成為唯一目標與重點時,很難自在。現在想來,恐怕是我單身久到已經變回某種母單模式了吧。看《單身即地獄》這類型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噢~原來有這一派人是這種玩法,很像去動物園,聽導覽員介紹某種動物習性,你會知道,你跟他們不是一類的。
單身的時候,在這種日子,反而能悠遊在所謂自嘲裡頭,看著各式梗圖金句,例如感情狀況穩定,穩定單身這類,呵呵發笑。倒也不覺得這一天有多麼難過,笑著日子也這麼過去了。
現在情況可妙,從單身隊伍走出來,也沒走到哪一個陣線裡頭,有點像孤魂野鬼,還沒到日子投胎,在街上遊蕩。以為早死早超生,結果此道路迢迢。
講座談寫作:黃元懋;李佳穎對談洪愛珠
8/10(日)到華山聽當代電影大師主唱黃元懋的《山丘上》新書會,提到自由書寫,他說他覺得自己腦子裡在想的東西,就是自由書寫了。
是嗎,好像是也不是。腦子想的多半都是碎到不行的東西,好像得透過書寫、打字,組成句子,才能一直一直延伸下去。
很神奇的是,我時不時會覺得有些東西可以寫下來,轉瞬又覺得不值一提,懶散病發作。好似計畫我可以寫這個,寫著寫著,總是會寫到一處沒能預設的地方。
其實對當代電影大師也沒有到非常熟,僅能說出喜歡〈那些事情是真的有意思嗎〉、〈我常常有一種感覺〉這兩首的詞(厭世的時候聽真棒),後來偶然在IG上看到吹音樂在他們專場錄的一段影片,是主唱黃元懋講的一段話,關於創作,覺得講得很棒,留下深刻印象,得知他出書便想一探究竟(且出版社是我愛的啟明!)。
以上Talking逐字稿:
各位朋友們,謝謝你們今晚來,謝謝你們來看我們的作品。如果你喜歡這個樂團,我們希望你也去組你自己的樂團,發表你自己的作品,或者,不論你現在正對什麼感興趣,我們都期待你發表你的作品。我們想像的事情是,一開始都會很糟,但如果你一直做屬於你的東西,事情最後都會變好,這個好不是指全世界都會超級愛你,而是會有一小群人愛你,但他們愛得很深,愛得很有力量,那種力量會讓你終於也能開始喜歡自己,一直到最後,直到你不必證明任何事情,你還是能喜歡你自己,這就是我們想像的事情。所以我們期待,你開始發表你的作品,因為只有開始了,你才會察覺到,有人在你從未想過的地方等你。謝謝大家。
8/22(五)晚上聽李佳穎和洪愛珠的對談,兩人在聯合副刊的線上文字通信〈站在日常風暴裡的寫與不寫〉已經很好看。

左起主持人馬世芳、對談者李佳穎、洪愛珠。
李佳穎特別的是,停筆了十六年,專注家庭生活的日子後,再提筆完成長篇小說《進烤箱的好日子》,獲得很大迴響。先說我沒看小說,我以後一定會看,已經放書單(最近已購入)。
這種不寫就不寫,再寫了一鳴驚人的情況,是一種悠然低調的鼓舞。
在〈站在日常風暴裡的寫與不寫〉中,她寫到:
寫作於我,曾經沒有我以為的那樣重要。但我還是熱愛小說,對語言感到好奇,這些都讓我在某個時刻又面對了想寫的慾望。我想說的是,沒有平衡也沒有關係,卡佛改變了剪裁故事的方式,我曾經倒向不寫的一端。你對自己的敏銳觀察會帶你走出最適合你的調整。
坦然接受自己的暫停,以及有動力與能力再行動。喜愛的東西在那,可以有時靠近,有時疏遠,卻總是圍繞著。最後,好像什麼原子習慣都先丟一邊,而是心之所向引領一切,浪漫的那種。
還是得找著、發現著、靠近著讓自己真切開心、有感的事物,可能才能活得踏實一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