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 我是Laura👋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分享了自己為什麼會參加 Google 數位人才探索計畫,並整理了一些計畫介紹與常見問題。
這一篇,我想帶你走進我的真實學習歷程,分享過程中的筆記精華,讓你快速掌握這門課程的主要收穫。
即使沒有參加到這一屆,你也能從這些內容裡,先吸收一部分 Google 官方的專業知識。
Google Ads 搜尋廣告認證 筆記精華

1. Google Ads 基本架構與運作邏輯
- 帳戶結構四層級:管理員帳戶 → 帳戶 → 廣告活動 → 廣告群組
- 廣告活動三要素:⾏銷⽬標、廣告格式、出價策略
- 評級決定曝光順序:廣告評級(Ad Rank)影響廣告排名,採用「次高價得標競價」模式(只需比次高出價多$0.01)
2. 關鍵字比對類型與廣告顯示邏輯
- 完全比對 [關鍵字]:只出現意圖完全相符的搜尋
- 詞組比對 "關鍵字":包含指定詞組,順序/語意需合理
- 廣泛比對 關鍵字:只要語意相關就可能觸發
- 近似變體:涵蓋錯別字、單複數、字根變化、縮寫、重音等,已自動應用於各比對類型
3. 關鍵字管理與優化
- 以目標對象為中心選字
- 按主題分組,增加相關性
- 定期查看搜尋字詞報表,善用排除關鍵字提升精準度
- 利用廣泛比對 + AI 挖掘全新流量商機,並搭配「最佳化建議」自動優化
4. 廣告素材與動態自動化應用
- 回應式搜尋廣告:Google AI自動組合標題/說明,針對用戶搜尋意圖最佳化展示
- 素材多元化優點:提升廣告脫穎而出機會、效率與轉換率
- 動態圖片素材最佳實踐:每廣告群組至少四張不重複圖片,優先高曝光組
5. 廣告自訂參數三大類
- 地區插入:自動加入用戶所在地名,提升在地相關性
- 倒數計時:顯示限時優惠倒數,營造急迫感(天→小時→分鐘)
- 關鍵字插入:動態顯示用戶觸發的關鍵字,提升點擊率與廣告效果
6. 智慧出價與策略工具
- 智慧出價(Smart Bidding)利用AI與機器學習優化每次競價
- 關鍵出價策略:
- 盡量爭取轉換(Maximize Conversions)
- 目標CPA(Target CPA)
- 目標ROAS(Target ROAS)
- 盡量提高轉換價值(Maximize Conversion Value)
- 盡量爭取點擊、目標曝光比重
- 價值為準出價(Value-Based Bidding):針對高價值行為(LTV、利潤等)自動調整出價
7. 成效分析與預算規劃
- 預算模擬工具:預測預算/目標調整對成效的影響
- 轉換延遲:理解點擊到實際轉換的時間差
- A/B 測試與學習期:評估策略需至少 2-4 週,或 50 次轉換以上
- Performance Planner(成效規劃工具):規劃最多18個月預算,掌握季節性及市場變化
8. 自動化與最佳化建議
- 自動套用建議:可在帳戶或管理員層級開啟,分為三大類(廣告內容、關鍵字/目標、出價/預算)
- 變更記錄回溯:可隨時復原自動化帶來的調整
- 最佳化分數:快速判斷帳戶改善空間、辨識成長機會
9. 成功關鍵與實用心法
- 廣告結構設計清晰、關鍵字精準分群
- 定期查看搜尋字詞及成效報告,持續排除不相關流量
- 靈活使用AI、動態素材、智慧出價及自動化建議提升ROI
- 長期經營第一方數據,善用 Consent Mode 符合隱私規範
10. 進階補充
- VCM(Value-based Conversion Measurement):結合實際營收、預估LTV與客戶分數做更科學的投放決策
- 全域網站代碼(gtag.js)/GA4整合:加強追蹤,強化轉換品質
- 組合出價+共用預算:多活動合併資源,提升整體成效
Google Ads 影片廣告認證 筆記精華

1. 行銷目標 ↔ 活動類型
- 知名度 → 品牌認知、觸及率(tCPM 出價)
- 考慮度 → 產品/品牌考慮度(觀看數、觀看率)
- 轉換/行動 → 行動、線上銷售(轉換導向、tCPA)
- 忠誠/留存 → 品牌觸及、再行銷
2. 影片廣告格式選擇
目的 → 建議格式組合
- 提高觸及 + 完整觀看 → 可略過串流 + 串場廣告
- 再行銷/強化記憶 → 串場廣告(Bumper Ads)
- 提升參與/考慮度 → 可略過串流 + In-feed 動態影片
- 情感連結 → 人物故事型影片
3. YouTube 三大價值
- 連結:用戶 × 創作者 × 品牌
- 創新:Shorts、Music、Premium
- 信任:AI 打擊假訊息、品牌安全
4. 行銷趨勢
- 串流熱潮:CTV 主力平台
- 短+長影片混合:Shorts = 流量入口
- 社群導購崛起:YouTube 成消費者決策入口
5. 知名度廣告策略
- 影像觸及廣告活動 (Video Reach Campaign)
- 混合多格式(可略過、不可略過、串場、刊頭)
- 受眾分層:特徵、興趣、關鍵字、自訂名單
- 出價:tCPM
6. 成效評估三要點
- 不重複觸及數與頻率
- Active View(可視度)
- Brand Lift(品牌提升調查)
成效評估與衡量工具 (評估目標 → 建議工具/指標)
- 品牌觀感與心理影響 → Brand Lift(品牌提升)
- 觀看行為與參與 → 核心成效指標 Core Metrics(觀看數、觀看率、完整觀看等)
- 觸及與曝光效率 → 不重複觸及數與頻率、Active View 可視度
- 預投放成效模擬 → Reach Planner(觸及率規劃工具)
- 完整價值衡量 → 跨平台轉換 + 觀看型轉換
- 活動優化建議 → 等待 3–7 天學習期、與非品牌搜尋成效對照
7. 考慮度提升
- 格式:可略過串流 + 動態影片
- 評估:觀看數、觀看率、品牌好感/意願升幅
- 對象:潛在消費者、人生大事族群、自訂目標
8. 行動/轉換廣告
- 目標:網站造訪、表單、安裝 App、購買
- 格式:可略過串流 + In-feed 動態廣告
- 關鍵要素:強力 CTA、開頭直入主題、重複 CTA
- 出價:新手「盡量爭取轉換」,有數據後用 tCPA
- 對象拓展:再行銷 → 類似族群 → 自動拓展
9. 素材最佳實踐
- 前 5 秒:吸睛、直入主題;加快節奏、緊湊構圖
- 品牌露出:前 5 秒內出現並重複強化(B)
- 共鳴情境:故事/情境/情感連結(C)
- 明確 CTA:多次呈現(D,例如「立即註冊/購買/下載」)
- 可視化訊息:字幕與疊加文字,支援靜音觀看
- 裝置優化:大字、高對比、快節奏(以手機場景為主)
- 實驗:依據研究最佳做法 + A/B 測試(多版本素材)
- 避免:模糊或多重訊息干擾重點
- ABCD 原則:
- Attract 吸引 → 開頭秒抓眼球
- Brand 品牌 → 5 秒內出現、重複曝光
- Connect 共鳴 → 故事、情境、情感
- Direct 導引 → 明確 CTA、多版本 CTA 測試
10. 目標對象解決方案
- 觸及高意願購買者 → 潛在目標消費者 (In-market)
- 擴大觸及相似客群 → 興趣相似目標對象
- 使用網址/關鍵字找潛力客戶 → 自訂目標 (關鍵字/網址/App)
- 階段式觸及策略 → 先使用目標客戶比對 → 再擴至興趣相似對象
- 受眾洞察→尋找我的目標對象 + Insights Finder
11. 出價策略建議
- 知名度:tCPM(目標千次曝光)
- 考慮度:觀看次數(Views/CPV)
- 轉換/行動:最大化轉換/tCPA(新帳戶先盡量爭取轉換→有量後切 tCPA)
- 提升轉換學習:可納入重要性較低的轉換協助演算法學習
Google Ads 廣告素材認證 筆記精華

1. 什麼是 ABCD 原則?
Google 結合全球 17,000+ 則 YouTube 廣告數據,分析成效後總結出影片廣告四大高效原則,適用於各種行銷目標:
- A: 引人注目(Attention) — 抓住觀眾目光,前三到五秒最關鍵
- B: 品牌宣傳(Branding) — 讓觀眾認得品牌,提早且多次曝光
- C: 引發共鳴(Connection) — 勾起情感共鳴,用故事化、人物或幽默方式
- D: 導引方向(Direction) — 明確行動號召,告訴觀眾該做什麼
實證:運用 ABCD 原則,短期銷售提升 30% 以上,長期品牌價值提升 17% 以上
2. 各原則操作重點
A. 引人注目(Attention)
- 前3-5秒決定成效,節奏要快、主題明確
- 聲音與畫面同等重要,超過70%觀看來自手機,要最適化行動裝置
- 運用音效、疊加文字、明亮色彩強化吸睛力
B. 品牌宣傳(Branding)
- 品牌(Logo/產品)要在前三到五秒出現,且要多次露出(全片至少三次,含最後五秒)
- 結合視覺與聽覺雙重加深印象(旁白/音效+品牌露出)
C. 引發共鳴(Connection)
- 內容人物化、真實情境、幽默或驚喜皆有效
- 聚焦單一訊息,內容簡單明確
- 多元角色設計,讓觀眾容易產生投射
D. 導引方向(Direction)
- 明確具體行動號召(立即下載/馬上購買等)
- 用旁白或音效加強 CTA
- 搭配誘因(如優惠、折扣、限時)
3. ABCD 原則 x 三大行銷目標應用
(1) 品牌意識/知名度(Brand Awareness)
- 目標:讓品牌/產品在消費者心中有印象
- 做法:
- 前五秒要有品牌亮點(Logo/產品/旁白同時露出)
- 音效與視覺配合,故事簡單明瞭
- 頻繁重複品牌元素,結尾五秒再強調
- 用人物、故事勾起情感共鳴
- 訊息簡潔,不複雜
(2) 考慮度提升(Consideration)
- 目標:讓消費者覺得產品和自己生活有連結,開始考慮購買
- 做法:
- 一開始就出現產品/品牌,產品情境化為主角
- 示範用法/操作說明,讓人想像自己在用
- 日常生活情境,聲音與畫面協同
- 產品特寫、優點聚焦
- 結尾明確行動號召:了解更多/免費體驗/註冊
(3) 行動/轉換(Action/Conversion)
- 目標:讓觀眾採取行動(下單、下載、報名等)
- 做法:
- 一開頭就切入產品重點,直接進主題
- 品牌作配角,產品價值主張清晰
- 人物見證/真實案例,貼近觀眾需求
- 單一價值訴求明確,不拖泥帶水
- 明確、具體的 CTA(立即購買/下載)
- 搭配限時、限量等激勵誘因
4. 最佳化實作 & 測試原則
- A/B 測試:只變動一個元素(如內容、目標族群),才能精準判斷成效差異
- 每2-4週優化:定期汰換不佳素材,保留成效好的內容
- 素材多樣性:提供不同尺寸、長寬比、多圖多影片,最大化自動分發與觸及
- 高品質素材:高解析、畫面聚焦、避免過度特效、適合手機觀看
- 分組管理:依據不同產品/族群/目標分開設計,利於追蹤與最佳化
5. 設計與製作進階技巧
- 文字素材:短句、直白、明確行動導向
- 圖片素材:一圖一主題,避免拼貼/雜訊/過度裝飾
- 報表追蹤:定期看數據,逐步淘汰表現不佳素材
素材的總整理
(1) 探索/多媒體廣告素材要點
圖片選擇
- 產品在自然情境(如沙發擺在客廳)> 單一產品近照或純白背景
- 圖片要高解析,少留白,避免疊加文字/Logo
- 建議提供正方形與橫向素材,多準備不同圖片
素材上限與檢視
- 一個廣告群組,HTML/圖片/影片各20個上限
- 每兩週檢查一次素材報表,優化低成效圖片
廣告組合建議
- 回應式多媒體廣告建議:5個標題、5張圖片、5則說明
- 標誌最好也準備正方形與橫向版本
(2) 影片廣告高效原則
Google ABCD 法則(超重要)
- Attention(吸引注意):一開始就要吸住目光,音效、明快節奏、疊加文字很重要
- Branding(品牌宣傳):多次且早曝光品牌或產品名,前五秒和最後五秒一定要有
- Connection(引發共鳴):適當用人物/故事帶入,讓目標客群有共鳴
- Direction(導引方向):明確行動號召,告訴觀眾下一步該做什麼(如:立即下載、了解詳情)
實戰重點
- 行動裝置影片最佳組合:節奏明快+疊加文字
- 新手沒拍過影片可用Google Ads 影片創作工具,把品牌圖+標誌+文案自動生成
- 後製剪接重點:快節奏+緊湊構圖更能抓住目光
不同廣告目標的策略
- 知名度:人物當故事核心,品牌Logo/產品名多曝光,開頭五秒搶注意,結尾再強調品牌
- 考慮度:產品示範、操作說明放入情境,人物可當輔助,主角是產品本身
- 行動轉換:問題→產品解決→明確行動號召,重點放在產品特寫與誘因
(3) 廣告素材/搜尋廣告進階功能
關鍵字/地區/倒數計時插入
- 用{keyword:預設詞}動態插入關鍵字,預防無法帶入時用預設字詞
- 地區插入能讓同一支廣告自動變成地區專屬,提升相關性
- 倒數計時參數自動顯示促銷倒數,促使消費者行動
應用程式廣告素材
- 最推薦素材:直接抓App操作畫面,真實又高質感
- App廣告活動系統會自動抓App名稱、評分、標誌(不用自己再打)
(4) 數據分析與持續優化
成效追蹤
- 影片廣告素材數據分析能追蹤觀眾看過哪些重要片段
- 探索/多媒體素材,每兩週檢查並汰換表現差的素材,保持新鮮度
Google 實驗工具
- 實驗工具用來測不同素材/不同族群/不同變數的廣告成效
- A/B測試正確作法:同時期、同預算、單一變數
- 可比較如:原版電視廣告 VS 依ABCD優化後廣告成效,直接量化差異
(5) 實用小技巧/補充
- 素材要精簡明瞭,主打單一訴求,別塞太多訊息
- 音效(旁白、音樂、產品聲)對提升品牌記憶特別有用
- 品牌曝光不是只在一開始或結尾一次,多次曝光記憶點更高
- 案例/故事可用人物帶入,但購買/行動時產品本身要成為焦點
6. 廣告素材管理與優化
- 素材檢視頻率:每兩週查看探索廣告素材資源報表,替換成效不佳素材。
- 素材多樣性:應用程式廣告活動應採用多樣化素材(內容、主題、長度、比例)以提升成效。
- 素材數量上限:每個應用程式廣告群組最多可上傳 20 個 HTML5、圖片及影片素材。
- 維持素材新鮮感:定期查看素材報表,替換低效素材,避免整體成效波動。
- 回應式多媒體廣告優化首步:查看素材資源報表標籤,找出成效不佳素材進行優化。
7. 影片廣告策略與元素
- 前5秒重要性:影片開頭5秒應快速呈現品牌與產品,使用明快節奏及緊湊構圖吸引注意。
- 輔助字幕:加入隱藏式輔助字幕,因多數使用者靜音觀看影片。
- 影片視覺語言:節奏與取鏡(特寫、動態)為提升行動裝置觀看時間關鍵元素。
- 品牌呈現:提升考慮度時頻繁提及品牌,特別是開頭5秒;提高知名度時突出產品焦點並明顯露出品牌。
- 故事架構差異:
- 傳統故事:慢慢鋪陳 → 高潮 → 品牌資訊
- 新興故事:震撼開場 → 出乎意料轉折 → 吸引注意
- 吸引觀眾技巧:運用明快節奏與緊湊構圖,避免過低對比度和緩慢節奏。
- 情感連結:透過人物故事說明,引發觀眾情感共鳴與思考。
8. 廣告文案與行動號召(CTA)
- 關鍵字插入語法:使用 {keyword:預設詞} 動態替換搜尋字詞,無法替換時顯示預設詞。
- 文字撰寫守則:
- 標題需吸引目光,快速抓住注意力。
- 說明文字聚焦產品功能與價值說明。
- 行動號召最佳實踐:
- 明確且具體(如「立即預約」、「立即購買」)。
- 搭配問題描述提高需求感(尤其服務類)。
- 動態廣告自訂參數:適用於根據促銷時間、地區等動態更新廣告內容。
9. 廣告工具與分析
- Google Ads 影片創作工具:可利用現有圖片、標誌快速產出影片,適合無影片製作經驗者。
- Google 實驗工具:
- 適合比較不同素材、目標對象的成效。
- 最佳實踐是單次測試單一變數。
- 影片廣告素材數據分析:追蹤觀看重要片段及跳過行為,協助素材優化。
- 「廣告優異度」專區:提供素材多樣性與數量的優化建議。
- 地區插入功能:根據使用者所在位置動態插入地名,提升本地化相關性。
10. 應用程式廣告專項
- 素材支援比例:1:1、1.91:1、4:5。
- 自動擷取資訊:名稱、評分、下載次數會自動從應用商店帶入廣告。
- 優化策略:快速呈現產品操作流程,展現核心優點,提升下載率。
- 情境照片優先:展示真實用戶使用情境,提升吸引力。
- 素材組合測試:針對單一目標對象測試多種素材,提高轉換率。
11. 提升廣告成效關鍵
- 廣告素材是提升投資報酬率(ROI)最大利器,其影響力超過媒體與平台。
- **高品質視覺素材(空拍圖+品牌疊加)**可讓旅遊類廣告脫穎而出。
- 善用品牌差異化特點與代言可有效提高品牌知名度。
- 廣告標題、圖片和說明建議各準備至少 5 個素材版本,便於系統測試最佳組合。
Google Analytics (分析) 認證

1. 基本概念與資料結構
- 資源(Property):GA4 的核心分析單位。
- 資料串流(Data Stream):資源內用於收集網站、iOS App、Android App 資料。
- 事件(Event):GA4 的所有互動行為(如 page_view、click、purchase)皆以事件方式記錄。
- 指標(Metric):可量化的數據(如人數、次數)。
- 維度(Dimension):用來描述或切分指標的屬性(如裝置類型、來源/媒介)。
2. GA4 資料分析與功能應用
- Data API:用於拉取分析資料到自建資訊主頁或商業應用程式。
- Measurement Protocol:用來收集非網站、App(如 POS)資料並直接傳送事件到 GA 伺服器。
- 自訂維度:記錄如作家姓名、會員狀態等內容層級或用戶層級資訊。
- 重要事件:將如購買、訂閱等關鍵行為標示為 Key Events(前稱 Conversion)。
3. 報表與探索
- 報表專區:現成資訊卡,查詢常見問題解答、流量來源等。
- 探索專區:進階分析工具(如任意形式、漏斗探索、區隔重疊、路徑探索)。
- 任意形式:可自由組合表格、折線圖、散布圖、長條圖。
- 技術詳情報表:依裝置、OS 等分析用戶行為。
4. 使用者、目標對象與預測
- User-ID:跨平台、跨裝置串連用戶行為。
- 目標對象:可根據事件、參數、預測指標(如未來7天內可能購買)建立。
- 目標對象觸發條件:根據事件觸發建立新目標對象。
5. 整合與行銷應用
- Google Ads 連結:可將 GA 目標對象、轉換匯入 Google Ads,優化廣告出價及精準指定受眾。
- Search Console 連結:取得自然搜尋查詢資料。
6. 進階資料管理
- 資料保留期限:決定 GA4 儲存使用者層級及事件層級資料的時間長短。
- 子資源/綜覽資源(GA360):子資源用於分割主資源資料,綜覽資源可整合多資源進行跨產品/區域分析。
- BigQuery 連結:可設定「每日」或「串流」兩種匯出頻率,用 SQL 進行進階分析。
7. 疑難排解與安全
- 異常偵測:用來醒目顯示流量的異常陡升/驟降。
- 維度排查:如資料不一致,可比對國家/地區、OS版本、作業系統等技術維度找出問題。
8. 常見考點 & 概念釐清
- 分析裝置類型,裝置類型屬於維度,人數屬於指標。
- 事件參數:如影片名稱,用於描述事件細節。
- 使用者屬性:如語言偏好、國家等描述用戶本身特徵。
- 比較項目:在報表中可並列顯示多組資料進行對比。
[實用問答範例]
- 如何將 GA 資料匯出至 BigQuery?
- 在 GA4「管理」設定 BigQuery 連結,可選每日或串流。
- 如何讓自訂報表出現在左側導覽?
- 將報表新增至「集合」。
- 如何新增自訂事件?
- 到「事件」>「建立事件」。
以上,就是我在 Google 數位人才探索計畫課程中整理的學習筆記精華。
對我來說,這不只是課程知識的累積,也讓我好好認識了數位行銷背後的流程與思維。
👉 在下一篇文章,我會分享更有臨場感的部分一參加官方直播「統整課程」時的收穫與重點整理。那場直播不只是把所有學到的知識串起來,講師還加入了 實戰經驗 與 AI 應用案例,讓我對整個數位行銷框架有更完整的理解。
如果你對整體課程內容感到好奇,記得鎖定下一篇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