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看故事簡介,應該有觀眾會聯想起地盤版《Call Me by Your Name》(笑)?實際上《粉藍色的初夏/親愛的恩佐》(原片名:《Enzo》)環繞一個「死𡃁仔」*的成長故事,抑或說擷取了成長過程中的一幀片段
(下有劇透)
*意指不懂事的年青人青澀的十六歲少年Enzo不知自己想要什麼,卻清楚自己不要什麼:父母享受的中產生活、哥哥嚮往的名校前途。砌磚建牆,樸拙的體力勞動,來得實實在在;烏克蘭工友結實肉體散發陽剛與溫柔,單純的存在感,更呼喚原始慾望的悸動……
年輕的富二代Enzo深感自己跟周遭格格不入,選擇在地盤工作「體驗生活」;不知自己想做甚麼、又不想聽從父母安排,看不清人生方向之餘,還在摸索性取向;幸運的是Enzo的父母尚算開明,有好感的烏克蘭大隻帥哥工友Vlad又很照顧他可能看在Enzo未成年的份上,即使他半夜對自己毛手毛腳,Vlad也只是口頭警告,要是兩者的年齡交換,絕對會被告性騷擾未成年兒童吧囧rz
Enzo是個不太討好的「死𡃁仔」,但導演的確抓得到、並細膩地描繪十多歲初熟階段的躁動、迷惘、任性,甚至自毀傾向
故事主軸是青春期的探索,故畫面跟劇情上都相對健全(笑),片中Enzo表現對男性(肉體)的情慾,我認為仍然是好奇多於色慾,反而Vlad處處看護這個任性妄為的小伙子,更為他的表白而感到榮幸(記得英文字幕翻譯為「pleased」,懂法文的網友請指教),究竟Vlad如何看待Enzo?年長男性對於迷失青年的憐愛、性/情欲是流動的,還是基層對上流的好奇心?但畢竟Vlad是主角的「男神」──性向啟蒙的象徵人物,角色塑造止於表面
一看見烏克蘭、富裕/勞動階層等關鍵字眼,我還是習慣think too much;電影有不少鏡頭聚焦於地盤工人一手一腳以一磚一瓦建造居所,跟意大利殘存的建築古蹟,以及烏克蘭的頹垣敗瓦相互呼應,呈現導演對戰爭破壞力的想像及憐憫
除此之外,我只覺得導演想借富足的年青一代對戰爭及勞動的想像,以及由其延伸對死亡的恐懼(並因害怕死亡而產生的性慾本能),為故事增添多一點點戲劇成份及歷史意義,聊表寸心;片中,天真的Enzo曾揚言要陪伴Vlad去烏國打仗,引來在場觀眾的輕笑聲,但某程度上如實反映,即使東歐遠方戰火連天,遠離戰爭的他國富民隔岸觀火,隔著電話聆聽(曾經)喜歡的人的聲音、戰場的轟鳴,卻無能為力
不過有一幕還是想不通,為甚麼Enzo跟父母出櫃之後會(要)從屋頂掉下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