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舒張功能不全性心臟衰竭 (HFpEF) 的診斷困境與評估策略
盛行率高但常被忽視的臨床挑戰
心臟舒張功能不全性心臟衰竭 (HFpEF) 是一種普遍存在但常被漏診的心臟疾病,尤其在女性族群中更為常見。許多因呼吸困難求診的患者,若患有心臟衰竭,多屬此類型。HFpEF 的診斷經常被忽略,其病程常與高血壓和肥胖等風險因子密切相關。診斷工具的局限性與困境
針對 HFpEF 的診斷,有多個評分系統被提出,例如美國醫學機構和歐洲心臟學會的診斷標準。這些系統嘗試透過綜合考量年齡、肥胖、高血壓、心房顫動、肺高壓以及經超音波心動圖反映的充填壓力等指標來評估診斷可能性。然而,這些評分系統在面對心房顫動患者時,其診斷的敏感性會顯著下降,使得診斷過程更具挑戰性。
NT-proBNP 數值作為診斷工具也存在局限。研究顯示,NT-proBNP 數值正常或偏低,並不能完全排除 HFpEF 的診斷。在一些研究中,約有 30% 至 37% 經血流動力學確診為 HFpEF 的患者,其 NT-proBNP 值處於低水平,這種情況在肥胖患者中尤為常見。儘管 NT-proBNP 的高低與預後相關(數值越高預後越差),但單純依賴此數值進行診斷仍有不足。
超音波心動圖雖然是 HFpEF 篩檢的重要工具,但其靜態測量亦有明顯限制。例如,休息狀態下的 E/e' 比值只有在顯著升高(如高於 10)時才具有診斷價值;若比值較低,則可能與正常族群重疊,難以明確區分。同樣地,經超音波估算的肺動脈壓在個體診斷上亦面臨挑戰,因為運動時右心房壓力的顯著升高可能導致對肺動脈壓的低估。因此,有專家認為,超音波心動圖在評估肺動脈壓時,更適用於群體研究而非個體診斷。
運動試驗在診斷 HFpEF 中的關鍵角色
對於靜息血流動力學檢查結果正常,但仍有呼吸困難症狀的患者,進行運動血流動力學評估至關重要。在心導管室中,即使是短暫的運動(如僅一分鐘),也能顯著揭示心臟充填壓力的異常升高。若無法進行運動試驗,亦可透過容量負荷試驗(給予 0.5 公升生理食鹽水)或簡單的抬腿操作,來誘發和測量肺動脈楔壓的顯著增加。
綜合評估 HFpEF 需結合臨床症狀、身體檢查、NT-proBNP(高值有助於診斷)、胸部 X 光、心電圖(觀察左心室肥厚)、有無心房顫動,以及超音波心動圖(如左心房容積、左心室質量、E/e' 比值、壓力升高)等多項指標。當這些初步評估結果陰性,但臨床仍高度懷疑 HFpEF 時,進一步的運動測試(包括侵入性心導管運動血流動力學檢查)應被視為必要的評估環節。這有助於避免漏診,確保患者獲得正確的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