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機長之後,很多人以為終於熬出頭了,可以昂首闊步走進機艙、坐上左座,還順手推一推墨鏡,來個「起飛吧,寶貝!」的帥氣開場。
但很快就會發現:當機長最重要的技能,不是開飛機,而是——簽名。
是的,你沒看錯。身為一個合格的、專業的、合法的機長,你得知道,在飛機關門、推出、滾行、加速、飛上天之前,必須得在一份東西上簽名。這東西,正是航空界神聖又神秘的文件之王:載重平衡表(Load and Trim Sheet)。
��簽名,這件小事背後的大學問
什麼?你以為載重平衡表就是張紙?錯了!那張紙可是整架飛機在起飛前的唯一合法通行證,沒有它,飛機就像忘帶護照的旅客——哪裡都別想去。
這張表,是當地地勤部門在所有旅客報到、行李搬上、貨物裝完之後,按規定流程、依據重量、座位與貨艙分配,跑出來的一份重量與重心報告。簡單來說,它就是一張「飛機今日體脂分析表」,告訴我們:
今天我們總共胖了多少(總重量)
我們的肥肉都集中在哪裡(重心位置)
我們還能不能起飛(飛行性能)
你覺得機長會逐字看嗎?老實說,大多數機長……直接翻到簽名那一欄,刷刷一簽,了事!
��「Load Master」這個神秘職業,你可能連聽都沒聽過
這一切的數據誰負責?不是我們,不是空服員,而是一位低調卻關鍵的幕後功臣:Load Master。
他不是在載人,而是在載世界。他得把貨物平均分配到每個貨艙,每個角落,考慮尺寸、重量、形狀、甚至有沒有冷藏需求。因為你永遠不能假設一件貨物「看起來小就比較輕」——說不定那是鉛做的。也不能假設一個大箱子一定重,裡頭可能只是羽絨外套。
而每一個細節,都會影響最終的重心位置。偏前?偏後?偏哪裡?這不只是學問,還得靠經驗。
機長呢?我們的工作很簡單——簽名。
��「乘客自由換位」?你以為你在選機上餐點嗎?
說到重心,除了貨物,另一個可怕變數叫「乘客」。是的,就是你們這些看起來弱不禁風、實際上每人平均75公斤上下(還不含行李)的親愛乘客們。
機長的資深格言之一是:飛機能不能起飛? 不靠油,而靠人坐哪。
這不是笑話。電腦在計算起飛配平(trim)時,會根據每一位乘客的位置,算出整體重心。若是有十幾個壯漢臨時換到前排或後排,那條重心線就像骨牌效應,可能差一點點就造成起飛時「拉不起來」、「太快抬頭」這種驚喜包。
你問這會多嚴重?嗯,我只能說,如果你想體驗1:1飛機彈射座椅的感覺,可以試試。
��✈️曾經有這樣一個場景……
「機長,前艙有一團旅客想換位子,因為他們覺得坐不在一起很遺憾。」
「換?起飛後愛怎麼換都行,但現在不行。」
這是我回答座艙長的標準台詞。每次都一樣,絕不例外。
你可能覺得我小題大作,管太多。但你試試開飛機看看,起飛時一拉Stick(操縱桿)拉不起來,你就知道什麼叫「遺憾」了。
尤其某些航空公司的報到流程特別逆天:越早報到的乘客,位置越後面,彷彿在懲罰準時人一樣。於是那些抱著「先來後坐」信念來的老實人,被塞到最後一排,氣得冒煙。
他們一上機,看見前排空空如也,馬上產生錯覺:「咦?我是不是可以偷偷往前移?」
不行,不可以,千萬不行。這不是高鐵,也不是市區公車。這是靠重心與空氣動力學苛刻維持平衡的飛行機器,你亂換位置,會害機長變臉,飛機變態。
��所以,下次你想偷偷換位子時……
請想像一下,整架飛機的飛行數據、推力設定、抬頭角度,全都因為你往前移動了三排而變成錯誤版本。
這就像你把別人的電腦BIOS設定偷偷改了兩行,然後指望它正常開機。
所以空服員溫柔但堅決地說:「先生,我們起飛前不能換位子喔」時,拜託別再回她「我只是換個位置有差嗎?」
有!真的有!差很大!
��飛行安全不是口號,而是無數「無趣」程序的堆疊
是的,我們機長要簽很多文件,看起來無聊又形式化。但每一份載重平衡表、每一次禁止換位子的指示,都是在替飛機的起飛鋪設安全的軌道。
飛機不是魔法地毯,它是經過計算後勉強維持穩定的鋁合金大鳥。你的一個小動作,可能讓它在起飛時「頭太重」或「頭太輕」,這不是誇張,而是物理。
✈️總結:當你覺得我們小題大作時,其實是在為你保命
所以,敬愛的乘客們,當你準備在還沒關艙門就跳過自己座位、想往前坐時,請深呼吸,回到原位。看在你未來還想有機會再坐飛機的份上,配合一下飛行員那顆熱愛活命的心吧。
而我們機長呢,就繼續低調、默默地在那張表格最下方刷刷簽名。
我們不多說話,畢竟——說得再多,也不如「重心正確」來得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