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鍊魂】開篇一:人生學「死」,永生學「活」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永生鍊魂】開篇一:人生學「死」,永生學「活」

  因小時候為了人類不能長生不老而哭後,永生這個課題就成了我難以忽略的作業。

  非我想要去關注,而是這個議題時不時就回到我面前;一般人應該難以體會那種感受,但有體會過同時性事件,且經驗豐富者,應該就知道我說的是哪種回事。

  該來的逃不了,該做的躲不過,雖然沒什麼是「應該」的,可惜,一旦接觸靈魂領域的深層自我,不管是誰,總會冒出幾件此生沒辦法跳過的課題。

  無奈,只能接受多查查,看看自己的靈魂到底是要引導自己走向什麼方向。至少,這是某種回到「小時候的初衷」吧。雖然和我想的不一樣。

  不過,追查「永生」議題,發現到不少人類對於永生的恐懼,遂讓我越覺有趣。

  更深入些,發覺人類當前的許多事業、制度、信仰與知識,都是以「死亡」作為結局規劃的,所以提到永生反倒怕「生」了?

  終將走向死亡的生命,如何「死」,想怎麼走向結局,是人類一直面對的課題。許多宗教的核心也是以人類終將死亡去規劃的,「死亡」是人類必然的結局。所以,在這個前提下,在死之前,要如何好好活著才算不枉此生,是許多智者都會考察深思的議題。

  但是,僅以「死亡」為前提的條件去思考「生」的議題,真的能理解所謂「生」這回事嗎?

  思考「生」的議題,不是應該以「生」為前提嗎?

  這便是我追查「永生」時所感受的矛盾。

 

當生命時長多了一倍,你是否準備好了?

  關於「永生」,有人會覺得這是假設一種永遠不可能實現的情況,所以沒有任何思考與討論的意義嗎?

  那麼,兩百年前的人類,有想過能活那麼久嗎?(現二O二五年)

  日本,約一八二O年左右,平均壽命約為三十四歲。

  歐洲,約一八二O年左右,平均壽命約為三十六歲。

  中國,貴族壽命約三十七歲。

  十九世紀初期之前的全球平均壽命普遍不高,只有少數歐洲精英階層能活超過四十歲。

  過了一百年。

  臺灣,約一九二O年代初期(民國15-19年),男性平均餘命為38.76歲,女性為43.13歲。沒增加多少。

  再過個三十年。一九五O年代的全球平均壽命大約在46.5 歲左右。開始增加一些了。

  又過了三十年。一九八O年代,據聯合國的數據,全球平均壽命約為62歲。

  到了二O二三年,根據聯合國資料,全球兩百三十七個國家與地區中,已有五十七個國家或地區,其平均壽命都超過八十歲。台灣則排名第五十二。

  和一百年前相比,每個人的人生時長均多了一倍以上。

  那麼,多出來的生命時間,要怎麼活?

  有想過嗎?關於「老了要怎麼活」的資訊,是什麼時候變多的?

  廣義上,關於老年生活的智慧自古就在哲學和宗教中存在。

  作為一門科學,其系統性研究始於二十世紀中期的老年學。

  作為一種大眾消費品和公共話題,它於二十世紀八O年代末至九O年代隨著嬰兒潮世代的年齡增長和「積極老化」理念的興起而蓬勃發展。

  作為一種無所不在的現代生活資訊,它在二十一世紀的數位時代達到了頂峰,形式變得極其多元和個人化。

  核心驅動力始終是:人類壽命的延長和一代又一代人追求更高品質晚年生活的渴望。

  也就是說,在一百年前,一九二O年代時期,平均壽命約四十歲的時候,人類的生命時長不足以讓人去思考,想要如何有品質活下去的生活該怎麼做。

  到了一九八O年代平均壽命約六十多歲時,許多人多出來的生命時間因不知如何運用,這才產生了「老了要怎麼活」的觀念。

  到了現代,二十一世紀,「老了要怎麼活」的觀念,已成了一種無所不在的現代生活資訊,許多上了年紀的人還整理出自己的一套「活老好」的生活秘訣,享受著晚年人生。

  那麼,未來,如果人類的壽命又延長了?

  當生命又多出一倍了,人生又會有什麼變化嗎?

  當前許多思考該如何迎向終點的「活老好」生活秘訣又會有什麼變化?

  或者,當人類的再生醫療有了新突破,有了修補損壞細胞的新科技,或是逆轉老化變異細胞的新方法,使人類因可以不斷培養自體損耗細胞而壽命延長至一千歲左右——

  到那時,關於人生該如何活,該如何過,該如何死——的想法,還會和現在一樣嗎?

  政治、法律、信仰、家庭與婚姻、各種風俗文化與教育、對於人類的價值與意義,等等種種制度與觀念,還會和現在只有百年的人生一樣嗎?

  我覺得,這是可以想想的有趣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鍊魂師-認識、確立、實現自我的靈魂升級旅程。
27會員
548內容數
人工智能普及的未來,靈魂自我的呈現將越來越重要! 靈魂強大的人,一舉手一投足一開口一下筆均氣勢非凡,怎麼鍊成的? 看過雙眼有靈魂智慧的人嗎?內在世界是如何呢? 充滿靈魂力量的商品呢? 歡迎參觀鍊魂師養成工房,找到屬於你的靈魂解答,練成你的靈魂未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生命其實每天都在訓練我們面對死亡,如果我們可以意識到自己就活在中陰之中,無時無刻不在無常當中,我們就有機會學會面對實相,但這得訓練,每天的練習,慢慢增長..終究我們就是得面對生死,如何優雅的在生死之中穿梭,才是生命真正的課題。
Thumbnail
生命其實每天都在訓練我們面對死亡,如果我們可以意識到自己就活在中陰之中,無時無刻不在無常當中,我們就有機會學會面對實相,但這得訓練,每天的練習,慢慢增長..終究我們就是得面對生死,如何優雅的在生死之中穿梭,才是生命真正的課題。
Thumbnail
死,從來就不是結束,卻永遠都是開始。死,是打開門,而不是關起來。 當你了解生命是永恆的,你就了解死是你的幻象,是為了讓你非常關切你的肉體,因而幫助你相信你是你的肉體。然而你不是你的肉體,因此,肉體的毀滅對你沒有關係。 死應該教你的是,生命才是真的;而生命應當教你的是,不可避免的不是死,而是無常(
Thumbnail
死,從來就不是結束,卻永遠都是開始。死,是打開門,而不是關起來。 當你了解生命是永恆的,你就了解死是你的幻象,是為了讓你非常關切你的肉體,因而幫助你相信你是你的肉體。然而你不是你的肉體,因此,肉體的毀滅對你沒有關係。 死應該教你的是,生命才是真的;而生命應當教你的是,不可避免的不是死,而是無常(
Thumbnail
你是否相信「身體只是載具」,「靈魂才是永恆」?
Thumbnail
你是否相信「身體只是載具」,「靈魂才是永恆」?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二元論者」,我想信人是由肉體(物質)與靈魂(非肉體)所形成的。我相信如同蘇格拉底死後會到一個集眾靈魂;已死亡的人們所居住的天堂,或者說非物質的世界,和先賢們一同討論哲學。我也相信人有輪迴,所以我們必須遵守道德,為的是下輩子能夠在六道輪迴中向上提升或至少不要向下沉淪。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二元論者」,我想信人是由肉體(物質)與靈魂(非肉體)所形成的。我相信如同蘇格拉底死後會到一個集眾靈魂;已死亡的人們所居住的天堂,或者說非物質的世界,和先賢們一同討論哲學。我也相信人有輪迴,所以我們必須遵守道德,為的是下輩子能夠在六道輪迴中向上提升或至少不要向下沉淪。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奧祕,以及人類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試圖理解生命的延續和意義。文章藉由情感豐富的文字,引人入勝地探討了這個永恆的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奧祕,以及人類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試圖理解生命的延續和意義。文章藉由情感豐富的文字,引人入勝地探討了這個永恆的議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