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的賭徒謬誤:為什麼直覺會欺騙我們》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AI 生成內容示意圖 - 賭徒心態

AI 生成內容示意圖 - 賭徒心態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驗:

刮刮樂連續刮了好幾張都沒中,心裡忍不住冒出一句 – – 「再買一張,這次應該會中了吧?」

玩撲克牌遊戲,連輸好幾把後,玩家會覺得「該輪到我贏了」;而連贏幾次牌局時,玩家又會產生「我手氣正旺,應該還會繼續贏」。

或是看著硬幣連續擲出六次正面,就直覺下一次一定會是反面。

這種想法,就是心理學裡常說的「賭徒心態」(Gambler's Fallacy)。



  • 什麼是賭徒心態?

賭徒心態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誤

它的核心是:人們會錯誤地相信隨機事件有「補償機制」,過去的結果會影響未來的機率。

可事實上,像是拋擲硬幣、轉輪盤、玩撲克牌遊戲、買彩券或樂透、遊戲抽卡與扭蛋這幾類隨機事件,每一次的結果都是獨立的,並沒有記憶。

拋擲硬幣,從而假設硬幣連續出現正面十次,下一次出現反面的機率仍然是50%。



  • 賭徒心態的主要成因?
  • 賭徒心態的6大心理根源?

賭徒心態的成因,通常有以下幾點:

  1. 隨機事件的錯誤理解
  2. 大腦的「代表性偏誤」
  3. 控制錯覺(Illusion of Control)
  4. 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
  5. 情緒與「手氣」的迷思
  6. 多巴胺與大腦的獎賞機制
  • 隨機事件的錯誤理解

人類的大腦傾向於尋找規律,可隨機事件本質上「沒有必然關聯」。

舉例來說:在撲克牌牌局中,連續出現4次方塊,許多人會覺得「下一次該換花色了」,但實際上每次出現的機率都一樣。

  • 大腦的「代表性偏誤」

心理學研究指出,人們會認為「小樣本應該能反映大樣本」。

我們常誤以為「小樣本就能代表整體」,因此短期內的輸或贏,常被錯誤地視為「長期趨勢」的縮影,從而導致錯誤的判斷。

  • 控制錯覺(Illusion of Control)

賭徒常誤以為自己能影響隨機結果。

舉例來說:選擇特定號碼、撲克牌花色、下注方式或幸運數字與手勢、堅信技巧能主導勝負。

而這種「我能掌握局勢」的錯覺,將會加深下注行為,導致會讓人更執著地投入。

  • 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

行為經濟學指出,人們對「失去」的感受比「獲得」更強烈。

簡單來說,心理學指出,失去的痛苦比獲得的快樂更加強烈。

因此輸了錢後,賭徒會強烈想要「贏回來」,反而加深下注的衝動,從而導致越陷越深。

  • 情緒與「手氣」的迷思

人們常把短期情緒狀態(心情絕佳、覺得幸運)投射到隨機事件上。

這種「手氣」的想法,通常下意識的會讓人們誤以為勝負與情緒掛鉤。

  • 多巴胺與大腦的獎賞機制

「不確定的獎賞」比固定的回饋更能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比確定的獎勵更容易令人上癮。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撲克牌翻牌、轉動輪盤的那一刻,總是讓人心跳加速、手心冒汗,難以抽身。

賭徒心態不是單純「不理性」,也並非單純的「貪心」,而是來自人類大腦的固有偏誤與情緒反應。

理解這些心理根源,不僅能幫助我們遠離賭博陷阱,也能提醒自己在生活決策中警惕類似的思維誤區。



  • 賭徒心態在生活中的影響?
AI 生成內容示意圖 - 賭徒心態 日常事件舉例

AI 生成內容示意圖 - 賭徒心態 日常事件舉例

其實這種偏誤不只出現在賭場、彩券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內也很常見:

  • 投資理財:會認為股市「跌久了就會漲」,從而忽略市場的獨立性。
  • 考試、求職:人們會努力嘗試,儘管嘗試努力後的結果是失敗的,這時腦海中就會冒出個想法,人們會以為「失敗多次後,這次一定會成功」,卻忽略了凡事需要調整方法。
  • 男女雙方彼此之間的感情關係:一再給不合適的人機會,因為心中相信著「總覺得這次會不一樣」。
  • 交通與日常選擇:當排隊候車時,看到隔壁的隊伍移動得快,就想換過去(排隊),卻忽略了這是獨立的排隊進度。

賭徒心態其實無處不在,凡是「隨機性的事件」或是「結果不可控的情境」,大多數的人們都很容易掉進這種思維。

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這種認知偏誤,就很容易做出許多非理性的決定,甚至因為「想要翻本的心態」而承受極大的風險。



  • 如何避免賭徒心態? (實用方法)
  1. 認清隨機事件的獨立性 (認知覺察)
  2. 設定理性規則 (預先設定「止損/停利點」、遵守規則,避免感情決策)
  3. 使用數據或工具輔助 (使用統計數據或是AI工具,而不是僅依賴「感覺」)
  4. 記錄過程、自我覺察、心理日記
  5. 學習心理學與統計基礎

總結來說,避免賭徒心態的關鍵在於:

  1. 覺察 (認知覺察)
  2. 檢查
  3. 設限
  4. 行動

換句話說,就是先發現自己是否掉入「直覺陷阱」,透過數據與理性的調整,最終用行為上的停損與分散策略,避免陷入「不理性的期待」。



  • 結尾

總結來說,賭徒心態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誤,它讓人誤以為隨機事件會自我平衡。

然而,每一次事件都是獨立性的,過去的輸贏並不會改變未來的機率。

從投資到生活瑣事,賭徒心態常常在不經意間影響我們,或許,我們都無法完全避免偏誤,但我們可以選擇意識到它、與它共處。

記住:真正的智慧,不是預測命運的翻牌,而是掌握自己出牌的方式。

賭局沒有記憶,輸贏只是隨機,唯有清醒,才是勝利。

運氣不能累積,錯覺無法兌現,唯有行動能改變結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隨筆小窩的沙龍
0會員
7內容數
您好,一名初次嘗試創作的新手,只是單純的作為心情分享、記錄生活點滴與創作隨筆,喜歡心理學以及可愛的事物,請多指教!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騙子利用人心渴望和脆弱,設計陷阱使人走進去,成為自我實現的過程。預設被騙結局與心理防禦機制有關。提高自我認知能力,質疑和獨立思考是避免被騙的關鍵。
Thumbnail
騙子利用人心渴望和脆弱,設計陷阱使人走進去,成為自我實現的過程。預設被騙結局與心理防禦機制有關。提高自我認知能力,質疑和獨立思考是避免被騙的關鍵。
Thumbnail
最近很有感覺的一段話~ 第一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引起的情緒」 第二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無意但自己突然被激起的情緒」 第三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衝突,但自己自行站隊引起的情緒」 第四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言行,但自己感到不妥加以批判」
Thumbnail
最近很有感覺的一段話~ 第一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引起的情緒」 第二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無意但自己突然被激起的情緒」 第三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衝突,但自己自行站隊引起的情緒」 第四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言行,但自己感到不妥加以批判」
Thumbnail
冒冒就是所謂的冒牌者症候群:
Thumbnail
冒冒就是所謂的冒牌者症候群:
Thumbnail
《心理學的法則》 ★反思精神疾病、翻轉生活難題,用心理學視野認識自己。
Thumbnail
《心理學的法則》 ★反思精神疾病、翻轉生活難題,用心理學視野認識自己。
Thumbnail
瞭解情緒建構的概念,轉變對情緒的感知與解讀方式,自主地思考內在感受和情緒建構,共同探索情緒培伴Playback技巧。
Thumbnail
瞭解情緒建構的概念,轉變對情緒的感知與解讀方式,自主地思考內在感受和情緒建構,共同探索情緒培伴Playback技巧。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人性的極端值"飢餓忍得住"但是"嫉妒忍不住" 飢餓感並不會否決自己 嫉妒則會否決自己 自大膨脹、傲慢都會帶來短暫的滿足感跟自我快樂 但嫉妒不會有滿足感 通常發生的情緒都是在看到其他人能力大於自己的時候 貧富差距跟網路先進的時代 精品、事業、度假、特權等等都是多數人會很容易產生嫉妒的
Thumbnail
人性的極端值"飢餓忍得住"但是"嫉妒忍不住" 飢餓感並不會否決自己 嫉妒則會否決自己 自大膨脹、傲慢都會帶來短暫的滿足感跟自我快樂 但嫉妒不會有滿足感 通常發生的情緒都是在看到其他人能力大於自己的時候 貧富差距跟網路先進的時代 精品、事業、度假、特權等等都是多數人會很容易產生嫉妒的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每個人每一天都在跟"慾望的陷阱"交戰 重點是你最終做出了什麼選擇 你向內心的黑暗慾望屈服了 還是你堅守良心到底
Thumbnail
每個人每一天都在跟"慾望的陷阱"交戰 重點是你最終做出了什麼選擇 你向內心的黑暗慾望屈服了 還是你堅守良心到底
Thumbnail
近20年的世界從不透明的時代轉變成透明的時代 人性的動力驅使也有所變化 原本驅使多數人犯錯的是貪婪跟恐懼 我認為現在可以這兩個心理情緒齊名的就是"妒忌" 原本"妒忌"只會出現在神話、宗教和文學作品,主要用來帶動仇恨跟傷害的劇情,包含摩西戒律明令禁止妒忌 現代人可以在
Thumbnail
近20年的世界從不透明的時代轉變成透明的時代 人性的動力驅使也有所變化 原本驅使多數人犯錯的是貪婪跟恐懼 我認為現在可以這兩個心理情緒齊名的就是"妒忌" 原本"妒忌"只會出現在神話、宗教和文學作品,主要用來帶動仇恨跟傷害的劇情,包含摩西戒律明令禁止妒忌 現代人可以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