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時刻?
人生彷彿進入了「等待模式」。你畢業了,卻還沒找到方向;你結束了一段關係,卻還沒準備好迎接新的開始;你從一個城市來到另一個城市,卻還沒找到歸屬感。
我們總是害怕空白。我們被教育要不斷前進,要填滿每一個間隙。空白,似乎就代表著停滯、失敗,甚至是無所事事。於是我們焦慮、我們恐懼,拼命想用各種事情來填補這個空洞:瘋狂地社交、不斷地學習、在各種平臺上尋求認同。
我們以為,答案就在下一個轉角,在下一本書裡,在下一個人的身上。但你或許忘了,有些最深刻的領悟,恰恰出現在空白之中。
擁抱「無為」的智慧
在我們的文化中,「忙碌」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成功的標誌。我們習慣將時間填滿,將行程表塞爆,認為這樣才不會被時代拋下。然而,這種無止盡的「有為」模式,常常讓我們身心俱疲,在看似前進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真正的智慧,有時來自於「無為」。這裡的「無為」並非懶惰,而是刻意地放下追逐。這段空白期,正是時間給我們的禮物。它不是要你躺平,而是要你靜下來,重新聆聽。就像一塊乾涸的海綿,你需要暫停吸收,才能真正消化並儲存過去所得到的養分。
這段時間,允許自己慢下來。你可以:
- 整理你的內在空間:像整理房間一樣,問問自己,哪些觀念和價值觀是真正屬於你的?哪些是社會灌輸的?哪些是過去的包袱,需要勇敢地丟棄?
- 重新連結你的感官:回到最簡單的狀態。用心去感受一頓飯的滋味,專注於一本書的字裡行間,靜靜地觀察一朵花的盛開。這些簡單的行為能讓我們從紛亂的思緒中抽離,重新與當下的世界產生連結。
空白不是停滯,而是沉澱
人生就像一幅畫。當你拿起畫筆,急著想填滿每一個角落時,你畫出來的可能只是一片混亂。而真正的藝術家,懂得留白。
留白不是空無一物,而是給予空間。它讓主體有了呼吸的可能,讓觀者有了想像的餘地,讓整體有了和諧的美感。你現在經歷的這段「等待期」,這份「空白」,或許就是你人生畫布上最重要的留白。
這段時間,不是要你急著去尋找答案,而是要你允許自己沉澱。沉澱,是為了讓那些被生活攪動得渾濁不清的思緒,慢慢地、慢慢地澄清。當你不再被外界的雜音所干擾,你將會看見那些曾經被掩蓋的真相。
- 你的熱情是什麼?
- 你真正重視的是什麼?
- 你希望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些問題的答案,不會在你忙碌的行程中被找到。它們只會在你靜下來、沉澱下來時,悄悄地浮現。
所以,親愛的,如果你正處於一個「空白」的人生階段,請不要害怕。這不是人生的低谷,而是你重新校準方向、積蓄能量的黃金時期。
允許自己慢下來,在空白中靜心。因為真正的方向,不是用腳步丈量的,而是用內心感受的。當你擁抱了這份空白,答案自會清晰浮現。
(你覺得,你的人生現在最需要的是「填滿」,還是「留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