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撈出的貼文 @20220606
媒體工作,實在是勞力密集產業,雖然也需要動腦思考,但我始終覺得這個產業的本質其實比較偏向手工業。
無法複製、無法大量生產、每一次的採訪都因著不同的人事時地物,彼此之間產生的化學變化而有非預期的可能性。
這幾年來,因為是特約記者的身分,得以彈性地與不同的攝影記者搭檔,每一位都令我佩服。
這次與L合作,資深的他至少30年資歷,扛起器材、走入山林,健步如飛;外景拍攝現場有許多難以預料的意外,例如空拍機忽然連不上、忽然出現耗時的系統更新,站立大太陽下,還是要冷靜地克服硬體問題,或拿出go pro,甚至iPhone 手機也能機動的派上用場;更別說要到河上尋找好畫面,帶著裝備坐上教練準備的大板子、搖搖晃晃、鞋子、褲子溼答答,大太陽下,全身是汗、流了又乾、乾了再流。

每一次看到L在現場側拍的照片,每一張都有攝影眼、都讓我比對自己手機裡(像是幼稚園小孩般構圖,如圖)的側拍,每次都感受到:專業就是專業。
我以半農半X的身分,在每一次全力以赴的工作之餘,山上還有花花草草陪伴紓壓;面對眼前如此從一而終的影像工作者,除了佩服,我更好奇的是:是什麼樣的堅持,能夠保有在這個行業中一貫的認真、對畫面的態度如此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