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in Exile》:當愛被放逐,我們要如何歸來?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raw-image

Shon Faye 的親密告白與社會辯證

💔 愛的流亡:不是我們不夠好

我們常把「不被愛」視為個人缺陷,孤獨、分手、單身,總被歸咎於「自己不夠好」。

我們也習慣在鏡子前自責:是不是自己不夠漂亮、不夠聰明、不夠善解人意?

Shon Faye 在新書《Love in Exile》(裡,卻把焦點轉移到更宏觀的角度詮釋。

或許不是我們不夠好,而是社會的愛情系統 (依戀系統、呵護系統、性系統)早已停止運轉。

繼暢銷書《The Transgender Issue》後,Faye 再度以犀利卻溫柔的筆觸,把自身跨性別女性的經驗,與普遍人類情感連結起來。

她直言,自己自青春期起便內化了「不值得被愛」的事實,長年覺得被排除在愛的世界之外。這樣的感受,並非她一人獨有,而是整個文化使然:消費主義兜售「更可愛」的幻想,同時狹隘定義「誰配得上愛」。於是,無數人都成了愛的流亡者。


🔹 八個面向的愛之辯

《Love in Exile》由八個章節構成,每一篇既是回憶錄,也是評論。Faye 用自身故事鋪陳,再帶入理論與社會觀察,讓私人情感成為文化批判的入口。

1. 破碎的心(The Broken Heart)

全書開場就是失戀。Faye 毫不避諱地描寫自己在戀情破裂後的徹底崩潰——每天躲在辦公室洗手間痛哭。但她發現:心碎的痛苦竟然具有某種普遍性。即便她的跨性別處境難以讓旁人理解,但談到失戀時,不需要任何多元訓練,大家都能點頭。這份普遍,讓她重新思考:愛情的不順,真是個人缺陷嗎?

2. 系統失靈(System Failure)

這一章把鏡頭拉遠,檢視當代愛情機制的故障。福利縮減、社區消失,使人們把所有情感需求 All in 在另一半。愛被「私有化」,感情成了唯一的救贖。

Faye 援引 Mark Fisher 的觀點,指出這是資本主義下的結構性困境:我們失去了群體支撐,卻被灌輸浪漫神話。結果是——系統性地讓人失望。

3. 欲望與性愛(Desire and Sexuality)

Faye 坦誠地書寫自己的約會與性經驗。她曾透過短暫關係來證明自己「不是沒人要的怪物」。但她也自問:哪些慾望是真實的,哪些是表演出來的?色情文化、社會審美標準都在塑造「性感」的樣貌。

對跨性別女性而言,這更複雜:為了被接受,她甚至壓抑自己主動的欲望,只為符合「安全、柔順」的女性形象。

4. 成癮(Addiction)

酒精與愛情,在她筆下幾乎是同義。醉酒的朦朧與墜入熱戀的暈眩如出一轍,退潮後的空虛也同樣殘酷。她引用創傷專家 Gabor Maté 的話:「別問為何成癮,去問為何痛苦。」對 Faye 而言,成癮與愛的渴求,都在顯示社會無法提供足夠支持。

問題不是「你太脆弱」,而是環境讓人孤立。

5. 母親(Mother)

Faye 既談自己與母親的關係,也批判社會對母職的矛盾態度:口頭神聖化母愛,制度卻讓母親孤軍奮戰。她指出,英美兩國對單親母親的支援不斷縮減,卻有人將憤怒轉嫁到跨性別者身上。

她直言:跨性別者不是母親困境的元兇,真正的敵人是父權與資本主義。

6. 於社群中(In Community)

友情、選擇家庭,在她眼裡是被低估的愛。朋友往往是同志群體的真正家人,卻得不到制度承認:沒有喪假、沒有保障,甚至連表格都難以命名。

Faye 強調,友誼與社群的愛同樣救命,只是它不符合資本主義的功利邏輯,因此常被忽視。

7. 關於自我(On Self)

「如果你不愛自己,你怎能去愛別人?」Faye 對這句流行語提出質疑。她認為,自我之愛與愛他人是同步進行的:我們不必等到完全和解才能開始一段關係。她批判資本主義語境下的「自我照顧」被商品化,提醒讀者:

真正的自我擁抱,來自與他人互動的修復,而非單純消費。

8. 無私之愛(Agape)

結尾一章,Faye 將愛帶回靈性層面。她談祈禱、信仰,談自己如何在宗教語彙裡找到慰藉。雖然她不是要傳教,但她指出,愛不只是浪漫或友情,也包括人與神、人與宇宙的連結。這是她最出乎意料卻誠懇的收束:愛,終究是一種超越。


🌍 文化反響與社會意義

出版後,《Love in Exile》很快登上《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榜,並被《Vogue》《ELLE UK》《Gay Times》等選為年度必讀。Maggie Nelson 盛讚其「睿智而誠實」;《衛報》評論更將其與 bell hooks 的《All About Love》並列,認為同樣以坦率挑戰愛的迷思。

讀者回饋則更直白:有人說「這本書是鏡子,也是劍」——鏡子映照我們的孤獨,劍則斬斷內化的羞恥。


在學術圈,Faye 的觀點與 Eva Illouz《愛的終結》呼應:愛情的成敗被社會經濟結構深刻塑造。她也挑戰「異性戀悲觀主義」,指出跨性別女性與順性別女性並非敵人,而是共同承受同一套父權體制的壓迫。

在社會層面,這本書讓跨性別經驗被放在「普遍人類情感」的語境中——她不是只談醫療或法律,而是談「心碎」與「孤獨」。這種處理,讓更多讀者能共感,打破「跨性別議題與我無關」的隔閡。


🌱 個人感觸:拒絕犬儒主義,仍要再愛

對我而言,《Love in Exile》最動人之處是作者的誠實。她沒有給「愛的攻略」,也沒有在結尾端上完美答案。她甚至坦白:寫完書後,自己又一次心碎,痛苦絲毫未減。

但她拒絕犬儒主義,依然選擇再度投入愛。這份態度,正是書裡最有力量的地方。因為我們都知道,愛從不保證成功,但選擇不放棄,才是對自己最大的溫柔。


✨ 結語:把愛交還給公共想像

Shon Faye 在《Love in Exile》裡提出的問題,是我們每個人都該問的:

  • 為什麼我們把所有幸福放在另一半身上?
  • 為什麼友誼、社群、母職、信仰這些愛,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 為什麼「不被愛」會被解讀為個人失敗,而不是制度性缺陷?

她提醒我們:愛不是單一方程式,而是一整片星圖。要讓愛不再流亡,需要的不只是個人努力,更是文化的更新與社會的修復。

或許,真正的愛之革命,是在承認我們都可能在愛裡受傷後,依然願意再次出發。

📖 閱讀此書後的心得

老實說,我大概是最沒資格談愛的人吧。不是要自貶,而是我曾經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那段經歷讓我明白,受傷的不只是我,還有他整個家庭。

即使他沒說實話,我早就隱約感覺出來,他是有家室的人。

我沒有戳破這件事,大概是因為還沉醉在那種「被愛」的幻覺裡。
明知道不可能,卻還是陷進去。我得承認,我就是想被重視、被疼愛,想要有個能分享生活的人。或許那時候我不斷在催眠自己,以為這些感覺都是真的。

但謊言的泡泡總有破掉的那天。當他老婆質問我的時候,我一句話也辯解不了。最讓我心寒的是,他最後連一句「對不起」都沒有,好像我們之間從來沒發生過什麼,一切都只是個假象。

這件事讓我難過了好久,有一天甚至哭到崩潰,感覺全身的力氣都哭光了。後來我想通了,把他送的東西全丟掉,電話和聯絡方式也刪掉。「眼不見為淨」是我逃避的方法,但也是我重新開始的方式。

有人曾經提醒我:「愛一個人不能不留退路,因為有一天,對方可能會突然轉身就走。」
所以現在的我,不太敢再全心投入感情了。我很多事情都愛冒險,唯獨感情特別謹慎。

或許是因為從小缺乏父母的愛,高中念女校,護專時又要打工又要讀書。說真的,我根本沒談過幾次戀愛。直到後來進了那一行,我學會了打扮,也有人欣賞我。不知不覺間,開始有點得意忘形,以為自己真的值得被愛。

吃過一次虧,才會長一次智慧。現在的我,寧願把愛放在想做的事、對待重要的人、全力以赴在工作上,還有照顧自己。
我曾經狠狠摔過一跤,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完全站起來。雖然沒有另一半,但一路上有許多人支持我、鼓勵我。或許這樣就足夠了,我該學會知足。

raw-image

你是否也曾把「得不到愛」全歸咎於自己?

讀完這本書後,你會不會開始想:或許問題不在我,而在於這個系統?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一起討論「愛的流亡」如何影響我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仲夏夜之夢
14會員
96內容數
🌙 歡迎來到 仲夏夜之夢。 這裡記錄著夜鶯的生命經歷與格言反思, 也有夏德的社會觀察與原創小說。 我們不追逐營利,沒有彈幕與廣告的干擾。 只希望能與你一同靜下心來, 細細品味文字所帶來的啟發與成長。
仲夏夜之夢的其他內容
2025/09/10
藉由尼采的格言,分享自己的生存信念。我不裝可憐,也不怨天尤人,而是用努力與情商彌補不足。外貌不出眾,就以姿態取勝;條件不夠,就以真誠待人。與其抱怨,不如與逆境共存。
Thumbnail
2025/09/10
藉由尼采的格言,分享自己的生存信念。我不裝可憐,也不怨天尤人,而是用努力與情商彌補不足。外貌不出眾,就以姿態取勝;條件不夠,就以真誠待人。與其抱怨,不如與逆境共存。
Thumbnail
2025/09/08
在醫療現場,權威壓力與偏差正常化常讓人噤聲,卻可能造成嚴重錯誤。這道理放在生活中同樣適用——我們常因「大家都這麼做」或「某人這麼說」而盲目跟從,但若連人生選擇都交給他人,我們究竟還算不算為自己而活?
Thumbnail
2025/09/08
在醫療現場,權威壓力與偏差正常化常讓人噤聲,卻可能造成嚴重錯誤。這道理放在生活中同樣適用——我們常因「大家都這麼做」或「某人這麼說」而盲目跟從,但若連人生選擇都交給他人,我們究竟還算不算為自己而活?
Thumbnail
2025/09/06
藉由叔本華的格言:「人生的痛苦來源,不在於事物本身,而在於我們對它的看法」 在我心裡,真正的關係是妳情我願,是情感價值的交流,而非金錢可替代。
Thumbnail
2025/09/06
藉由叔本華的格言:「人生的痛苦來源,不在於事物本身,而在於我們對它的看法」 在我心裡,真正的關係是妳情我願,是情感價值的交流,而非金錢可替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結婚與離婚的意義,作者分享了對於儒家思想、個人成長、家庭關係、幸福定義的看法,以及對離婚的痛苦和選擇的堅持。文章通過對《性/生活》中女主角的經歷和脈絡分析,以及自己的感悟,呈現了一個生活中真實而複雜的情感世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結婚與離婚的意義,作者分享了對於儒家思想、個人成長、家庭關係、幸福定義的看法,以及對離婚的痛苦和選擇的堅持。文章通過對《性/生活》中女主角的經歷和脈絡分析,以及自己的感悟,呈現了一個生活中真實而複雜的情感世界。
Thumbnail
愛人或被愛,其實是同一件事情。因為在心靈上來說,只有本質,沒有方向。   我舉一個例子,可能跟本篇原文所說的不是很相似,也跟我上一段寫的意思不一樣。我看到有的女人,自己很辛苦,很累,經濟也不寬裕,卻不斷去「做好事」,當好人,幫助別人,照顧別人,我看到的是:她沒有「被愛」,既然要不到愛,就拚命去愛
Thumbnail
愛人或被愛,其實是同一件事情。因為在心靈上來說,只有本質,沒有方向。   我舉一個例子,可能跟本篇原文所說的不是很相似,也跟我上一段寫的意思不一樣。我看到有的女人,自己很辛苦,很累,經濟也不寬裕,卻不斷去「做好事」,當好人,幫助別人,照顧別人,我看到的是:她沒有「被愛」,既然要不到愛,就拚命去愛
Thumbnail
社會中,許多男性表現出「外強內弱」的特徵。他們在公共場合保持堅強形象,卻在親密關係中暴露出內心的脆弱和不安。這種矛盾往往導致他們在家庭中表現出複雜而有害的行為模式。這種模式的危險在於它的代際傳遞性。
Thumbnail
社會中,許多男性表現出「外強內弱」的特徵。他們在公共場合保持堅強形象,卻在親密關係中暴露出內心的脆弱和不安。這種矛盾往往導致他們在家庭中表現出複雜而有害的行為模式。這種模式的危險在於它的代際傳遞性。
Thumbnail
性愛拍得很美,那些綑綁之間的呼喊、喘息,都那麼真實,那麼地想從那樣的痛苦逃離,但也不盡然是逃離痛苦,或者更是一種望向內在的慾望。
Thumbnail
性愛拍得很美,那些綑綁之間的呼喊、喘息,都那麼真實,那麼地想從那樣的痛苦逃離,但也不盡然是逃離痛苦,或者更是一種望向內在的慾望。
Thumbnail
當我們陷入愛情的糾葛時,卻也無法忽視著全球各種現實的社會問題。從男女關係到全球暖化,這些議題總是牽涉著人們的生活。文章作者反覆提到並問:「究竟為了什麼而在一起?」每一個人都有所期望與不滿,地球的存在也在面臨種種浩劫。透過這篇文章,作者呈現了對現實和愛情的掙扎與訝異。
Thumbnail
當我們陷入愛情的糾葛時,卻也無法忽視著全球各種現實的社會問題。從男女關係到全球暖化,這些議題總是牽涉著人們的生活。文章作者反覆提到並問:「究竟為了什麼而在一起?」每一個人都有所期望與不滿,地球的存在也在面臨種種浩劫。透過這篇文章,作者呈現了對現實和愛情的掙扎與訝異。
Thumbnail
本書描述了一個夫妻因種種原因產生爭執,但最終決定暫時分開,以尋找再次愛戀的可能性。書中談到休婚這個選擇並不意味著分手,而是希望藉助這段休息時間重新發現彼此。作者希望婚姻不應是將兩個人緊緊地綁在一起,而應是兩個彼此獨立的人尊重彼此的關係。這本書通過描述一個夫妻的故事,試圖帶給讀者一些積極的觀點和啟示。
Thumbnail
本書描述了一個夫妻因種種原因產生爭執,但最終決定暫時分開,以尋找再次愛戀的可能性。書中談到休婚這個選擇並不意味著分手,而是希望藉助這段休息時間重新發現彼此。作者希望婚姻不應是將兩個人緊緊地綁在一起,而應是兩個彼此獨立的人尊重彼此的關係。這本書通過描述一個夫妻的故事,試圖帶給讀者一些積極的觀點和啟示。
Thumbnail
★糾纏的親子關係,如何解脫? 正視問題,是修復的開始。
Thumbnail
★糾纏的親子關係,如何解脫? 正視問題,是修復的開始。
Thumbnail
購買此書前,我幾經掙扎。因為這題目完全擊中了近年我對人際關係的無力感,但看看目錄又像是純粹探討男女關係的書本而已。 然而這書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又見有書評寫到這不只是一本探討男女關係,而是一針見血的寫出我們這一代的內心。擾攘好一陣子後,我才決定買來閱讀。
Thumbnail
購買此書前,我幾經掙扎。因為這題目完全擊中了近年我對人際關係的無力感,但看看目錄又像是純粹探討男女關係的書本而已。 然而這書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又見有書評寫到這不只是一本探討男女關係,而是一針見血的寫出我們這一代的內心。擾攘好一陣子後,我才決定買來閱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