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盲從,才能守住自己的底線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從醫療現場到人生選擇的共同課題

對權威的盲目尊崇,是真理最大的敵人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在醫療現場,我們常遇到一些讓人詬病的問題:權威壓力排隊效應

這在醫界是再常見不過的現象,專業上稱為 authority gradient(權威差距)normalization of deviance(偏差正常化)

  • 權威差距:指因職位、年資或專業不同,造成上下權力落差。差距過大,基層人員就會害怕發聲,可能讓錯誤持續下去。
  • 偏差正常化:因為「前一班都這樣做」、「主治醫師下了單」,大家就習慣照做,久而久之,把錯誤當成理所當然。

我用一個簡單情境來舉例:

某病人呂先生,原本醫囑是打 8U 胰島素,結果單子寫成 80U

如果沒有人質疑,後果可能相當嚴重。

這時護理人員就能用 SBAR+CUS 來「向上發聲」:

SBAR

  • S(Situation 狀況):呂先生的劑量從 8U 改成 80U
  • B(Background 背景):他沒有酮酸中毒史,今早血糖 110
  • A(Assessment 判斷):懷疑劑量誤寫
  • R(Recommendation 建議):先暫停給藥,再核對一次

CUS

  • C(Concerned 擔心):我很擔心會出事
  • U(Uncomfortable 不安):我感到不安
  • S(Safety issue 安全):這可能危及病人安全,遇到重大風險時要勇敢喊停(Stop)

第一線人員,不能只「照單全收」。
一個小小的疏失,就可能延誤黃金治療時間,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這道理放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大家都這麼做」或「某人這麼說」就盲目跟從。 但若連人生選擇都完全交給別人,那我們究竟是為自己而活,還是為他人而活呢?

"Blind respect for authority is the greatest enemy of truth." — Albert Einstein

"Blind respect for authority is the greatest enemy of truth." — Albert Einstein


👉 你呢?在生活或工作中,是否曾因「權威壓力」而不敢表達不同意見?

歡迎留言分享 💬 讓我們一起練習:在該開口的時候,勇敢說出心裡話。

每週我都會分享一到兩則格言與反思,邀請您和我一起靜下心,思考人生的課題。

希望我的故事,能帶給大家一點勇氣與鼓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仲夏夜之夢
17會員
110內容數
🌙 歡迎來到 仲夏夜之夢。 這裡記錄著夜鶯的生命經歷與格言反思, 也有夏德的社會觀察與原創小說。 我們不追逐營利,沒有彈幕與廣告的干擾。 只希望能與你一同靜下心來, 細細品味文字所帶來的啟發與成長。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常常會受到別人意見的影響,無論是來自親友的建議,還是社會對成功的標準,這些聲音常常會成為我們前進的障礙。或許你曾經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如何在這些聲音中找到自己的方向。這時候懂得授權自己去擺脫框架的束縛就重要。
Thumbnail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常常會受到別人意見的影響,無論是來自親友的建議,還是社會對成功的標準,這些聲音常常會成為我們前進的障礙。或許你曾經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如何在這些聲音中找到自己的方向。這時候懂得授權自己去擺脫框架的束縛就重要。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二十八、三十一、三十二章 (摘錄)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二十八、三十一、三十二章 (摘錄)
Thumbnail
每個人公開分享的想法與意見都是寶貴的,我們可以從每個人的想法與做法上學習到很多,但不要讓你自己成為一個按照他人標準答案生活的人,不要害怕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自己做決定、不要害怕自己做的決定不是最好的。
Thumbnail
每個人公開分享的想法與意見都是寶貴的,我們可以從每個人的想法與做法上學習到很多,但不要讓你自己成為一個按照他人標準答案生活的人,不要害怕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自己做決定、不要害怕自己做的決定不是最好的。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不同方式,無需要特別指指點點
Thumbnail
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不同方式,無需要特別指指點點
Thumbnail
對於幾眼看上去,就認定合不來的人,我不會勉強自己加入所謂的圈圈。
Thumbnail
對於幾眼看上去,就認定合不來的人,我不會勉強自己加入所謂的圈圈。
Thumbnail
人們相信的東西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畢竟,抽象就是這樣過生活的。它生活著,它是人類的方式。抽象的聲音淹沒了我們,使我們相信與真理無關的各種東西。哦,瞭解你在設計中的權勢是如此美好。這是你唯一的機會。因為你的權勢將在遠處嗅到一個想法。因為對一個人來說,最不健康的事情就是在不知道有地方可去的情況下離開流動。
Thumbnail
人們相信的東西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畢竟,抽象就是這樣過生活的。它生活著,它是人類的方式。抽象的聲音淹沒了我們,使我們相信與真理無關的各種東西。哦,瞭解你在設計中的權勢是如此美好。這是你唯一的機會。因為你的權勢將在遠處嗅到一個想法。因為對一個人來說,最不健康的事情就是在不知道有地方可去的情況下離開流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