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的進步背後,也藏著諸多不安與矛盾:模型在排行榜壓力下「寧可亂猜」、NFT 平台企圖以 AI 強化鏈上交易,還有員工因訓練 AI 而失去飯碗。這些事件讓我們看到,AI 不只是技術突破,更是一場對 評測方法、商業模式、職場倫理 的全方位拷問。
影音快速版
🔹 OpenAI:錯誤自信是幻覺主因

• OpenAI 研究發現,AI 模型常出現「幻覺」的根本原因在於 評測方式。
• 排行榜只看答對率,導致模型「寧可亂猜」也不願說「不知道」。
• 建議修改評測:錯誤要加重扣分,若回答「不確定」則給部分分數。
• 這提醒我們,只追求準確率,無法真正解決幻覺問題。
💬 生活化比喻 就像學生考試時寧可亂填選項,也不願意空白作答,結果分數看似高,但正確性大打折扣。
🔍 知識補充
• 幻覺(Hallucination):AI 在無知識或模糊情境下,輸出看似合理卻錯誤的答案。
• 評測困境:現行制度忽略「不確定」的重要性,反而強化了錯誤自信。
🔹 OpenSea進軍全方位鏈上交易,推SEA代幣

📌 新聞整理 • NFT 平台 OpenSea 宣布轉型,成為 全方位鏈上交易平台。
• OpenSea Mobile 將整合錢包、NFT 與代幣交易,並導入 AI 功能「OpenSea Intelligence」輔助決策。 • 啟動 NFT 收藏計畫,投入百萬美元收購代表性作品。
• TGE 前最後階段:交易手續費將注入獎勵池,任務完成可升級寶箱,獲得 NFT 或 SEA 代幣分配。
• SEA 代幣 發行細節將於 10 月初公布。
💬 生活化比喻 就像一間二手藝術拍賣所,忽然變身成「超市+投資公司」,希望什麼都能買、都能炒。
🔍 知識補充
• TGE(Token Generation Event):加密貨幣正式發行的關鍵階段。
• SEA 代幣:OpenSea 的原生代幣,可能成為平台經濟的核心。
🔹 員工訓練AI後遭裁員

📌 新聞整理
• 澳洲聯邦銀行一名 25 年資深員工 蘇利文,因訓練「大黃蜂 AI」而被裁員。
• 事後銀行發現,裁員導致客服來電量激增,只能緊急撤回決定。
• 雖允許蘇利文重返崗位,但她選擇拒絕回歸。 • 銀行承認處理不當,並檢討內部流程。
💬 生活化比喻 就像老師教出了一個超強學生,結果學生成了取代自己的理由。
🔍 知識補充
• AI替代風險:短期內多發生在客服、文書、基礎分析等工作。
• 勞動倫理挑戰:企業如何平衡效率與員工保障,將是未來爭議焦點。
💡 我們的觀察
1. 技術反思:OpenAI 的研究提醒我們,評測制度會塑造 AI 行為,亂猜其實是被「鼓勵」出來的。
2. 商業轉型:OpenSea 以 AI 進軍全鏈交易,展現區塊鏈市場的新玩法,但也可能帶來風險與炒作。
3. 職場挑戰:員工被 AI 取代的案例,正加深「AI 會搶走工作」的現實感。
AI 正在不同場域展現出 矛盾張力:它能提升效率、開創新市場,但同時也帶來幻覺、炒作與職場不安。這就是 AI 時代的真實縮影。
歡迎訂閱我們,掌握最新AI資訊^^也歡迎與我們進行更多合作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