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人性本善或本惡這件事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你千萬不要說一句話「人性本善」這四個字,這樣會讓全世界人都會做惡夢,都會嚇醒的,這樣你好像在說我們大家都不是人了啊!

人性不能加入善惡評價的字眼,這種道德評價是不公平的。

這點荀子說得對:人生下來,不能以善惡的道德標準來衡量人性,這是不公平也不必要的。若強行加入善惡的概念,那就是宗教的範疇了。就像基督徒所說的「原罪」,這是一種宗教性的道德預設。

因為「人性本善」,看似溫柔、理想,卻可能成為一種道德枷鎖。這種預設讓人在面對自己的慾望、衝動、陰影時,感到羞愧甚至恐懼。於是,「人性本善」不再是哲學命題,而成了道德審判的起點 。

孟子沒說過人性本善啊,你去查孟子哪來說過這句話啊?是朱熹的理學將「性善」推向形上學的高度,要求人「存天理、去人欲」,反而讓人性變得不自然、不自由。「性善」,是為了建立一種道德可能性:人可以自我修養、向善而行。但若這句話被絕對化、制度化,就會變成一種道德壓迫。所以,真正讓人做惡夢的,不是「人性本善」這句話本身,而是它被絕對化之後所帶來的道德焦慮。

人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而是可以學習、可以選擇的存在。與其說「人性本善」,不如說「人性可善」——這才是讓人安心入眠的哲學。

荀子主張「性惡」,但他並非指人一出生就是邪惡,這樣的解讀太冤枉他了。他的意思是:人性中自然存在趨吉避凶、好聲色、追求慾望等傾向,而這些若不加以節制,結果往往導向「惡」。所以荀子強調,不論人性如何,透過學習與人為的努力可以趨向善。即使是刻意學習,也是一種值得肯定的善行。

那麼,何必執著於人性本身呢?給予人禮儀、刑法,這有什麼不對?先用「禮」,再用「法」,最後才用「刑」,這是一套有跡可循的制度。只是到了韓非,這套儒家制度轉向法家,最終變成以「刑」為主的治理方式。

荀子的論證方式是先設定討論的範疇——人性中的自然傾向——再依此邏輯推論出:人必須透過後天學習、師法禮義,才能趨向善。這套邏輯是自洽的,也是儒家制度建構的基礎之一。

只能說這是荀子「性惡」說,是因為他去拿一個逝者孟子去延伸,因為孟子當時已遠去無法推翻。「性惡」這句話去推理這邏輯是對的,加上後代兩大弟子韓非與李斯去做大了這師父的名聲,他也從儒家被轉譯法家去,就變成今日的我們在此的誤謬。

.…...以上取自傅佩榮講課重點整理先秦儒家哲學 10.《荀子‧性惡》解讀:人性理論https://youtu.be/-MXOygDuANE?si=FgvCYNQgSpvU2GX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風動心動幡動
14會員
116內容數
多閱讀、多紀錄、多寫作,都是強化大腦的方式。詞彙、語詞與段落、章節的貫穿連結,本身就是一種腦部活化與建構的過程。在文字重組與編碼的工作中,我們的大腦「腦島」扮演著語文流暢性的關鍵角色。 人走不到的地方,可以透過閱讀文字,讓眼睛帶著我們馳騁千里、穿越古今,進入神魔妖佛的世界,並與彼此的精神世界展開對話。
風動心動幡動的其他內容
2025/09/11
心電感應正好觸及了榮格心理學中最迷人的概念之一:共時性(Synchronicity)。這個理論不只是哲學上的巧合解釋,更是心理與宇宙之間的橋樑。 共時性是指「兩個事件在時間上同時發生,但沒有因果關係,卻在心理上具有強烈意義連結」。 榮格認為,當潛意識與外在事件產生意義上的共鳴時,就是共時性在發生
2025/09/11
心電感應正好觸及了榮格心理學中最迷人的概念之一:共時性(Synchronicity)。這個理論不只是哲學上的巧合解釋,更是心理與宇宙之間的橋樑。 共時性是指「兩個事件在時間上同時發生,但沒有因果關係,卻在心理上具有強烈意義連結」。 榮格認為,當潛意識與外在事件產生意義上的共鳴時,就是共時性在發生
2025/09/11
突然覺得哲學唸一唸除了喜歡研究自我,也蠻喜歡研究人性的。 例如說簡單點的就是亞斯的人,我不是貶抑,因為這種人對某一個執著會高度專注,上次介紹大陸那個數學天才也是。就是有那種找到自己目標會非常拼命的可怕,他們想反正就是爛命一條,這種人不是成佛就是成魔。 另外隔屏觀察幾個公關型網紅很久,很多公關型網
2025/09/11
突然覺得哲學唸一唸除了喜歡研究自我,也蠻喜歡研究人性的。 例如說簡單點的就是亞斯的人,我不是貶抑,因為這種人對某一個執著會高度專注,上次介紹大陸那個數學天才也是。就是有那種找到自己目標會非常拼命的可怕,他們想反正就是爛命一條,這種人不是成佛就是成魔。 另外隔屏觀察幾個公關型網紅很久,很多公關型網
2025/09/02
在多數技術行業裡,總有一股專業門檻,防止新人輕易入場、馬上搶飯碗。於是就出現了各種階級:甲乙丙級、講師、副教授、教授,層層晉升,像是階梯般被劃定。 哲學不是這樣。哲學像禪宗──你想通了就是通了。西方許多哲學大師,與六祖慧能一樣,未必懂得那些高深艱澀的專業名詞與繁複教義,卻能比神秀更直探核心問題,真
2025/09/02
在多數技術行業裡,總有一股專業門檻,防止新人輕易入場、馬上搶飯碗。於是就出現了各種階級:甲乙丙級、講師、副教授、教授,層層晉升,像是階梯般被劃定。 哲學不是這樣。哲學像禪宗──你想通了就是通了。西方許多哲學大師,與六祖慧能一樣,未必懂得那些高深艱澀的專業名詞與繁複教義,卻能比神秀更直探核心問題,真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四章 (摘錄)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四章 (摘錄)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人性本善的觀點,並介紹了漢隆剃刀的概念。漢隆剃刀強調,應該用愚蠢、無知、可原諒的錯誤或未知原因來解釋不友善行為,而不是直接認為對方是惡意。這種思維方式能幫助人們更理性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衝突,避免不必要的對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人性本善的觀點,並介紹了漢隆剃刀的概念。漢隆剃刀強調,應該用愚蠢、無知、可原諒的錯誤或未知原因來解釋不友善行為,而不是直接認為對方是惡意。這種思維方式能幫助人們更理性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衝突,避免不必要的對立。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人性原則 1.「人性上」所有人都是先為自己著想 2. 「人性上」所有人都是慣性行為、慣性認知
Thumbnail
#人性原則 1.「人性上」所有人都是先為自己著想 2. 「人性上」所有人都是慣性行為、慣性認知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善事與惡行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在做善事時可能走向錯誤的方向,並提出了對於宗教法會的反思。作者引用了佛教概念,探討了善惡的交錯與對社會的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善事與惡行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在做善事時可能走向錯誤的方向,並提出了對於宗教法會的反思。作者引用了佛教概念,探討了善惡的交錯與對社會的影響。
Thumbnail
所有人都會認為自己是個好人,這是因為「人類自我馴化」讓自己更友善。有團隊的時候,人類也會傾向團隊合作。如果我們真的天性善良,又怎麼會同時幹出「殘忍的事?」,怎麼看就怎麼矛盾!人類雖然擅於社交、同情,甚至會害羞,但為什麼也能殘酷到極致呢?
Thumbnail
所有人都會認為自己是個好人,這是因為「人類自我馴化」讓自己更友善。有團隊的時候,人類也會傾向團隊合作。如果我們真的天性善良,又怎麼會同時幹出「殘忍的事?」,怎麼看就怎麼矛盾!人類雖然擅於社交、同情,甚至會害羞,但為什麼也能殘酷到極致呢?
Thumbnail
你覺得我們現在處於怎樣的世界呢? 是大家互相幫忙或是狗咬狗的世界呢? 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本書想告訴大家,人性沒有你想的這麼壞,歷史上各種好事壞事,其實都能用「人性本善」來解釋,看過這本書或許你會對於人性會有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你覺得我們現在處於怎樣的世界呢? 是大家互相幫忙或是狗咬狗的世界呢? 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本書想告訴大家,人性沒有你想的這麼壞,歷史上各種好事壞事,其實都能用「人性本善」來解釋,看過這本書或許你會對於人性會有不同的看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