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原文:
坤卦卦辭:元、亨、利牝馬之首。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文言曰爻辭:
初六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六二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六三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終也。
六四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无咎,无譽。蓋言謹也。
六五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上六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而无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地黃。
本章開始講易經卦,周文王是聖人,孔子是聖人,相差幾百年,勘為聖人講聖人的經典之作,可惜了後代學者多有不解其意,參雜其中,使得後世,一統天下無法順應天地,福澤天下蒼生。所有的易經之卦都是由乾坤兩卦所組合而成的,在繫辭傳裡有說大衍之數五十有五,三五數變,二四變數,懂得乾坤兩卦的變化,就幾乎懂得卦象的變易了。
道德經第十三章裡提到:「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為什麼現在很多人不敢說真話?以台灣目前的社會態勢,為了一個司法案搞得天地昏暗,社會司法亂糟糟,人民無所依歸,沒有一個人說真話,找不到可以說真話和治理的人才,發展國家社會建設,以安定民心。賢能的人受寵若驚的隱藏自己的才能起來了,無法用自己的力量為社會做出和平共生創造社會共利的世界。在一個鋪天蓋地的說謊社會,有如天地被遮蓋關起了門戶一樣,賢能的人都躲起來。這時候說話要非常的小心,做任何事都要非常的注意。是謂:「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
能夠明辨是非通達事理的人須具備四德之性,四德兼具之人才能夠坐在中央位置適合自己的身分統領天下,領導萬民,兼具施行正道,讓萬物回歸本位天地同啟而不雜。然而經過數千年的變化,天地也產生了變化,陰陽交合之變已無道可循,導致說乾坤天地山河色變,諸如地震,山崩土石流,龍捲風,雷電交加,山火頻繁,這些都使乾坤大地裡萬物及人民曝屍荒郊,斷垣殘壁的家園裡在人為戰爭及鬥爭的作用下,沒有人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是謂:「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地黃。」如今,人心倉皇,詐騙充斥,殺伐過重也是因應過去的作為發展而來的,所以不能怪罪於人民的錯。在上位者,早已知道過去有很多政策是錯的,卻沒有及時更正,導致今日社會混亂的時勢,所以在上位者必須承擔此一後果必加以改正,端正社會風氣。是謂:「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