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坤卦卦辭:元、亨、利牝馬之首。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象曰卦辭: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象曰爻辭:
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本章開始講易經卦,周文王是聖人,孔子是聖人,相差幾百年,勘為聖人講聖人的經典之作,可惜了後代學者多有不解其意,參雜其中,使得後世,一統天下無法順應天地,福澤天下蒼生。所有的易經之卦都是由乾坤兩卦所組合而成的,在繫辭傳裡有說大衍之數五十有五,三五數變,二四變數,懂得乾坤兩卦的變化,就幾乎懂得卦象的變易了。
道德經第二十八章大制不割說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就像一個人作風正直不阿,行事中道不偏,知榮辱,不會因為一點小小的失敗而動搖自己堅定不移的心。
坤卦配合著乾卦展現出四德的品性,天地融合唯一的運作,在德經第三十八章上德下德裡說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無德」「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之;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天地之間擁有四品德之人風能以禮義仁慈運籌帷幄的讓萬物遵循天地之行,會巧言,而是謹言慎行的表達自己的作為風靡天下,讓百姓遵循之。是謂:「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乾卦裡元亨利貞的處事態度,在天地之間行雲流水般的普照大地萬物,開啟大地的生命成長。坤卦就是配合著乾卦的運作,大地配合著天運行萬物。我們看到公園裡,道路上,獼猴四竄,野鹿奔走,蟑螂爬行,這些生物都是在尋求一個生長的地方,甚至於有蝗蟲過境,蚊蟲飛舞等等事件,當我們人類世界違反的天道運行,破壞乾坤兩卦的四時運作,就是在破壞大地的生存,大地生長萬物,這些宇宙萬物的出現,越多甚至於非配不均,就代表我們的生活已經失了控制,無法照正常的天道運行來走,所以在這一刻起,找回大地的傷害在什麼地方?找回坤道的真實卦意是什麼?坤道的真實現象,其實是「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坤卦已為乾卦鋪好四德之路,走向知足常樂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