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卡達航空第三天!Assessment Day面試全記錄:FINAL
等待。依舊是考驗耐性的消磨戰。那是一段時間被稀釋的日常,等待像無盡的走廊,空氣安靜得像潛入水底,卻又充滿人聲的低語,我們彼此的距離卻因這份無盡的等待而漸漸縮短,談笑聲不斷浮起又沉沒,對話開始蔓延,像一場沒有結局的流浪。
其中有一位韓國女孩,眼神裡閃爍著某種不滅的渴望,卻帶著某種隱忍的疲憊。她說,她已經參加過十幾次考試,走遍美國、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日本、菲律賓、甚至歐洲,一次又一次,只因卡達不再到她的故鄉韓國招募。她的話語像一張鋪展開的世界地圖,但地圖邊緣卻隱約泛著霧。
終於,門打開了,漫長的等待後,我們被召喚進去。 第一件事依舊是檢查傷疤,冷靜、例行,就像某種古老的儀式。文件核對,伴隨考官的幾個問題浮現:
班機延誤或取消,妳會怎麼處理抱怨的乘客?
- 妳會怎麼應對在飛行途中喝醉酒的乘客?
- 當機上有兩位乘客因座位起爭執,妳會怎麼協調?
- 航程中有亂流,妳可以保持冷靜嗎?
- 遇到拒絕繫安全帶的乘客,妳會怎麼做?
- 上班時間不能用手機,可否接受?
問題聽來簡單,像是試探著我們的底線,但其實當下的氛圍並不像考試。反而像在聊天,輕盈,甚至帶著某種愉悅。壓力消失了,空氣裡流動著一種隱隱的默契,彷彿不管我們怎麼演,都影響不了劇本的結局。
面試的結束,本該意味著新一輪的等待。我們已經準備好再次陷入那種懸置。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帶著微笑的主考官聲音在空氣裡響起,清晰卻帶著某種不真實感:「妳們,不用等了。今天在場的,全數錄取。」
短暫的沉默,然後是驚呼與笑聲。這樣的場景,從未有人聽說過當場錄取,像夢境般的不真實。我的心跳像一隻被驚醒的鳥,撞擊胸腔,直到我懷疑自己是否仍在夢裡。
然而夢想的成真,總還有最後的試煉,夢想就像一條細線,隨時可能因一個小小的數字而斷裂,一切的實現,仍有最後兩道關卡:
一張藍底的全身照,CEO親自挑選確認,像古老王朝的「選妃」; 一場體檢,身體的秘密將無可隱藏,任何微小的缺陷,脊椎側彎、貧血,都可能成為被拒絕的理由。
隔天,我便收到通知,要在48小時內上傳證書、履歷與照片,以及最慢一星期內完成全身健康檢查報告。彷彿一場賽跑,時間成了最後的審判官。命運的倒數計時器在我體檢報告提交的隔天,一封Offer寄來,像神諭般宣告,這段夢境已經被蓋上「真實」的印章。
事後回望這段旅程,才明白它並不是單純的面試過程。它更像是一場「情商的煉金術」,那幾天就像是一場迷宮,我慢慢拼湊出一些關鍵。它們不是規則,更像散落在旅途上的符號,有時清晰,有時模糊,像霧中的路牌指引。
錄取的祕密,原來是這樣:
- 外貌與形象:卡達對外貌的要求近乎苛刻。但所謂「形象」,並非單純的妝容或衣著,而是一種從容的姿態,在他人目光的凝視裡,你是否能成為一種象徵?一面旗幟?一個符合航空公司形象的形象大使。
- 服務的靈魂:不是卑微,而是能在適度的距離裡不失溫度。能在衝突裡仍舊平靜,在壓力中仍舊微笑。不卑不吭的像夜裡的燈光,不耀眼,卻能讓人找到方向。
- 優雅的修煉:面對王族、富豪、各國VIP,妳必須在高壓的緊迫時間裡,仍能像湖面一樣平靜,眼神裡帶著柔韌,同時還要專業的展現完美的細節。那是一種修煉,不止是力量,而是「在細節裡顯現的穩定」。
- 靈活與適應:離鄉背井,跨越160多個目的地,卡達航空沒有固定航線,時間不斷切割、陌生的語言與文化像星座不斷重組。妳必須能活在那樣流動的秩序裡,找到自己的呼吸。
- 語言與學歷:人人以為是決勝關鍵的語言像黑色幽默成為泡影。英文為母語,以及能切換五六種語言的人,反而落榜;而我,僅僅補習過半年英文,卻被留下。真正重要的,不是語言的流利,而是「放鬆與謙和」的溝通能力,能在審視之下依然自然,不張揚,才是真正的競爭力。而學歷也是次要的。文憑,不及一個能在未知中承受變動的靈魂。
我終於明白,卡達航空要的不是完美的答案,而是能在不可預測的旅途中,找到秩序的靈魂。
我總覺得,這一切不像一場考驗,更像是抓住一個機會。在機會之前,有一道被打開的門,背後是浩瀚的天空,而我只是剛好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方,伸手推開了它。我們走過其中,卻不確定那是否真的發生過。唯一確定的是,在那場夢境裡,被選中的,是那些在無常裡依舊能微笑,在未知中仍敢前行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