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塔中間的餡料都是以蛋漿製成,吃起來像布丁,除了甜度,差異性不大,但塔皮就有很多變化了,英式、葡式、德式、法式......你吃過幾種呢?
而臺灣傳統麵包店裡的蛋塔則是從香港傳入,至此一脈相傳的都是「英式蛋塔」,其美味的程度是連國王亨利八世都想私藏呀!
而「葡式蛋塔」則是源自於葡萄牙的修道院,有三百年以上的歷史,早期為了維持良好的服裝儀容,修道士會用蛋白來為衣物上漿,為了避免浪費,就把蛋黃拿來做甜點。
一位居住在澳門的英國人安德魯到葡萄牙旅遊的時候知道了這種甜點,並在婚後引進而獲得成功,後來他的妻子瑪嘉烈獨立開了另一家蛋塔店,紅到臺灣造成熱潮。瑞塔塔在高中家政課有學做過葡式蛋塔,剛出爐的香味十分迷人。
英式、葡式各具特性,瑞塔塔都喜歡,不過我最喜歡的是「德式蛋塔」,它的塔皮太合我的胃口了,像一碰就碎的餅乾,熊先生看到就會買給我吃,但他其實不能體會好吃的點在哪。
早期的蛋塔比較大,後來才慢慢有50公克左右的小蛋塔。常見的英式蛋塔只秤塔皮大約是30克重,估1份醣,加上內餡約有50至60克重。肯德基的葡式蛋塔約80克重,估17至23克碳水化合物。而德式蛋塔通常比較大一點,瑞塔塔常吃的那家就有140克重,我估4份醣。
稍微歸納後,內餡多一點或是比較不甜的約45至50克重估1份醣,內餡少一點或比較甜的30至35克重估1份醣,吃完記得要量餐後血糖,估錯了看是要補醣還是補打胰島素(或運動),並記錄下來,有機會吃第二次的時候就能做為估醣的參考依據。
1份醣=15克碳水化合物
(瑞塔塔還沒吃過法式蛋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