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辛苦賺錢的我們無非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多數人所擁有的財產其實十分有限,無法隨心所欲地消費,往往我們想買某樣東西時,總會思考花這筆錢是否值得。我自己在花錢時,總會停下來衡量,以下分享幾個讓我決定花錢的原則。
能提升時間利用率的花費不要省
人生有一樣東西每個人皆有,卻也無可避免地會失去,那就是時間,尤其是自由運用的時間。如何最大化自主運用的時間,是我們每個人的課題。有的人想盡辦法累積財富,直到財富自由,便開始享受退休生活,但多數如往往會一直工作到退休年齡,日常生活又有許多大大小小的事物悄悄偷走我們的時間,最後我們能自由運用的時間只剩下零散的碎片。也因此,如果某個花費可以大幅節省時間,我會盡可能選擇花錢,前提當然是在經濟條件許可下。
舉例而言,如果要到異地旅遊,我會選擇交通時數較少的方案,讓我能投入最多時間在當地體驗。不過如果搭乘交通工具的過程也算在旅遊裡(例如觀光列車、登山纜車等),則另當別論。又或者在工作上會需要高性能的筆電跑軟體,我便會多花些錢升級硬體規格,且關注硬體的耐用程度,讓自己不必被拖延,也省去頻繁換機的麻煩。另一種提升時間利用率的方式,是把錢花在能提高便利性的產品上。比如想提高閱讀量,卻難以找時間專心閱讀的話,可以選擇購買有聲書和降噪耳機,通勤時便可以吸收更多知識,又不必隨身帶著一本書。煮飯時因為爐子有限,可以用微波調理盒來縮短烹調時間。偶爾我也會去逛逛日系百貨,找找看有沒有什麼小發明可以省去許多麻煩。有些物品雖只能縮短幾秒鐘的時間,但如果長期使用,節省下的時間想必很可觀。
能提升自我的花費不要省
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我們習得的技能越多,擁有的專業越豐富,就越能讓我們接住迎面而來的機會。近幾年線上課程如雨後春筍(有部分是疫情的緣故),讓大家能隨時隨地學習新知,甚至考取證照。閱讀書籍也是十分優質的投資。書本是作者經年累月之精華,能用幾個小時的時間,去吸收他人數年甚至一生的經驗,難道不是穩賺不賠的投資?
除了閱讀,我認為自助旅行也是提升自我的方式。獨自一人前往異地,也許有突發狀況要解決,也許會遇見預期外的風景,也許會碰上一生的摯友。若是跟團旅行,或許能省去許多麻煩,卻也可能失去許多自我成長的機緣。
能改善健康的花費不要省
健康是生活品質的根本,累積再多財富,若只能臥病在床,那些金錢也只會進醫生的口袋。運動是維持健康最簡單有效的方式,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可以適度購入相關器材,可以是舒適度高的泳衣,可以是耐穿的跑鞋,也可以是手感優異的球拍;能讓自己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花費就值得。
營養補充品也是值得的花費,特別是健檢後,如果發現自己哪些營養素攝取不足,除了調整飲食,也可以花點錢買營養補充品。與其因攝取不足把身體搞壞,不如充分攝取來確保健康。預防永遠勝於治療。
我們的身體會生病,心理自然也會,兩者也往往相互牽連。心理生病,可以透過心理諮商來治療,正如同我們感冒會去看醫生一樣。維持心理健康與維護生體健康同等重要。
能幫助社會的花費不要省
生活在台灣,我們享有許多社會福利,但社會上仍有許多人需要協助。而幫助他人未必要透過直接捐款,捐贈長期不使用卻完好的物品,等於是讓過去的花費發揮更大的價值,同時也可以改善居家空間。風災或震災發生時,捐助物資或金錢以利受災戶回到正常生活,也是讓大家能儘快回到工作岡位,讓社會可以繼續穩定運轉。社會上越少人被困於苦難,社會就越安定,我們提供的協助,最終也會回饋到我們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