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
1.孔琳之
·人物敘述:齊梁間人,出自南朝名族,早年以工書著稱。
·源流考證:承襲二王書風,尤近於王獻之。
·品評:《宣和書譜》言其筆姿和雅,流美可觀,但略少筋骨,不免偏柔。·代表作品:傳世墨跡罕見,主要留存於題名、碑刻。
·心得:孔琳之書風可視為二王書學在南朝士族中的餘脈,重風韻而輕筋骨,顯示書風自魏晉清雅一路走向柔媚的過程。
二、梁
2.陶弘景
·人物敘述:字通明,道士,有「山中宰相」之稱。博學多藝。
·源流考證:學王羲之,尤尚清逸。其人淡泊名利,書風亦有道家出塵之氣。
·品評:《書譜》讚其「氣格高古」,有超俗脫塵之想。
·代表作品:《答謝中書書》(傳摹本)。
·心得:陶弘景的書法是人格與學養的自然流露,其清逸之風,後世山水隱逸書家多所宗法。
3.王筠
·人物敘述:梁代書家,工隸書,兼擅行草。
·源流考證:承學二王,筆致瀟灑。
·品評:《書譜》言其風度灑落,韻致高雅。
·代表作品:墨蹟已不存,僅文獻記載。
·心得:王筠雖不如陶弘景有強烈的道家風致,但其行書氣韻灑落,代表梁代書風的清暢特質。
三、陳
4.陳叔懷
·人物敘述:南朝陳宗室,精於書藝。
·源流考證:師法二王。
·品評:《書譜》稱其「姿媚而少骨」。
·代表作品:真跡未傳。
·心得:叔懷書風柔美,卻缺乏剛健,顯示南朝末期書風已趨柔弱。
5.蔡凝
·人物敘述:南朝陳書家。
·源流考證:宗法二王,但更重骨氣。
·品評:《書譜》謂其骨力勝於叔懷,勁逸而不失婉媚。
·代表作品:傳世作品闕如。
·心得:蔡凝在南朝書壇中,代表一種「柔中見剛」的取向,雖傳世作品罕見,但文獻評價顯示其書藝不凡。
四、唐
6.虞世南
·人物敘述:字伯施,初唐四大家之一。太宗尤加敬重。
·源流考證:直接承襲王羲之書風。
·品評:《書譜》稱其「溫潤而有筋骨,風神閑雅」,兼備柔媚與剛勁。
·代表作品:《孔子廟堂碑》、《破邪論》。
·心得:虞世南是二王風格在唐代的典範承繼者,能將文人溫潤與書法筋骨並重,堪稱典範。
7.歐陽詢
·人物敘述:字信本,初唐大書家。
·源流考證:受二王影響,然更重法度,嚴整謹嚴。
·品評:《書譜》謂其「筋力內含,結構謹嚴」,稍嫌少情韻。
·代表作品:《九成宮醴泉銘》、《張翰思鱸帖》(行書)。
·心得:歐陽詢行書是「法度」的代表,骨力充沛,但因嚴整有餘,缺少流轉的自然美。
8.歐陽通
·人物敘述:詢之子,承家學。
·源流考證:學父法,然性情更柔美。
·品評:《書譜》稱其「多媚態而少骨力」。
·代表作品:真跡不多,見於碑刻題名。
·心得:歐陽通的書風如同南朝人之柔媚,缺乏父親的剛勁,顯示家學雖傳,卻不免失之輕弱。
9.陸柬之
·人物敘述:唐初名臣,工於書法。
·源流考證:承二王法,清勁高雅。
·品評:《書譜》評曰「遒勁而不失姿媚」。
·代表作品:《文賦》墨蹟(日本正倉院藏)。
·心得:陸柬之代表唐代行書的清俊一路,其筆力挺勁,姿態優雅,為二王書風在唐代的柔中帶剛之典型。
10.李邕
·人物敘述:字泰和,官至北海太守,人稱「李北海」。
·源流考證:廣取眾長,自出新意。
·品評:《書譜》讚其「奇崛開張,自成一家」。
·代表作品:《雲麾將軍碑》、《麓山寺碑》。
·心得:李邕最突出的貢獻是開創雄渾奔放的行書風格,與二王一路的溫潤柔雅迥然不同,對中唐以後的張旭、懷素等草書家亦有啟發。
總結
·南朝諸家(孔琳之、陶弘景、王筠、陳叔懷、蔡凝)多承「二王」餘韻,書風偏柔雅清逸,顯示二王書學在南北朝的延續。
·初唐四大家中的虞世南、歐陽詢,代表二王法度與唐代規範的融合;陸柬之則是清俊一路;李邕則開創雄渾奔放之勢。
·《宣和書譜》的品評大抵以二王為宗,凡姿媚而無骨者,多加批評;能兼備筋骨者,則推為典範。
從這個脈絡可見,行書在唐代逐漸走出二王陰影,展現多元面貌,為後世宋人行書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