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男性廢退》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我在社群上看到《男性廢退》時,喜憂參半。喜,因為男性困境的書我一本都沒讀過。憂,因為在性別尚未平等的今日,談論男性是否會壓縮女性議題的空間?

你看,我又落入男女對立的二分思維。彷彿一旦指出男性過不好,就意味著社會得回頭。

本書作者理查·V·李維選了條些許狡猾的路去處理這個問題。透過左踢進步派,右踩保守派,看似兩邊不討好,卻也避免了選邊站的尷尬。

他抨擊進步派在男性困境上:

1.傾向將男性身分的先天層面當成疾病,而且通常是打著有害男子氣概的旗幟;

2.男性問題被視為個人的缺點所致,而非結構性問題;

3.不願意承認任何關於性別差異的生物學根據;

4.堅信性別不平等只有單向,也就是女性處於劣勢(我在本文開頭所展現的自然態度)。

他抨擊保守派在男性困境上:

1.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煽動男性的不滿;

2.過度重視生物學上的性別差異;

3.並沒有幫助男性適應新世界,而是用舊世界的承諾哄騙他們。

具體來說,男性有哪些困境?開始之前,我得指出,書中案例和數據主要來自美國社會,與台灣現狀有諸多出入,僅供參考。

如今,美國幾乎所有大學都是女學生居多。OECD中的每個國家,擁有學士學位的年輕女性都比年輕男性多。四年制公立大學招到的女學生當中,46%會在四年後畢業,而男學生只有35%。

同時,作為一個群體,男大生的輟學風險比窮學生、黑人學生或外國出生的學生都高。

(109年、110年和111年,台灣學士班中的女性比率為49.66%,49.53%和49.48%,跟本書所述狀況不同。在性別追平的態勢下,學士班裡的男性退學人數高於女性。高等教育中,專科的女性占比高,如護理、健康照護和教育,屬於後面提到的HEAL,相對的,碩士班和博士班則是男性更多。資料來自教育部統計處和《高等教育就學與學位取得的性別差異:五十年來臺灣大專校院在學生與畢業生之性別比率變化趨勢》)

職場上,男性主要受到兩波衝擊——自動化和自由貿易。傳統上容易受到自動化影響的職業多雇用男性(製造業、運輸業、建築業),低自動化的產業則以女性為主(醫療保健、個人服務、教育)。

從高等教育科系的性別差異也能看出,目前男性多聚集於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而女性多聚集於HEAL(健康、教育、行政、讀寫)領域。

美國男性每小時工資中位數在1970年達到高峰,之後一直下跌。同時期,女性薪資全面上漲。除了最頂層的男性,其餘男性多半停滯。除了前五分之一的家庭,自1979年以來,收入成長全部來自工時增加和女性薪資增加。換句話說,是女性拯救了低收入和中產階級家庭。

但要如何解釋全職女性勞工的中位數薪資只有男性的82%呢?經濟學家瑪莉安娜·貝特朗說:「有大量證據顯示,男性和女性的工資是同步上升的,直到夫妻的第一個小孩出生。」小孩越多,女性的薪資落後越多。

一個針對麻薩諸塞灣交通局的司機做的研究顯示,薪資落差主要來自於兩性在職場中傾向於作出不同的選擇。男性的加班機率是女性的兩倍,請的無薪假也較少,這尤其體現在有小孩的司機身上。

此處的啟發當然不是男性比較勤勞,而是整個社會對女人養育,男人養家的觀念造就了薪資差異,本質上也是文化在性別角色上的副作用。反映在婚姻上,當男人無法達到養家標準時,女人寧願不結婚。社會學家史蒂芬·拉格爾斯估計,從1960到2013年,二十五到二十九歲的美國人結婚率降低,有40%是因為男性的薪資比上一代男性還低。

單親育兒比起跟一個窮男人在一起,或許還更輕鬆一些。所得分配最低的五分之一的家庭裡,有十分之七的母親是主要養家者。諷刺的是,經濟獨立程度、教育程度和收入潛力很高的女性,也最可能結婚和維持婚姻。在高教育程度的人群中,婚姻已經從一種經濟依賴制度,轉型成為育兒合資企業。

以上狀況有多少適用於台灣,交由各位判斷了。接下來談到的生物學部分,或許參考性高一些,但同時也更危險。進步派對男女生物差異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這些差異被保守派包裝成無法改變,進而再生產不平等的性別關係。但與其反對生物證據,不如直面它,再看看怎麼做比較好:

1.大腦中跟衝動控制、計畫、未來導向有關的部位多半位於前額葉皮質內。男孩的這個部位比女孩晚發育兩年。所以青春期的你們覺得男生幼稚是合理的。他們作出更多出格行為,在學習上也更困難;

2.男性的大腦受到睪酮的洗禮,因而具有較強的肢體攻擊傾向。睪酮不會直接觸發攻擊性,而是放大它。換言之,是可以控制的,取決於環境;

3.男性偏愛風險,但只有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才會導致反社會行為;

4.男性的衝動性慾更強;

5.女性氣質多半由生物學決定,男性氣質多半由社會結構決定,這就是為什麼男性氣質更脆弱。

這些生物差異,意味著我們必須對男性制訂一些不同的性別措施,以支援他們。比方說,因為大腦發育的時差,宜推遲男童的入學時間,以降低輟學比率。

若男女差異純粹是文化的,那在性別平等程度高的社會,理應不存在性別差異。阿曼·法爾克和約翰尼斯·赫默爾的研究就指出,偏好上的差異(冒險的意願、耐心、利他主義、正面和負面互惠、信任)在性別較為平等的國家意外地明顯。他們的結論是:「物質與社會資源更公平分配之後,男女皆能獨立表達其性別特定偏好。」

本書想要藉此挽回男性氣質,但不是以保守派的方式。女性主義作家海倫·露易絲說:「有害男子氣概這個框架,疏遠了大多數既不暴力又不極端的男人,而且幾乎沒有解決他們的不滿,甚至適得其反,使得易受影響的個體導向極右派。」將男子氣概當成疾病,可能會削弱大眾對於女性主義的支持。

所以無毒男子氣概是什麼?至少在我第一次讀完這本書時,這個形象還很模糊。

但模糊或許就是問題所在。作者一直強調,我們不知道一個合格的男人該是什麼形象。保守派說你得像父親,進步派則說你得像姊妹。

保守派的男子氣概很毒。比方說,它導致男性抗拒HEAL,這些領域提供大量職缺,且長期缺工,卻找不到人來做。護理師、幼教師清一色女性。相反,STEM領域中,1980年女性占了13%,如今占27%。而男性在HEAL占了26%,遠低於1980年的35%。一個提升,一個下降。

傳統職業不斷減少,男性需要走進HEAL,以滿足逐漸擴張的人力需求。另一方面,男性也需要HEAL領域的同性工作者,以協助他們處理更切身的問題(比方說教育、心理諮商)。

男性困境最典型的現象之一,就是高自殺率。社會科學中有一個名詞叫「死於絕望」,指「死於藥物過量、自殺及酒精相關疾病」。男性死於絕望的人數幾乎比女性多三倍。

在一份自殺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企圖自殺的男性最常用「沒用」和「沒價值」形容自己。

2017年,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女性在意義來源方面比男性豐富,具有高度的「自我複雜度」。心理學家珍妮特·海德表示:「如果在其中一個領域遭遇挫折,女人會啟動另一個身分,進而恢復自我的正向感覺,這也支持著自我複雜度的好處。」

相比之下,男性的意義來源很窄,特別脆弱。比方說,很多男人將工作成就、賺多少錢視為唯一標準,當職涯不如意時,就將自己認定為無用。

然而男性為何不能像女性一樣,轉換到父親的跑道呢?好吧,我問你,當男人不是唯一養家者,要父親何用?

一直以來,進步派都抗拒父親角色,害怕會削弱母親,貶低同性伴侶。父親要如何成為一個父親?

各種證據都顯示,若父親高度參與孩童的生活,孩童在學業和心理發展上都比父親缺席的同齡人好很多。父親的直接參與並不是指維持傳統婚姻,即便離婚,男性也應完全投入父親的角色。

但這是結構性問題,解藥就不在個人身上。作者提出三種作法:第一,平等且獨立的有薪假資格;第二,改革過的子女撫養制度;第三,對父親友善的就業機會。具體措施,推薦各位讀書。

最後,男性是否有困境?網路上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為何男性時常表現出求偶焦慮?是因為自我複雜度過低嗎?我不知道。但我始終認為,男性問題同時是女性問題。如果我們不想看到反智的一方充斥著某一性別,成為性別運動的阻力,那我們就必須直面它,而不是轉過頭,把錯都怪到個人身上。


寫於2025.01.1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鹽詞的壞書評產生器
5會員
62內容數
雜食,讀小說、理論、社科類書籍和怪書。分享誠實閱讀心得。 獲鍾肇政文學獎,桃城文學獎,作品曾刊登在《印刻文學生活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現代男女之間的關係面臨許多挑戰,來自於傳統觀念、溝通障礙、期望落差等,建議透過自我提升、平等對待、溝通交流、尊重差異和學習新觀念來改善現狀。
Thumbnail
現代男女之間的關係面臨許多挑戰,來自於傳統觀念、溝通障礙、期望落差等,建議透過自我提升、平等對待、溝通交流、尊重差異和學習新觀念來改善現狀。
Thumbnail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我們以前一直覺得其實不需要特別拿出來討論的議題:女性議題。 因為對我們來說性別不是一個什麼問題,也不應該是一個問題,就像丟東西不應該是一個主要的問題,整理自己才是更核心的切入點。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因為有所謂比較陽剛的女性,也有所謂比較陰柔的男性,性格的差異應該比性別的差異更
Thumbnail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我們以前一直覺得其實不需要特別拿出來討論的議題:女性議題。 因為對我們來說性別不是一個什麼問題,也不應該是一個問題,就像丟東西不應該是一個主要的問題,整理自己才是更核心的切入點。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因為有所謂比較陽剛的女性,也有所謂比較陰柔的男性,性格的差異應該比性別的差異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男女之間的刻板印象和對立,並觸及了婚姻中的家庭暴力、出軌等問題。作者通過一個群體討論的案例,提出不應該將個案問題變成男女之間的戰爭,而應該從更全面的視角去看待這些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男女之間的刻板印象和對立,並觸及了婚姻中的家庭暴力、出軌等問題。作者通過一個群體討論的案例,提出不應該將個案問題變成男女之間的戰爭,而應該從更全面的視角去看待這些問題。
Thumbnail
從女孩變成女人...需要談過幾次失敗的戀情?遇過幾個定居在交友軟體的渣男?經歷過多少次崩潰的夜晚?才能真正了解「愛情」的真諦... 錯了!不然怎麼這年頭兩性感情作家的文章如此暢銷,自我療癒的書籍如此賣座...就算讀遍所有的愛情故事,看穿男女在感情上的角力,也改變不了自己重蹈覆徹的感情輪迴...還自
Thumbnail
從女孩變成女人...需要談過幾次失敗的戀情?遇過幾個定居在交友軟體的渣男?經歷過多少次崩潰的夜晚?才能真正了解「愛情」的真諦... 錯了!不然怎麼這年頭兩性感情作家的文章如此暢銷,自我療癒的書籍如此賣座...就算讀遍所有的愛情故事,看穿男女在感情上的角力,也改變不了自己重蹈覆徹的感情輪迴...還自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性別平等下,我們真的秉棄所有偏見與歧視?或者在性別平等的現狀下是大眾理所當然?觀察身邊從親戚到明星,原來性別偏見無處不在。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性別平等下,我們真的秉棄所有偏見與歧視?或者在性別平等的現狀下是大眾理所當然?觀察身邊從親戚到明星,原來性別偏見無處不在。
Thumbnail
由於兩性百萬年來「生活模式」與「大腦」不同,造成男女有所差異。經由書中知識,可以幫助你了解異性思維與行為,讓自己更有同理心,將有助於你與異性的關係~
Thumbnail
由於兩性百萬年來「生活模式」與「大腦」不同,造成男女有所差異。經由書中知識,可以幫助你了解異性思維與行為,讓自己更有同理心,將有助於你與異性的關係~
Thumbnail
從作者的觀點出發,探討了與女性互動的一些困難和未解之謎。表達了作者對現代社交和分享疑慮的深切思索和困惑。
Thumbnail
從作者的觀點出發,探討了與女性互動的一些困難和未解之謎。表達了作者對現代社交和分享疑慮的深切思索和困惑。
Thumbnail
從大學開始我就生活在男性佔多數的環境中,這篇文章談及了在工作及生活中對於女性角色的看法以及性別歧視的困擾。
Thumbnail
從大學開始我就生活在男性佔多數的環境中,這篇文章談及了在工作及生活中對於女性角色的看法以及性別歧視的困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