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新莊人,不可不知十八份坑溪。
這條溪,從古到今都是由新莊人顧起來的。日治時代,因著新莊街長阿根久的反覆陳情,西元1928年才會在十八份坑溪設立水衙門(日本自來水廠舊稱)、建立新莊水道,養活了五萬新莊人(註1),到現在,還有少部分居民會接水管生活使用。但是,要沿溪走上去的路途,一點也不美好──工廠、柏油路、果園、步道上一個告示牌也無。如果不特別去說,很容易以為,這只是條平凡無奇的水溝。

步道上原本的工廠廢水排水口(已封死)

日治時期的新莊水源地
和新莊社大合作開課教學過夜爬山的烹煮時,猶豫了許久,溪流更野、交通方便的地點在雙北桃園地區很多,走起來也舒服,不過,最終還是選擇了近在家鄉,但也相對冷門的十八份坑溪。畢竟唯有透過身體的行走,認識家鄉的歷史,用各種感官去接觸這樣的場域規劃,才更知道,環境親和力是否喜歡,或有沒有什麼新的想像。

十八份坑溪上游(拍攝時間:2025/6/26)
「走過來的路是地獄!」「這裡好舒服!」
「巡守隊志工才20人,一條溪就要走這麼久,總共要顧三條溪,會不會太操?」
「為什麼,水源地會和烤肉區這麼不對稱的東西結合呢?」
「你喝喝看,這水超甜的!」
行到水源處,坐看草木興。回想一路上,河川巡守隊介紹檢舉排放廢水的工廠 ,堵起廢水孔、讓工廠願意花功夫處理自家產出的水源再排放,部分工廠仍在,但溪水逐漸清澈,甚至近期環保局能試圖野放本土魚苗,讓水進一步恢復生機,體感上,看著水通過一個又一個濾過池、沉澱池而奔往下游,但目睹垃圾在橋邊溪底出現的蹤影,作為景點,假日的路上除了我們,沒幾個遊客,成員們開始冒出許多思考。
邀請成員走向水源頭的日式宿舍前,先走走溪水、感受水的溫度,想像過去濾過池的運作,再用水袋裝起水、過濾喝喝看,並用這些水烹煮登山料理,十八份坑溪和我們的生命在此交集。
意識到溪水是有生命的、和我們有關連,溪水將併入無意識,成為呼吸之間納為考慮、有所感的一環,榮格心理學教授史蒂芬.埃森史塔特(Stephen Aizenstat)所稱的「世界無意識」(world unconscious,將集體潛意識的文化框架,從人類之間的活動拓展到和環境萬物的脈動,察覺其他物種的生命火花),將在此展開。

示範料理:一鍋流氣炸蔬菜義大利麵(攝影:曾慶蓮,時間:2025/9/14)
註1:為什麼新莊當時有五萬人?因為日治時代,新莊的層級是「郡」,包含新莊、三重、蘆洲、五股、泰山、林口六地,不過,雖然新莊水道記中提到水源地餵養五萬多戶,日治水道地圖則是說8000多戶,差距甚大。
參考資料:
- 野溪將死|承接生活污水的十八份坑溪(2016/4/11) 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2469
- 水。圳。道:新莊水源地現地古蹟介紹2021(詳細!推薦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2KcTmjpc/
- 國家文化記憶庫:新莊水源地 https://cmsdb.culture.tw/place/47D9D6AD-FA08-4D26-BAC4-7752D5A010C7
-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新莊水源地 https://newtaipei.travel/zh-tw/attractions/detail/110875
- 維基百科台灣日治時期水道設施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6%97%A5%E6%B2%BB%E6%99%82%E6%9C%9F%E6%B0%B4%E9%81%93%E8%A8%AD%E6%96%B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