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狂熱:是革命還是泡沫?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自從 ChatGPT 在 2022 年問世以來,市場對人工智慧(AI)的熱情空前高漲,這股熱潮已經讓美國股市價值增加了 21 兆美元。其中,僅僅十家公司就貢獻了 55% 的漲幅,這讓許多人相信 AI 將帶來一場比工業革命更巨大的變革。

然而,現實數據卻令人擔憂。目前 AI 產業的年收入僅約 500 億美元,這與未來幾年預計高達 2.9 兆美元 的數據中心投資相比,只是一小部分。此外,一份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指出,有 95% 的組織從生成式 AI 投資中得到了「零回報」。這些警訊讓越來越多專家質疑,AI 投資是否已經過於狂熱,其股票估值甚至超過了 1999 年網路泡沫 時期。


歷史的借鏡:泡沫的影響

文章指出,歷史上許多重大技術創新都伴隨著投機泡沫。不過,泡沫破裂的後果會因幾個關鍵因素而有所不同:

  • 觸發因素:由政治(如寬鬆貨幣政策)引發的泡沫,通常比由純粹技術驅動的泡沫更具破壞性,可能導致長期經濟衰退。
  • 資本投資性質:如果投資能夠創造持久性的資產,即使泡沫破裂,其長期價值仍在。例如,網路泡沫時過度鋪設的光纖,現在成為了串流媒體和視訊通話的基礎設施。
  • 損失承擔者:若損失集中於銀行,可能會引發金融危機。但如果損失分散在廣大個人投資者身上,對整體經濟的傷害則相對有限。
raw-image

AI 泡沫的潛在風險

文章認為,潛在的 AI 泡沫在歷史上可能只 次於 19 世紀的三次鐵路泡沫

泡沫的「火花」與「燃料」
  • 觸發因素(Spark): 最初的火花是純粹的技術進展,例如 2017 年的關鍵論文和 2022 年 ChatGPT 的發布。
  • 助燃劑(Fuel): 隨後,各國政府的參與為這場熱潮火上加油。文章特別提到,美國承諾減少監管、提供基礎設施以追求「全球主導地位」,而海灣國家則投入了數兆美元的政府資金。這讓 AI 熱潮不再只是單純的商業行為,而成為了國家間的競爭。
資本支出的性質與風險
  • 規模相對溫和: 目前,AI 相關的資本支出(過去四年約占美國 GDP 的 3-4%)與 19 世紀鐵路泡沫時期(當時占英國 GDP 的 15-20%)相比,顯得相對溫和。
  • 資產快速折舊: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AI 投資的資本資產(如晶片)折舊速度非常快。文章指出,美國科技公司的資產平均壽命僅為九年,遠低於 1990 年代電信資產的十五年。這意味著為了維持領先地位,企業必須持續不斷地投入巨額資金進行更新換代,潛在風險更高。
將承擔損失?

這是文章分析的關鍵部分,探討了如果 AI 泡沫破裂,哪些群體會受到最大的影響。

  • 大型科技公司: 這些公司(例如 Meta)資產負債表非常穩健,債務很少,大部分投資來自自身的現金流。因此,即使投資失敗,它們不太可能面臨破產危機
raw-image
  • 非銀行金融機構: 文章提到,主要投資者包括保險公司、養老金、主權財富基金和富裕家庭。這些投資者雖然會遭受損失,但不足以導致整個金融系統崩潰,因為美國銀行對 AI 的直接貸款敞口有限。
  • 個人投資者: 這篇文章特別強調,美國普通家庭對股市的曝險處於歷史最高水平,股票資產占家庭淨資產的 30%,比網路泡沫時期更高。而且,這些財富集中在富人手中,他們的消費能力直接影響整體經濟。由於個人財富與少數幾家大型科技公司(其前景與 AI 緊密相關)深度綁定,一旦這些公司股價大跌,個人投資者將遭受重創,進而衝擊整個美國經濟

L (整理自 The Economist 電子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OLO的沙龍
1會員
22內容數
Exploration begins where courage meets curiosity.
YOL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10
有個問題像跳蚤一樣,小小的、看似無害,卻不停在心裡癢著:我在團隊裡的價值到底在哪裡? 我們的團隊很棒,有專業知識豐富的專家,也有行動力超高、效率滿分的執行者。但我心裡隱約有種焦慮:我應該扮演什麼角色?如何對得起這個團隊?
2025/09/10
有個問題像跳蚤一樣,小小的、看似無害,卻不停在心裡癢著:我在團隊裡的價值到底在哪裡? 我們的團隊很棒,有專業知識豐富的專家,也有行動力超高、效率滿分的執行者。但我心裡隱約有種焦慮:我應該扮演什麼角色?如何對得起這個團隊?
2025/09/10
放下敵人思維:把羨慕變養分,把嫉妒轉成學習的動力,專注在自己能掌握的事,跌倒就再站起來,慢慢就會發現,原來世界比想像中簡單,也比想像中友善。 你越把別人當敵人,他們就越感覺到你的距離感,而你自己也活在負面情緒裡。
Thumbnail
2025/09/10
放下敵人思維:把羨慕變養分,把嫉妒轉成學習的動力,專注在自己能掌握的事,跌倒就再站起來,慢慢就會發現,原來世界比想像中簡單,也比想像中友善。 你越把別人當敵人,他們就越感覺到你的距離感,而你自己也活在負面情緒裡。
Thumbnail
2025/09/10
一位創業老鳥:「你好像想抓住很多目標,但其實需要做取捨。一個一個來,不然會多頭空。」 少即是多,一次做好一件事。無論是與家人互動,還是創業開發產品,專注、定義清楚,先把一件事情做到位,其他再慢慢擴展,才是最穩、最有效的策略。
2025/09/10
一位創業老鳥:「你好像想抓住很多目標,但其實需要做取捨。一個一個來,不然會多頭空。」 少即是多,一次做好一件事。無論是與家人互動,還是創業開發產品,專注、定義清楚,先把一件事情做到位,其他再慢慢擴展,才是最穩、最有效的策略。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鴻海(2317)在AI伺服器及電動車事業部的營運情況,分析了其在雲端產品和關鍵零件的成長潛力,以及財務表現和技術走勢的展望。隨著生成式AI的需求持續上升,鴻海的產業佈局逐漸顯示出強勁的市場潛力和利潤增長機會。本文也提供對於投資者在持股策略上的建議,以應對股價變化。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鴻海(2317)在AI伺服器及電動車事業部的營運情況,分析了其在雲端產品和關鍵零件的成長潛力,以及財務表現和技術走勢的展望。隨著生成式AI的需求持續上升,鴻海的產業佈局逐漸顯示出強勁的市場潛力和利潤增長機會。本文也提供對於投資者在持股策略上的建議,以應對股價變化。
Thumbnail
歐洲AI投資在2024年達到歷史新高,主要集中在英國、法國和德國,其中生成式AI和隱私增強技術方面的投資顯著增長。
Thumbnail
歐洲AI投資在2024年達到歷史新高,主要集中在英國、法國和德國,其中生成式AI和隱私增強技術方面的投資顯著增長。
Thumbnail
客觀評估AI狂潮的重量級建議: 投資界編織的AI神話終會破滅,但是它最終會回歸正常演化創造商機。如果你要繼續上班,你要用心學習AI。如果你想要創業賺錢,你要開始研究這個產業,尋找可以切入的契機。
Thumbnail
客觀評估AI狂潮的重量級建議: 投資界編織的AI神話終會破滅,但是它最終會回歸正常演化創造商機。如果你要繼續上班,你要用心學習AI。如果你想要創業賺錢,你要開始研究這個產業,尋找可以切入的契機。
Thumbnail
以 Jean Boivin 為首的貝萊德(BlackRock Inc.)分析師團隊發表報告指出,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建設短期內導致通貨膨脹率走高,6~12 個月內股市漲勢將集中少數 AI 贏家。 貝萊德表示,AI類股漲勢獲得盈餘數據支撐、後續還有許多上漲空間,AI並未泡沫化
Thumbnail
以 Jean Boivin 為首的貝萊德(BlackRock Inc.)分析師團隊發表報告指出,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建設短期內導致通貨膨脹率走高,6~12 個月內股市漲勢將集中少數 AI 贏家。 貝萊德表示,AI類股漲勢獲得盈餘數據支撐、後續還有許多上漲空間,AI並未泡沫化
Thumbnail
AI產業和NVDA短期有沒有可能會休息?近期在華爾街Buy Side圈私底下討論很熱烈 結論: 今年AI產業或NVDA, MSFT, GOOG, META, AMZN等AI龍頭股上, 短線美國法人/ 機構獲利相當大, 所以有部分機構趁高檔將持股“部分”獲利了結, 但不代表他們長期看壞這些個股
Thumbnail
AI產業和NVDA短期有沒有可能會休息?近期在華爾街Buy Side圈私底下討論很熱烈 結論: 今年AI產業或NVDA, MSFT, GOOG, META, AMZN等AI龍頭股上, 短線美國法人/ 機構獲利相當大, 所以有部分機構趁高檔將持股“部分”獲利了結, 但不代表他們長期看壞這些個股
Thumbnail
科技巨頭陸續公布財報,META與IBM顯示AI支出未有更多細節指引,且尚未能帶動大規模爆發性收入增長,市場將關注週五巨頭微軟與Google財報,短線半導體轉向車用半導體,符合對自AI轉向預期,金融、必須消費、公用事業等具有穩定收入產業續吸引資金,市場關注反彈、位階支撐與突破,並關注中期支撐與壓力。
Thumbnail
科技巨頭陸續公布財報,META與IBM顯示AI支出未有更多細節指引,且尚未能帶動大規模爆發性收入增長,市場將關注週五巨頭微軟與Google財報,短線半導體轉向車用半導體,符合對自AI轉向預期,金融、必須消費、公用事業等具有穩定收入產業續吸引資金,市場關注反彈、位階支撐與突破,並關注中期支撐與壓力。
Thumbnail
科技/AI股票估值因素不應只著眼於營收成長或利潤率,企業未來自由現金流量的折現值以及 EPS 和 EPS 潛在成長率才是估值的關鍵。
Thumbnail
科技/AI股票估值因素不應只著眼於營收成長或利潤率,企業未來自由現金流量的折現值以及 EPS 和 EPS 潛在成長率才是估值的關鍵。
Thumbnail
2024年第一季這波台股與美股的強勢上漲,其實都能歸功於AI這個未來趨勢,不過在AI一片看好之下,也有非常多人對這個產業趨勢感到憂心。
Thumbnail
2024年第一季這波台股與美股的強勢上漲,其實都能歸功於AI這個未來趨勢,不過在AI一片看好之下,也有非常多人對這個產業趨勢感到憂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