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可以用「耕作」這個詞來描述農夫在田裡勞動的行為,但這個詞本身並不能完全涵蓋耕作的所有細節、感受和精髓。耕作的「道」,包含了農夫對季節的掌握、對土壤的了解、對作物的關懷,以及那份對大地的敬畏。這些更深層次的本質是無法用簡單的「耕作」二字完全表達的。
一片荒蕪未開墾的土地,在尚未被播下種子、尚未被賦予任何功能之前,處於一種原始、純粹的狀態,卻是孕育一切生機的起點。當我們開始在荒地上耕作、播種,稻米、小麥、蔬菜等萬物便在此處誕生。
播種前,農夫需要觀察一片空曠的土地,感受它的氣候、水文和土質,才能領會到這片土地最原始、最純粹的潛力。
當農作物生長時,農夫會觀察作物的生長狀況、病蟲害的發生、結果的豐收或歉收。透過對這些具體現象的觀察,農夫可以了解植物生長的極限、環境對作物的影響,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
「荒蕪的土地」和「長滿作物的土地」看似不同,但它們都是同一塊土地在不同時期的展現。它們的本質都蘊含著孕育萬物的潛能。
農夫能從觀察荒地到作物生長,再到收穫,深刻理解並掌握整個自然循環的規律,這就是農業智慧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