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亞當.格蘭特, Adam Grant
- 譯者:簡秀如
- 出版社:平安文化
- 出版日期:2022/07
學習的目的不是要確認我們的信念,而是讓我們的信念有所進化發展
考試更改答案後,答對的機率較高還是沒改前對的機率較高 ? 實證是更改後答對的機率較高,因為通常是重新思考後得出了新證據才更改。華頓商學院最有影響力的教授-亞當·格蘭特將大量學術研究和故事分享合而為一,幫助我們建立所需的智慧和情感,這也是我讀過最好看的正向心理學書籍。本書涵蓋三大面向(個人/協助他人/社會群體),本文先分享「個人重新思考」篇。
【閱讀筆記】
無論有多少智力,若缺少動機改變心意,便會錯失重新思考的機會
研究顯示智力測驗分數越高,越可能落入刻板印象,越聰明的人越難看到自己的侷限性。我們經常偏好輕鬆維持舊觀點,而非辛苦掌握新觀點。喜歡確信的自在勝過懷疑的不自在,而且在堅定信念後便不易再更動。遇到問題時多半先依賴過去的習慣、假設、直覺,鮮少開放思維,更不會質疑自己。重新思考必須從心態養成,由謙遜到懷疑,展開好奇心,最後發現新事物,如此反覆。

麥克·拉薩里迪斯最著名的發明是黑莓機(BlackBerry),黑莓機推出後迅速風靡全球,在2009年夏季,黑莓機曾佔據美國智慧型手機市場近一半的份額,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行動裝置。然而,隨著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快速變化,黑莓機未能及時適應新的趨勢,導致市場佔有率急劇下降。到了2014年,黑莓機的市佔率已不足1%。儘管麥克的發明點燃了智慧型手機革命的火花,但他過於自負未能成功地「重新思考」,最終導致公司的衰落。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一開始強烈不肯發展智慧型手機,後來被工程師團隊說服才願意嘗試,從絕不想成為一家手機公司,演變成制霸手機市場的主宰者。
上述案例提醒我們,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重新思考能幫助你對舊問題找出新的解決方法,或用舊有的解決方法來應對新問題。謙遜勝過驕傲,懷疑勝過確定,好奇勝過封閉,不斷地思考和重新評估我們的信念和看法,才能保持競爭力。
練習科學家的思維,避免過度自信
想要突破自我限制,就必須建立「科學家」的「實驗思維」,打破成規,大膽反思。不同於信仰堅定的「傳教士」,不接受異論的「檢察官」,或是巧舌如簧的「政客」,「科學家」不會讓自己的想法成為意識形態,也不會妄下定論,而是會讓問題帶領我們前進,關鍵不在於誰對誰錯,而是明白自己的欠缺與不足。

心理學上有一種認知偏差,稱作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意思是能力較差的人傾向於高估自己的能力,而能力較強的人反而低估自己的能力。此效應歸因於能力欠佳的人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無法準確評估自身知識或經驗的不足,同時也無法認識到他人的真實能力。往往是從新手進步到業餘時,才變得過度自信。

奧德森是冰島歷來任期最久的總理,在九○年代穩定冰島經濟、克服通膨、削減失業率,交出漂亮的經濟成長數字。卸任後接掌央行行長,但主修法律和戲劇,毫無經濟或金融專業理念,面對2008金融危機時,未能確保金融穩定,應變措施又件件失靈,最終被迫下台。政治人物無法承認自己弱點所在,過於高估自己而犯下大錯,影響眾人。
犯錯不是一件壞事,這可能是學到新知的徵兆,而且那種發現本身就是一件喜悅
想法有誤並非總是一件樂事,擁抱錯誤之路充滿了痛苦,若我們謹記那些錯誤對進步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就比較能承受這過程。每次遇到新的資訊,我們都可以選擇是否要多想一下。從認識的人身上學會新事物是條捷徑,也比較容易刺激新的思考誕生。
我們傾向和同樣看法的人互動,久而久之那些看法就變得更極端或無法撼動了。打造異議網絡,而不只是在同溫層裡求認同,尋找觀點相左、能質疑、批評你想法的人。
在團體內人際間的衝突具有破壞性,團體績效也會較差。但任務衝突(對事不對人)可以連結到更高的創意及更聰明的選擇,屬於建設性的衝突,能幫助重新思考,整個團隊的績效也會較佳。所謂和和氣氣,缺乏衝突的團隊不等於和諧,而是漠不關心。

【心得感想】
關於黑莓機失敗歸於創辦人過於自負或沒重新思考,這讓我想到會不會又是倖存者的偏差,手機失敗案例其實非常多,早期 Nokia、Moto 到 HTC、Sharp、Sony 也都曾發光發熱,卻都一一敗下陣,他們應該都有不斷思考求生存吧,只是被更致命的因素所吞噬。不知我這樣算不算 Think again 質疑作者。
現代知識量與資訊量增速之快遠超過往,很多人很容易看點皮毛就想大放厥詞,高談闊論,甚至是行內專家,也常開始跨行對不熟的領域侃侃而談,完全中了達克效應之說。越熱門的題材就衍生出更多所謂的名嘴專家。不管是川普關稅/中東地緣/核電重啟,晚上評論家就在電視上一一現身。你看過巴菲特發表股市預測嗎 ? 然而市場上每天確實有人高調預測。我們必須保有謙遜的心態,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
重新思考不只對大人有用,小孩也可以從小就培養重新思考的習慣,例如全家可以定期做破除迷思的討論,讓小孩創作不同圖畫或故事版本,學習自我修改的想法,擴展他們未來的可能性。
對政治人物或企業領導來說,不管是遭遇危機或是繁榮興盛的時候,領導人更需要能接受不確定性、承認錯誤、從他人身上學習,以及重新思考計畫。如此才能打造一個向上的環境,讓民眾/員工更上一層,而不是無意義的內耗。
去年重新回歸閱讀後對我最大的啟發便是「我所知太少」,讀了「逆思維」後更知腦子裡裝的舊思維或觀念必須定期更新,就像系統升級一樣,不合適的就該捨棄。「逆思維」幫助我們用開放的心態,提升心智的彈性,建立良性的衝突,在充滿變數的世界中找到平衡點。只要謹慎思考,凡事再想一下,就能掙脫成見枷鎖,突破認知盲點,掌握不被淘汰的核心競爭力!值得再三品味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