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驅動》想改變卻迷茫?培養技能要有什麼屬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此書作者是周嶺,書中結合心理學和腦科學等知識,提出有關於一些成長的建議,以下選一些書中內容,寫出一些我的心得

raw-image

書中內容

如果現在處於想改變卻又不知怎麼開始的迷茫,建議培養一個對於自己和他人都有用的技能,建議要具備下面屬性

  • 有「價值」的,在3年、5年、10年甚至更久的時間裡都有用。為此,我們需要大量學習這個領域的新知。
  • 能「利他」的,能解決自己和他人的痛點,或能給這個世界帶來極度的美,且受益的群體越大越好。
  • 可「複製」的,複製屬性可以讓我們有機會獲取大量的回饋,同時擁有人生的無限可能。
  • 往往是要「跨界」的,通過與其他技能進行復合,獲取屬於自己的獨特優勢。

另外,應該把目標寫下,寫清楚它是什麼,以及它對自己的意義和關聯。如果有很多想法,但無法確定哪個是真正的目標,就應該運用「假設」原則,基於當前所有的可用資訊,先確定一個最接近的目標。不管多艱難,都得先有一個目標,然後以此開始行動。

行動前可以花時間思考做這件事的意義和好處,讓它成為自己的剛需,剛需是類似吃飯和睡覺這樣的事。如果一件事對你來說是可做可不做的,即使沒有它你的生活也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那它就不是你的剛需。

此外,可以使用觸動法,用感知力代替思考力,以此發現自己的人生使命。可以參考一稼提出的6條尋找人生使命的建議和卡洛琳·亞當斯·米勒提出的3個問題

https://guopengtao.com/1022.html

最初階段,通常需要靠痛苦驅動,因為這時候我們什麼也沒有,特別在乎輸贏勝負。在痛苦的逼迫下,我們努力奮鬥,改變自己。但最終走得更遠的,一定不是那些在痛苦消失後就止步不前的人,走得遠的人必然會主動轉換動力源,在內在喜悅的加持下繼續前行。

真正的人生目標往往並非一開始就能找到,通常需要經歷一個試錯的過程。如果仍然想不清楚自己該做什麼,可以思考當前的問題或痛點。如果我們能夠解決自身的痛點,那很大機率也能夠解決他人的痛點。

raw-image

心得

書中內容讓我想到生活經驗

在課堂上,會聽到有些老師說:有問題可以勇敢提出來,因為你遇到的問題很可能也是其他同學在思考的事情。這就讓我想到現在遇到的挑戰,其實也可能是別人面臨的問題,當然這些問題隨著階段不同而有所改變。例如如我之前關心的學習方法和時間管理,後來轉為對人生意義、目標以及如何提升幸福感的疑惑。這些問題在我寫部落格時,就常成為我的創作主題。

我認為網路創作可以具備一些書中提到的屬性:有價值可利他可複製跨界。比如說,如果我寫一篇關於提高幸福感的方法整理,這樣的內容能讓有相同問題的讀者找到實用方法,就具有長期價值。這些資訊可以被分享和轉發,幫助更多的人,而創作這內容會需要心理學知識、知識管理能力、網路寫作能力、甚至影音剪輯技術等多方面能力。

不過,是不是只有長期的內容有價值呢? 不一定吧。就舉個例子:如果我今天寫了關於某門課程的心得,而這門課程在一年後就停開了,那麼我的心得對於未來一年內的學生來說仍然有參考價值。雖然影響範圍可能有限,但在一段時期內能有價值,這樣的內容依然具有價值。

再比如說,現在的AI工具發展很快,有些創作者提供最新的AI資訊,這些資訊可能在一年後就不再適用,但在一段時間內卻能幫助很多人,這也顯示了有價值的多樣性。

書中提到的利他,主要是解決痛點和帶來美好,但在今天的世界中,利他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例如遊戲主播或美食主播提供的體驗和愉悅,其實也是一種利他的表現。他們讓觀眾在休閒時光中獲得快樂和放鬆,這也是一種對他人的貢獻呀。

總之,選擇長期還是短期的內容,或者是利他的方式,在當今的世界中可以多多思考,反正選一條覺得對的道路,在過程中都可持續調整吧

之前這本書也提到類似是痛點的概念,也可參考

《斜槓青年實踐版》價值變現的邏輯、人生意義和頂層目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豆pika的園地
129會員
376內容數
目前主要會以書籍心得、動漫心得、生活想法等方面來寫
小豆pika的園地的其他內容
2025/03/07
2025/03/07
2025/01/21
哈囉大家,我想要分享一下我在大學期間的經驗 想起自己以前學測面試,三次到大學,都有遇到有人在傳教 大學新生入學,在處理新生程序和體檢的那天,也超多人在傳教,健康中心外面超多人,會跑來跟自己搭話,然後有些會給你傳單,有些會跟你加line
2025/01/21
哈囉大家,我想要分享一下我在大學期間的經驗 想起自己以前學測面試,三次到大學,都有遇到有人在傳教 大學新生入學,在處理新生程序和體檢的那天,也超多人在傳教,健康中心外面超多人,會跑來跟自己搭話,然後有些會給你傳單,有些會跟你加line
2025/01/17
嗨囉大家,今天我想要分享一個大學人際的體會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人際關係的運作方式會有所改變 高中以前,我們的友誼多半來自自然的陪伴與共同經歷 進入大學後,人際關係比較獨立和多元,每個人有各自的目標、生活和規劃 開始意識到:大學後人際本質在於「給予」
Thumbnail
2025/01/17
嗨囉大家,今天我想要分享一個大學人際的體會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人際關係的運作方式會有所改變 高中以前,我們的友誼多半來自自然的陪伴與共同經歷 進入大學後,人際關係比較獨立和多元,每個人有各自的目標、生活和規劃 開始意識到:大學後人際本質在於「給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是否和我一樣,腦袋裡時常運轉著各種負面想法?總是習慣自我懷疑、並以否定自己來逃避或逃離他人的責備?儘管知道這些想法有多不利於自己的身心,卻仍然難以抗拒這些聲音在腦海中出現?
Thumbnail
你是否和我一樣,腦袋裡時常運轉著各種負面想法?總是習慣自我懷疑、並以否定自己來逃避或逃離他人的責備?儘管知道這些想法有多不利於自己的身心,卻仍然難以抗拒這些聲音在腦海中出現?
Thumbnail
出現在我們生命裡的人,不會凡事都順你的心,他們會說自己想說的話,做他們想做的事。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心情,那就換個想法吧
Thumbnail
出現在我們生命裡的人,不會凡事都順你的心,他們會說自己想說的話,做他們想做的事。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心情,那就換個想法吧
Thumbnail
《如何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講述了作者體悟到求學時期以來自己與天才之間的能力差距,透過持續訓練與累積的思考習慣,在42歲時成為東京大學教授的故事與方法分享。期望在內容中找到能夠較完整的思考脈絡與架構,幫助自己和讀者建立思維的提升。
Thumbnail
《如何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講述了作者體悟到求學時期以來自己與天才之間的能力差距,透過持續訓練與累積的思考習慣,在42歲時成為東京大學教授的故事與方法分享。期望在內容中找到能夠較完整的思考脈絡與架構,幫助自己和讀者建立思維的提升。
Thumbnail
「我不知道我未來要做什麼,想換工作卻又怕改變」 近期與朋友聚餐,從朋友口中聽到這句話,好像看到大半年前的自己,對人生感到迷惘,總覺得自己沒有特別喜歡的東西,自己的人生少了一點目標與未來計畫。剛好這半年看了一些書,也有一些心得,決定把心得整理上來,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我不知道我未來要做什麼,想換工作卻又怕改變」 近期與朋友聚餐,從朋友口中聽到這句話,好像看到大半年前的自己,對人生感到迷惘,總覺得自己沒有特別喜歡的東西,自己的人生少了一點目標與未來計畫。剛好這半年看了一些書,也有一些心得,決定把心得整理上來,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會迷茫!以為自己選擇是好的,但卻是無知的! 很多事情都會歸零,但是很多時候,緊緊抓住,放不下就走不遠。 生命裡需要貴人指引,明師指點。一場學習的機會,座無虛席的珍貴,如果你想要,為何你做不到? 如果比你不如的人都能做到,那你憑什麼說你不行? 如果比你成功的人都還在努力,那你憑什麼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會迷茫!以為自己選擇是好的,但卻是無知的! 很多事情都會歸零,但是很多時候,緊緊抓住,放不下就走不遠。 生命裡需要貴人指引,明師指點。一場學習的機會,座無虛席的珍貴,如果你想要,為何你做不到? 如果比你不如的人都能做到,那你憑什麼說你不行? 如果比你成功的人都還在努力,那你憑什麼
Thumbnail
在生活中,確定個人目標和渴望是實現成長、追求幸福和達到個人滿足感的重要一環。 清晰的目標和追求內心的渴望,能夠朝著理想的方向前進,並為我們提供動力和方向。 許多人常常迷失於日常忙碌之中,缺乏對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的清晰認知。
Thumbnail
在生活中,確定個人目標和渴望是實現成長、追求幸福和達到個人滿足感的重要一環。 清晰的目標和追求內心的渴望,能夠朝著理想的方向前進,並為我們提供動力和方向。 許多人常常迷失於日常忙碌之中,缺乏對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的清晰認知。
Thumbnail
這篇文章將用來記錄我對於【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原動力】的感想與總結。 作者周嶺在36歲那年因為周遭好友發生命運巨變而讓他開始對自己有一連串的「靈魂拷問」:如果意外發生在自己身上,他會對這個世界留下什麼?他又會了什麼?也因為自己回答不出這些問題,所以他開始焦慮,因而決定尋找答案,而開始多方涉略心理學
Thumbnail
這篇文章將用來記錄我對於【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原動力】的感想與總結。 作者周嶺在36歲那年因為周遭好友發生命運巨變而讓他開始對自己有一連串的「靈魂拷問」:如果意外發生在自己身上,他會對這個世界留下什麼?他又會了什麼?也因為自己回答不出這些問題,所以他開始焦慮,因而決定尋找答案,而開始多方涉略心理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