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新國際(8367)於2025年9月17日舉行法說會,公布2025年第二季營運績效與未來展望。公司持續深耕自動化裝卸與智慧倉儲業務,自動化卸煤佔比提升至78%,受惠ESG趨勢。建新佈局全台四大港口,拓展新科智慧物流園區,並進軍天然氣管與汽車產業物流服務,展現多元成長動能。未來三年,建新將以新科及中科南部業務為發展重心,力求營收突破。
會議摘要
一、公司概況與投資架構
建新國際(8367)為台灣港口物流領導企業,資本額達30億元,業務涵蓋報關、運輸、裝卸及倉儲等整合性物流服務。公司在全台四大港口(基隆港、台北港、台中港、安平港、高雄港)設有據點,倉庫分佈於台中港多個碼頭、中部科學園區、松山貨棧及高雄港等地。
建新旗下擁有四家子公司:
- 中科國際物流:資本額7億元,建新持股40.11%,專注精緻倉儲與航空貨物集散服務。
- 安順裝卸:資本額9億元,建新持股85.44%,主攻自動化裝卸及智慧化室內倉儲。
- 建通國際:資本額8億元,建新持股51.77%,負責高雄港與安平港業務。
- 新科智慧:資本額尚未完全公開,建新持股64.60%,為海港第一立體智慧倉儲物流園區。
二、2025年第二季營運績效
根據法說會簡報,建新國際2025年第二季營運表現如下:
- 營收結構:自動化裝卸佔比36%,傳統裝卸22%,倉儲服務合計23%(中科11%、貨櫃5%、其他7%),運輸11%,報關8%。相較2024年,自動化裝卸略降,但運輸與倉儲佔比微增。
- 自動化卸煤成長:建新在台中港自動化環保卸煤佔比從2023年的58%提升至2025年第二季的78%,總卸貨量預估與去年相當。台中港煤炭進口量維持約300萬噸,建新子公司安順處理約230萬噸,佔比提升9%。
- 財務數據:
- 上半年營業收入約1.57億元(單位:新台幣,以下同),營業毛利約4880萬元,營業淨利約3269萬元,歸屬母公司淨利約1507萬元。
- 毛利率為30.25%,較前一季下降;淨利率約7.99%,受到高毛利產品營收下降及運輸業務毛利較低影響。
- 每股EPS為0.69元,較第一季下降0.26元,主要受短期股票評價損失及中科權利金費用改列成本影響(約3000萬元)。
- 股利政策:近五年現金股利配發率維持約七成,過去兩年平均達75%,未來將以此為目標。
三、業務亮點與競爭優勢
建新國際強調四大競爭優勢:
- 特許行業:物流業務屬特許行業,具有進入門檻,建新憑藉多年經驗與港口佈局,擁有顯著競爭力。
- 自動化裝卸受惠ESG:自動化卸煤服務符合環境保護趨勢,獲得客戶認同,尤其在台中港與高雄港的業務持續成長。
- 印度塑化原料需求:台中港與台北港塑化原料散裝出口至印度需求暢旺,預計2025年第四季至2026年上半年維持穩定。
- 新能源政策商機:風電及天然氣管更新業務為建新帶來新成長動能,特別是中油與台電的天然氣管專案。
四、策略佈局與未來展望
建新國際針對2025年第四季及2026年提出多項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