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高海拔之戀II》電影海報;僅作報導及評論用途)
看了兩個月銀河映像,影展選映之外,也重新翻出許多以前喜歡的電影再看。不似那些總被直覺想起的佳作,現在重提《高海拔之戀II》的朋友相對較少,或甚至時不時仍可看見差評,但它是我最喜歡的銀河映像電影之一。
《高海拔之戀II》由杜琪峯執導,韋家輝領銜編劇,非採雙導演模式,但讓人回想起所有由杜、韋聯合執導的出色愛情電影,同時保留住兩個人最好的特色。電影片名雖然有「II」,卻不是續集,而是指涉一部僅出現在劇情中的電影「高海拔之戀」;除了古天樂與鄭秀文的演出,本片還有林夕作詞、羅大佑作曲的動人主題曲〈DoReMi〉,獲得第 49 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2012 年的《高海拔之戀II》,發生在杜琪峯轉入「合拍片」的時期。本片故事發生在中國雲南香格里拉。在丈夫進入樹海失蹤之後,被留下來的秀(鄭秀文)相信丈夫未死,獨立支撐經營樹海旅館,等待丈夫歸來;同時,香港影星邁可(古天樂)的多年創作夥伴暨女友,在兩人婚前毀婚,失意的邁可像遊魂一般四處遊蕩,意外闖入了位在高山上的樹海旅館。深夜裡,邁可恍惚中在旅館內彈琴,秀誤會是丈夫歸來。兩個破碎的人,在高山上結下一段牽繫彼此心結的緣分。
《高海拔之戀II》有著非常單純的故事前提:兩個各自在關係中留下創傷的人,在某個被限縮環境的地域中產生連結。在其他比喻介入之前,《高海拔之戀II》會讓我想起同樣由杜琪峯執導、韋家輝故事創作的《再見阿郎》(1999),該部電影發生在澳門,同樣描述一個單親媽媽(黃卓玲)獨立經營小旅店,在剛剛出獄的黑道大哥(劉青雲)路過該地借宿後,兩人互相對彼此產生影響。但是,相較《再見阿郎》愛情關係封鎖在「陽剛男性的自我毀滅傾向」特質(也讓人聯想到白景瑞導演的同名電影),《高海拔之戀II》更像延續銀河映像從鄭秀文《孤男寡女》(2000)以來的愛情喜劇風格,有時是花心大蘿蔔、有時是遺願未了的鬼魂,有時胖有時盲,「非正統的白馬王子」一路與之交手,在《高海拔之戀II》裡又再重現。
電影中,劇本帶有明確韋家輝色彩,前段每一場戲都看似指向一個新的發展,但《高海拔之戀II》主軸明確,在電影中後段逐漸收束出強健情感張力,電影核心在於對亡者的思念縈繞,一定程度上,將愛情電影常見的「二選一」命題擺上「死與生」的對極。古天樂飾演的男主角邁可,與女主角的前夫小田成對照關係(在中後段的片場佈景中,邁可與小田的正面反應鏡頭加深這個印象),電影中段突發奇想加入一筆設定,女主角實是男主角的影迷,這個發展貌似突兀,卻強化兩段關係發展的曖昧特性。過去,秀與小田相戀,契機來自邁可的電影,他們在戀愛過程中模仿電影中的橋段;當下,邁可上山後與秀結緣,透過自己電影裡的橋段,嘗試帶她走出心防,此時秀的心緒,對同樣一個行為,已有不同情感與回憶,因此產生張力的重疊;兩段關係彼此關聯,前後相襯,電影沾黏人生,像是對著幽魂身影描線下筆。
電影後段,故事發展明確揭示前夫小田的死亡。小田進入樹海,身陷七年無法離開,最後在距離出口五百公尺處死亡,遺骸被尋獲,斷了秀的多年心頭懸念。這個事件帶來的情感衝擊,同時中斷了邁可與秀原先要往下發展的戀人緣分。故事發展,讓邁可決定透過拍攝電影「高海拔之戀」來化解創傷鬱結,奇妙的是,電影呈現的情節,在此走向另一個版本的發展:小田進入樹海,身陷七年無法離開,最後在距離出口五百公尺處倒下,未料天色突然放晴,陽光從雲層背後出現,融化了雪象,讓小田尋得一線生機,原先赴飯店尋找秀的邁可,轉向與秀一同趕往醫院。見證秀與小田相擁的邁可,在一個高對低的鏡頭角度下,默默離開醫院,留下重逢的秀與小田。
在《高海拔之戀II》當中,這個情節設計的效果,讓原先以為電影「高海拔之戀」只是對悲劇現實再次重現的秀,意外感受到未曾預料的情感衝擊,不同版本的可能性,提供一個「與現實不同」的想像,也同時揭示一種向前發現、走出過去的可能。然而,電影院中放映的這部「高海拔之戀」,在另一層意義上,也意外像是《高海拔之戀II》的一種替代結局(Alternate ending),「天氣轉晴」,命運撒下一線生機,像是銀河映像電影的常見筆法,我們會有點曖昧地發現,在秀走出樹海旅館,與邁可重逢的鏡頭中,同樣選用一個高對低的鏡頭角度,像是重現兩種版本結局在此處的交疊可能。
影中人拍攝的電影(我們在導演欄位上,注意到邁可的本名是劉柏謙),讓一對在現實裡無緣的愛人,因為「天氣轉晴」,有在電影世界中繼續相依的可能性;而本體接續發展的「療傷-新開始」路線,儘管在套層結構上,已經包裹上一個版本的結局,卻也能簡易攤開來看:它表現的就是「天氣未晴」後的順理成章。兩個版本的世界在此相互交疊,我們又何嘗不能想像,在「天氣轉晴」版本當中走出醫院的邁可,會在腦中浮現出一部「高海拔之戀」,去想像「天氣未晴」的可能性。虛實互相穿透,如韋家輝在《再生號》(2009)當中的亡者思念交疊結構;兩個版本的互相對視,又好像是攤開兩部《單身男女》(2011)、《單身男女2》(2014)的對立結局,愛情的、人生的、命運的二選一,選左選右、選前選後,由不由得自己,都像墜入幾層迷霧。
小田留下的鋼琴,有 Do、Re、Mi 三個音缺漏,一定程度指向電影的主題,完滿的人生不存在,兩個版本的故事各自有著不同的缺憾在對向等待彼此。看著「電影中的電影」的秀、看著「電影」的現實世界觀眾們,在主題曲〈DoReMi〉的交響下,我們少見地看到一種交織在電影中,被召喚出的現實。我們彼此是彼此的幽魂,也是縈繞在幽魂身上的影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們在每個現實中延續的每分每秒,都在錯過另個現實中的愛和思念。《高海拔之戀II》在這裡超越了現實與電影的問題,如同主題曲那樣唱著,「So、So、So、So;Do、Re、Mi、So……」。■
※※
高海拔之戀II/Romancing in Thin Air,中國,杜琪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