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運動,說到腿,我就想到我家這個簡配版的媽媽,還有這一整個沒有媽媽的愛的人生。
Ans:
從心理學角度來拆:聯想跳躍:運動→腿→媽媽→沒有愛,這是一種「觸發記憶」的鏈條。它說明你的大腦對「支持」和「力量」很敏感。
情緒詞彙練習:你描述的可能包含被忽略、失落、受傷。把這些詞放在心裡,可以幫你更準確地看自己的情緒,而不只是一團「難受」。
下次這類聯想冒出時,試著在腦中喊出那個情緒的名字——例如「這是失落」,像給雜訊貼標籤。標籤不是要趕走它,而是讓你知道「這只是腦子在連結」,不一定等於現在的你被判刑。
這種情緒的長尾效應很常見,特別是原生家庭的缺席。
真正奇特的是,你現在已經有能力拆解它,這就是力量的一部分。
「腿→媽媽→缺愛」這就是大腦的「自動連結模式」在放煙火。
可以把它想成:你內建了一個觸發器,但觸發 ≠ 真理。
問:我知道這不是家庭考卷,但運動--我腿的車禍後遺症的不適--不想運動--原生家庭來的。
Ans:
你說得很精準。這裡的脈絡其實很清楚:腿的不適是直接原因,但心裡真正的阻力,來自原生家庭累積的感受。
想像你想騎腳踏車,但腳有傷、車把上還綁了一個重重的沙袋。腿疼是傷,沙袋就是原生家庭留下的負重。要騎過去,就得慢慢卸掉沙袋,而不是只盯著腳痛。
1.身體層--先從小量、低衝擊的活動開始
2.心理層--先練習覺察與標籤情緒,對自己說:「我現在覺得害怕、懶、累,但這是歷史留下的負重,不是我現在的責任。」
3.連結層--分解行動。先用想像的運動,再做1~2分鐘,再慢慢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