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Executive Summary)
- 問題重心轉移:從「避免排放(減排)」走向「真移除」已成新共識,關鍵在 耐久性、可驗證性、避免重複計算。
- 微軟角色:以「超級買家」的長約與多元技術組合,向市場發出強烈需求訊號,孵化高完整性 CDR 供給,並公開採購流程與標準,拉升門檻與透明度。(微軟)
- Carbon Direct 角色:以「科學守門人」身分,持續發布《高品質二氧化碳移除標準》(2025 版),擴大路徑、提高監測驗證要求,形成市場可對標的準繩。(碳直接)
- 制度接軌:微軟 2023 年向 UNFCCC 主管機構提交意見,明確主張 國家帳本與對應調整(CA) 才能避免重複計算,這一立場已在 COP29 通過的 A6.4 機制 內被制度化回應。(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 市場訊號:大型長約(生物炭、礦化、DAC 等)頻出,確立 CDR 作為未來合規信用的核心供給路徑,VCC 幻影帳本走向落日。(S&P Global)
一、時代背景:為何「真移除」變成投資與規則的主航道?
- 避免重複計算成為硬約束:在巴黎協定第 6 條下,跨境轉移必須有 授權 + 對應調整(CA) 才能確保唯一性,這直接掐斷了傳統 VCC 的「一減兩算」空間。(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 企業長期路徑壓力:僅靠「避免排放」難以對應硬目標(如 2030/2050),永久或長期封存 的 CDR(DAC、礦化、生物炭、BECCS)更能支撐淨零路徑。(碳直接)
- CDR 成本與規模化困境:技術前沿(例如 DAC)成本高、供給少,必須靠超級買家長約孵化 才能走向規模化與降本曲線。微軟即以類似再生電力 PPA 的「長約 + 成長條款」設計導入 CDR。(cdn-dynmedia-1.microsoft.com)
二、微軟 × Carbon Direct 的「雙引擎」:資金 × 科學
2.1 微軟的採購與治理框架
- 採購周期與內控:微軟公開「CDR 採購周期指引(FY25 Guidance v3.0)」:明確流程、評估、盡調與合約設計,強化可追溯性與可驗證性。(cdn-dynmedia-1.microsoft.com)
- 公開專頁與專案集:對外發布「碳移除計畫」專頁,持續更新採購策略與專案訊息,提升市場透明度與學習效應。(微軟)
- 戰術組合:同時簽訂多種路徑的長約(生物炭、礦化、DAC、ARR 等),以 組合式投資 達到「短中期量體 + 長期耐久性」的平衡。(S&P Global)
2.2 Carbon Direct 的科學把關
- 《高品質 CDR 標準 2025》:整合工程化、混合型與自然基路徑,提出六大原則與路徑細則,對 直接量測、邊界界定、耐久性、風險池 等提出更嚴格規範。(碳直接)
- 與微軟的互補:微軟提供「需求端穩定資金」,Carbon Direct 提供「科學與驗證門檻」,共同抬升整體市場的底線標準。(碳直接)
三、關鍵原則對齊:從企業標準到 A6.4 機制
3.1 微軟在 UNFCCC 的政策主張
- 核心立場:
- 移除必須獨立於避免排放;
- 避免重複計算 必須依賴 東道國授權 + 國家帳本 + 對應調整(CA);
- 只有 移除型信用 才能用於補償歷史排放。(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 政策意涵:將企業採購的完整性邏輯,外推為國際機制的硬約束設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3.2 A6.4 機制的制度化回應
- COP29/A6.4 決定文件明確要求 避免雙重計算、建立機制登錄、資訊可追溯,以支撐國家間轉移與最終使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 結果:企業先行者(微軟)→ 政策倡議 → 氣候機制標準化,形成「市場實踐 → 制度化 → 市場再進化」的閉環。
四、採購機制設計:如何把「學習曲線」搬進 CDR?
4.1 長約(Offtake)與融資結構
- 微軟採用 多年期採購合約,以「量價條款、里程碑、驗收標準」降低專案融資風險,讓開發商可憑長約爭取專案貸款。(cdn-dynmedia-1.microsoft.com)
- 代表性案例:Exomad Green 生物炭長約(1.24 MtCO₂e/10 年),為史上最大生物炭移除合約之一,並導入 dMRV 追蹤驗證。(S&P Global)
4.2 路徑組合與風險對衝
- 短期量體:生物炭與部分 ARR 可較快形成量;
- 長期耐久:礦化、DAC 具千年等級耐久性,但成本高、建設期長;
- 組合式採購:以時間與耐久性進行 「久期配置」與「成本分層」,避免單一路徑風險。(Reuters)
4.3 MRV 與資料可信度
- 新版標準強調 直接量測 與先進監測工具(遙測、自動化監測、數據校驗),降低模型依賴與疊算風險。(碳直接)
- 實務上以 第三方串流 dMRV 平台與專案內控雙軌進行(如 Carbonfuture 方案串接)。(Carbonfuture)
五、技術縱覽:生物炭、礦化、DAC、ARR 的策略定位
5.1 生物炭(Biochar)
- 優勢:落地快、成本相對較低、可與農業再生/土壤健康共益結合;
- 風險:耐久性分布、土壤工況差異、規模化供應鏈(原料與品質)管理;
- 市場驗證:微軟多筆生物炭長約(Exomad Green、墨西哥等)帶動產能擴張。(S&P Global)
5.2 礦化(Mineralization)
- 優勢:高耐久性(千年等級)、可結合工業副產物;
- 挑戰:量產工藝、地端供應鏈、監測邊界;
- 策略:中長期耐久性核心配置,與生物炭形成久期互補。(碳直接)
5.3 直接空氣捕捉(DAC)
- 優勢:可地理去耦、可與地質封存結合、方法論清晰;
- 挑戰:CAPEX/OPEX 高、電力熱源需求大;
- 案例:微軟自 2024–2025 年起的 DAC 交易(含 1PointFive)展現對「高耐久」押注。(Reuters)
5.4 造林/再造林(ARR)
- 優勢:社會共益顯著、規模可觀;
- 挑戰:持久性與自然風險(火災、病蟲害)、測量不確定性;
- 案例:微軟與 Chestnut Carbon 的 25 年自然基長約,綁定長期治理與監測條款。(Axios)
六、避免重複計算:從企業準則走向國家帳本
- 微軟觀點:僅有 東道國授權 + 國家帳本 + CA 才能從制度上杜絕雙重計算;自願性標準單靠自身帳本做不到「唯一性」。(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 A6.4 制度化:COP29 決定文件要求機制登錄、可追溯、授權轉移與對應調整,與微軟的倡議高度同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 戰略含義:CCC(合規碳信用)將逐步取代 VCC(自願性碳信用)的主舞台;CDR 供給因其耐久性與額外性,更符合合規市場偏好。
七、對市場的前瞻觀察:從 VCC 落日到 CDR 主流
- VCC 的功能收縮:在無法證明 CA 與唯一性時,VCC 多停留於「ESG 宣示/BVCM」層級。
- CDR 的合規前景:A6.4 明確強化可追溯與 CA,具耐久性與強 MRV 的移除,更易被國家帳本吸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 長約驅動降本:如同再生電力早期 PPA,CDR 合約將逐步推動成本曲線下移,催生 技術—金融—政策 的三角耦合。(cdn-dynmedia-1.microsoft.com)
- 產業鏈整合:dMRV、第三方核驗、國家登錄與企業碳帳的數據互通,將形成 端到端的數據可信鏈。(Carbonfuture)
八、風險與反駁點:避免「新漂綠」與「新殖民」
- 自然基路徑疑慮:ARR、生物炭需更嚴謹的 邊界界定、耐久性證明與再逆轉風險管理;新標準已提高量測與治理要求。(碳直接)
- 社會/公平風險:新版標準將 環境正義、社區共益 納入評分核心,避免「碳殖民」。(碳直接)
- AI 時代反向壓力:算力擴張推高企業自排與電力需求,對 CDR 規模與真實減排提出反身挑戰,需同步節能與綠電策略並進。(Axios)
九、對政策與投資人的行動建議
9.1 政策端(Host Country / 機關)
- 優先建置:國家登錄、授權(LoA)流程、對應調整(CA)操作細則與對外 API,與 UNFCCC 機制登錄接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 路徑策略:以 CDR 路徑方法學 為優先開放與試點,確立 合規市場的供給護城河。
9.2 企業買方
- 採購準則對齊:以微軟 × Carbon Direct 的 2025 版標準作為「最低門檻」,加註自家行業特定風險。(碳直接)
- 組合配置:短期(生物炭/部分自然基)+長期(礦化/DAC)之 久期與耐久性配置;合約中納入 dMRV、逆轉保險、再封存義務。(Carbonfuture)
9.3 開發商與投資人
- 融資設計:用長約(Offtake)觸發專案融資(Project Finance),並與保險、保固與履約擔保結合,降低「交付風險」。(cdn-dynmedia-1.microsoft.com)
- 方法學與數據優先:對齊 2025 版標準,提前佈局 直接量測、邊界清晰、數據稽覈,以便將來對接 國家帳本 + A6.4。(碳直接)
十、結語:企業先行者如何「押注未來」,而非「對沖過去」
微軟與 Carbon Direct 的結合,實質上是 以企業實踐預演國際規則:先用嚴格的移除定義與採購準則,拉起市場底線;再以長約與 dMRV 推動供給端規模化與降本;並在聯合國談判中把 避免重複計算、國家帳本、對應調整 的關鍵機制推向制度化。這條「資金 × 科學 × 機制」的三軸路徑,正把 CDR 從自願市場帶往 PACM/CCC 的主舞台。
VCC 的黃昏,與 CDR 的黎明,並不是口號的更迭,而是治理邏輯的更替:
- 從專案故事 → 走向 數據與制度;
- 從單點抵換 → 走向 國家帳本的唯一性;
- 從短期 ESG 宣示 → 走向 長期合規與產業化移除。
在這個轉折點上,追求 高完整性的 CDR 不只是企業的選擇題,而是未來碳市場能否「真實對氣候有效」的生死線。
參考與延伸閱讀
- Microsoft Carbon Removal Program(含採購周期與專案資訊)。(微軟)
- Microsoft, Carbon Dioxide Removal Procurement Cycle — FY25 Guidance v3.0(合約與流程設計)。(cdn-dynmedia-1.microsoft.com)
- Microsoft to UNFCCC: Inputs on A6.4 Methodologies & Supervision(移除獨立、避免重複計算與國家帳本/CA)。(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 Carbon Direct, 2025 Criteria for High-Quality Carbon Dioxide Removal(六大原則、路徑細則、直接量測)。(碳直接)
- UNFCCC, COP29 Outcomes on Article 6.4(機制登錄、可追溯、避免雙重計算與 CA)。(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 Microsoft–Exomad Green 生物炭長約(1.24 Mt/10 年),及 dMRV 實務。(S&P Global)
- 1PointFive(Occidental)與微軟 DAC 交易動態(耐久性押注)。(Reuters)
- Chestnut Carbon × Microsoft 25 年 ARR 長約(自然基的長期治理機制)。(Ax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