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地町位於紀伊半島南部,一個突入海中的小型半島上,面向黑潮流經的熊野灘,背靠神聖的熊野山脈,是一座自然資源豐富的港口城市,也是一座傳承歷史文化的城市,全町被那智勝浦町及熊野灘所環繞,是和歌山縣最小的城鎮,面積5.81平方公里,主要聚落位於半島北側,包括臨太地灣的太地地區和臨森浦灣的森浦地區,由於海岸線為沉水式海岸,因此兩個聚落都是漁港,以日本傳統捕鯨業的發祥地而聞名,太地町的和田賴元被認為是第一個成功將其發展成為有組織的產業活動的人,賴元是一位武士,他從軍事角度看待捕鯨,他組織水手,建立了名為「山見」的捕鯨觀測站,並建立了使用旗幟和煙霧訊號的通訊網絡,運用軍事手段捕鯨,後來,他的孫子和田賴春發明了一種巧妙的捕鯨方法,這種方法是將鯨魚驅趕到預先設定的網中,減緩它們的遊動速度,然後用魚叉捕獲,過去,鎮上大多數居民從事與捕鯨相關的工作,隨著時代的變遷,本鎮開始專注於與鯨魚相關的旅遊業,附近有具有歷史價值的熊野古道和聖地、日本最大的瀑布——那智瀑布,以及與小鯨魚和海豚親密接觸的機會,太地町也致力於發展以鯨魚為主題的城鎮,使其成為開展培訓和教育旅行的理想場所,人口2,811人。 https://www.town.taiji.wakayama.jp/

圖片來源:太地町官網
【和歌山縣太地町(Taiji Town)的地方創生策略】
太地町的地方創生策略極其特殊且舉世聞名,但也伴隨著巨大的國際爭議。其特色是:圍繞著「鯨豚文化」建立一個高度封閉、自給自足且緊密結合的經濟與社會體系,並在國際壓力下尋求轉型與新的平衡。太地町是日本古式捕鯨的發源地之一,擁有約400年的捕鯨歷史,對於太地町而言,「鯨豚」不僅是經濟資源,更是身份認同、歷史與文化的核心。他們的地方創生完全無法脫離這個主題。
太地町地方創生的主要特色與具體做法,必須從「傳統產業」與「爭議下的轉型」兩個面向來理解:
[核心特色:依賴「鯨豚資源」的全面性產業鏈]
太地町將鯨豚的利用發展到極致,形成了一個從捕獲、加工、銷售到觀光的閉環系統。
★特色一:延續與現代化的「捕鯨業」
1.「小型沿岸捕鯨」的堅持:
做法:在國際社會禁止商業捕鯨後,太地町的漁民以「調查捕鯨」或「小型沿岸捕鯨」的名義,繼續捕獵特定種類的小型鯨豚(如瓶鼻海豚、領航鯨)。他們認為這是其傳統文化與生計的延續,並強調其方法是可持續的。
•爭議:此舉引發了全球動物保護組織的強烈抗議,特別是2009年紀錄片《血色海灣》上映後,太地町成為國際輿論的焦點。
★特色二:高度發展的「鯨豚肉飲食文化」
1.在地消費與品牌化:
做法:鯨豚肉是太地町學校營養午餐的食材,也是當地餐廳和家庭的日常菜餚。他們致力於推廣「全魚利用」,開發各種鯨豚肉料理,並試圖將「太地鯨肉」打造成一個地方品牌特產。
➢連結:太地町官方網站會有推廣當地飲食文化的資訊,例如學校食育的介紹。
★特色三:從「捕鯨」衍生出的「觀光產業」
這是太地町在爭議中尋求轉型與平衡的關鍵領域。
1.「鯨魚博物館」:
做法:設立了日本規模數一數二的「太地鯨魚博物館」,展示鯨類生態、骨骼標本以及捕鯨歷史。這成為觀光客了解太地町鯨豚文化的核心場域。
➢連結:太地町立鯨魚博物館 官方網站
2.「觀賞鯨豚」生態旅遊:
做法:面對國際壓力,太地町也逐漸發展「觀賞鯨豚(Whale Watching)」的生態旅遊項目。遊客可以乘船出海觀賞野生海豚和鯨魚,這為町內帶來了新的觀光收入,試圖在「利用」與「保護」之間找到新的出路。
3.「海洋哺乳類中心」:
做法:與博物館相鄰的設施飼養著海豚等海洋生物,提供表演和互動體驗。然而,這個設施也是國際爭議的焦點之一,被批評為圈養鯨豚。

圖片來源:太地町官網
[具體推動策略:封閉性、文化認同與轉型嘗試]
★策略一:強烈的文化認同與對外防衛心態
1.緊密的社區紐帶:捕鯨是家族世代相傳的職業,社區內部有極強的凝聚力和對外部的防衛心。他們將外界的批評視為對其傳統生活方式的打壓。
★策略二:在爭議中尋求話語權與轉型
1.強調「文化傳承」與「可持續利用」:
做法:太地町在對外宣傳中,不斷強調捕鯨是其悠久的歷史文化,並表示他們捕撈的對象並非瀕危物種,是遵循可持續原則的「海洋資源管理」。
2.發展觀光作為平衡點:
做法:推動觀賞鯨豚旅遊,可以被視為一種在國際壓力下的產業調整嘗試,希望能逐漸改變完全依賴捕撈的經濟模式。
[總結:太地町地方創生的特殊性与挑戰]
1.高度爭議性與獨特性:太地町的案例在全球範圍內都是獨一無二的,其「創生」與「傳統產業」緊密掛鉤,而該產業正面臨著強大的國際道德與環保倫理的挑戰。
2.內生性與封閉性:其經濟社會體系高度依賴鯨豚資源,並具有強烈的內部文化認同,這使得外部觀點和轉型建議難以被接納。
3.在傳統與現代價值觀間掙扎:太地町正處在一個艱難的十字路口:是堅守400年的傳統,還是在全球生態意識抬頭下,逐步轉向以保護為核心的生態旅遊?
4.「生存」與「創生」的界線模糊:對許多居民而言,地方創生不僅是讓城鎮更有活力,更是關乎傳統生計與文化身份的「生存」問題。

圖片來源:太地町官網
[與其他地區的對比:]
1.有別於南部町以「梅子」這種無爭議的農產品為核心,太地町的核心資源(鯨豚)充滿了倫理爭議。
2.有別於九度山町以「歷史人物」這種文化IP為核心,太地町的「鯨豚文化」是與現代動物福利觀念直接衝突的「活態文化」。
總而言之,太地町的地方創生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案例,它不僅涉及經濟發展,更深入觸及了文化相對主義、環境倫理、全球化與在地傳統的衝突等深層次問題。他們的做法是在巨大的外部壓力下,試圖維護自身文化認同與經濟命脈的一種表現。

圖片來源:太地町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