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段時間,我每天早上起床刷牙時,都會盯著鏡子裡的自己,默默在心裡盤點缺點:皮膚狀況、身形不滿意、工作進度落後、寫作還不夠好。那個聲音像一個無形的審判官,每天在耳邊提醒:「你還不夠。」
久而久之,我開始害怕嘗試新東西,害怕寫的文章沒人看、害怕提出想法被拒絕、害怕努力卻不被肯定。那段日子,外表看起來和往常一樣,但心裡卻像一座越來越小的房間,空氣稀薄,連自己都快待不下去。改變的那一刻
某天深夜,我看到一段文字:「如果我們只用『結果』來定義自己,就會忽略了『過程』的勇氣。」我突然想到——這些日子我明明有在努力學習、在生活裡做選擇、在寫作上堅持,為什麼看不到這些呢?
那一刻我決定做一個小實驗:每天早上對鏡子裡的自己,說一句鼓勵的話。不必浮誇、不必假裝,只是簡單一句「我今天已經盡力了」「你正在路上」「慢慢來也沒關係」。
剛開始真的覺得有點好笑,像在演偶像劇。但連續做一週後,我發現情緒有了細微的變化:那個審判官的聲音慢慢小了,而心裡的空間也一點一點變大。
我的體會:對自己溫柔,是一種力量
當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時,往往是因為我們的「標準」總是比當下的自己還高兩三階。但生活不該只是「符合標準」,它更是「一點點靠近」的過程。
我後來總結出三句話,每當我覺得自己不夠好時,就對自己說:
- 「我已經在努力」
努力不該被忽略,即使結果還沒到,過程也值得被看見。 - 「不完美也能被喜歡」
世界上大多數的人事物本來就不完美,缺角反而成為我們獨特的標記。 - 「比較只是一時的錯覺」
別人的進度、成就、版圖,其實跟我們完全不同,硬要比較只會折磨自己。
這三句話,讓我在低潮的時候,能先踩住剎車,不再被「不夠好」的漩渦捲走。
給讀者的共鳴:練習接納
我常在留言裡看到讀者分享:「覺得自己努力卻不夠好」「寫了好多文章沒人看」「總是懷疑自己」。我特別想說:這些感受一點也不孤單。
你看到別人的亮眼時刻,卻沒看到他們也曾深夜失眠、懷疑、失落。所有的成長,都是從「我不行」到「也許可以」的那條小小的橋開始的。
所以,當下次那個嚴苛的聲音又出現時,不妨練習告訴自己一句話:「我已經在努力。」
這不是自我安慰,而是一種提醒:你值得被自己溫柔對待。
我的行動小練習
如果你也正在經歷「不夠好」的心情,可以試試這兩個小方法:
- 寫一張「努力清單」:寫下最近做過的三件努力的小事,不論大小都算。
- 對自己說一句話:選一句最能安撫你的話,放在手機桌布、記事本或貼在牆上。
練習一週後,你會發現心裡的空間開始變大,那股焦慮會慢慢鬆動。
如果這篇文章也讓你想到屬於你的生活片刻,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故事,也許你的經驗正好能啟發另一個需要溫暖的人。
喜歡這樣的文字,歡迎訂閱、贊助或分享給朋友,讓我能持續寫下更多日常小觀察,也陪伴你在生活裡找到療癒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