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是現代人在忙碌生活中喘息的最好出口,台灣人又尤其喜歡到日本旅遊。
然而,出國不論是旅費或是請假成本都不少,畢竟都到國外了大家總是不想有遺憾,花錢更大方。經濟寬裕的人自然可以增加旅遊頻率,但阮囊羞澀的人如我,就得用點小技巧,在日常生活中也引入自己喜歡的日本文化,創造宛若在異國的儀式感,讓自己每天有辦法稍稍喘口氣,直到存到下次的旅費。
日本文化裡有幾個生活美學,是對身心非常有幫助、而且也很好自己復刻。今天就來聊聊這三個美學。間之美:用留白為生活帶來呼吸感

菊花正是符合時節的花
「間」指的是留白、間隔。它可以是時間上的暫停,也能是空間裡的分隔,象徵一種「呼吸感」。「留白」並不是日本獨有,它常出現在每個文化之中,只是運用多寡隨該國文化偏好有差異。而現今的日本文化,不論是庭園造景、戲劇節奏、乃至書畫裡墨跡未及之處,處處能見「間」的美。
這種「不填滿」甚至大量留白的手法,卻能讓整個空間 / 作品的完整度更高,觀者體驗更深刻。我想,是因為這種大量運用留白的手法給現代人的精神一種能喘口氣的感覺。
現代人定義的「充實」通常指忙碌的行程,或塞得滿滿的空間。但如果這種型態叫做充實,那我們應該每天都精神奕奕,而不是感覺身心被抽乾才對。不願在生活中適當留白,有時是不知道怎麼與自我相處,甚至是對留白感到不安。
Less is more, 當代人的生活其實非常需要留白。「多」或許讓人有富足感或安全感,或是覺得自己沒有在浪費時間,但「留白」更像我們在邀請更多美好的事物進入生命。更重要的是,排毒。
空出一面牆,只掛上最喜歡的一幅畫,而不將圖像貼滿。整面牆是一個風景,而不只是那幅畫。
空出一張桌子,用瓷瓶插上當季的花朵。如果還是覺得少了些什麼,可以選用造型比較特別的花器,或者用花器本身的顏色與空間色彩互相彰顯。低彩度的配色會顯得有質感,高彩度的搭配則通常讓人感覺活潑,可自由去搭配。
而說到飲食的留白,肯定就是原型食物了。所有加工都是不必要的,鹽烤、清蒸、燉煮,許多日式家常料理手法非常適合自認廚藝不夠好的人。如果上桌時能夠搭配手感厚實、造型各異的陶瓷餐盤,那就更好了。我特別特別喜歡陶瓷或木製餐具,那讓餐桌有種簡單卻溫暖的感覺。餐桌就是維繫感情的地方,如果花比平常更久一點的時間吃飯或將食物擺盤,就能讓心神都專注在眼前的美味。
更多結合留白之美的商品或行動,有無印良品的極簡設計或是正念練習裡的呼吸觀察,其實都是同樣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