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立場」真的中立嗎?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我沒有立場、我是中立、我很少碰政治」這幾句話,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對這類說法的幾點觀察。在開始之前,我想先強調,我並不打算討論說這些話的人「內心真正的立場」是哪一邊,我想聊的,單純是我所觀察到這幾句話的幾個有趣現象。

1、它總是用在開場。

因為它總是放在開場,所以也被調侃為「起手式」。確實,我們的很少看到當一個人論述完了自己的觀點後,才在文末「PS:對了,我沒有政治立場」

2、它總被用在表達不滿。

如果「我很少碰政治」是起手式,那麼「但是這次就連我都…」就是第二招。像是:「我平常很少關心政治,但現在真的太誇張了。」「我算是中立派,但這次就連我都無法接受。」比較起來,有沒有人聽過:「我平常不碰政治,但這次真的做得太棒了!」?幾乎沒有。

3、這句話不會增加論述的合理性。

不論你是什麼立場、或是沒有立場。你接下來要說的論述才會是大家眼睛聚焦的重點。實際上,只要論述的有憑有證,那麼就連曾經改變立場也是有辦法解釋的。畢竟我們原本就有改變選擇的權利,不是嗎?

4、它試圖讓人忽略自己的立場與偏好。

會採用這種開場的人,還有一種特色,就是喜歡強調「我只是就事論事」。彷彿只要標註了理性標籤,發言就能抽離自身偏好。但現實是,當你選擇開口,選擇什麼說、什麼不說,你的立場就已經浮現。事實上,光是你活在這塊土地上,享受這個體制的權利與限制,本身就是一種立場。

結語:個人觀察心得,「我沒有立場」是一種語言防衛機制,目的是用來淡化自己言論可能帶來的衝突與責任,並加強鞏固自身論述的合理性。但很可惜,這樣的動作並不會為你的觀點加分,甚至讓人質疑你在迴避責任甚至情緒勒索。因為真正的說服力來自於邏輯與證據,而非事前聲明自己的「無色」。中立不該是遮羞布,也不是理性思考的免死金牌。其實,誠實面對自己的偏好,才是理性進步討論的第一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社會觀察家─布魯斯
1會員
8內容數
「我行我素」 此處書寫我的故事,終將成為我的墓誌銘。你好,我是阿布。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最近很有感覺的一段話~ 第一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引起的情緒」 第二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無意但自己突然被激起的情緒」 第三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衝突,但自己自行站隊引起的情緒」 第四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言行,但自己感到不妥加以批判」
Thumbnail
最近很有感覺的一段話~ 第一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引起的情緒」 第二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無意但自己突然被激起的情緒」 第三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衝突,但自己自行站隊引起的情緒」 第四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言行,但自己感到不妥加以批判」
Thumbnail
如果什麼事情都要找出一個意義,會不會太執著,或者像我說的這樣、什麼都不上心,也是一種執著?
Thumbnail
如果什麼事情都要找出一個意義,會不會太執著,或者像我說的這樣、什麼都不上心,也是一種執著?
Thumbnail
再也不過度壓抑到欺騙自己的程度,不失控卻也不過份控制,剖析自己最真實的想法,面對自己最直接的情感,接受當下的自我,我想要這樣做,我想要這樣思考。
Thumbnail
再也不過度壓抑到欺騙自己的程度,不失控卻也不過份控制,剖析自己最真實的想法,面對自己最直接的情感,接受當下的自我,我想要這樣做,我想要這樣思考。
Thumbnail
💡「當我們不把「理所當然」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的人生就不會出現「常」與「無常」💡
Thumbnail
💡「當我們不把「理所當然」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的人生就不會出現「常」與「無常」💡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以下內容皆以本人想法提出,也歡迎格友們友善討論
Thumbnail
以下內容皆以本人想法提出,也歡迎格友們友善討論
Thumbnail
很多人喜歡講論「絶對是非」,認為「對就對,錯就錯,沒有灰色地帶。」這種話語,固然在道德理性、個人修養上,都站得住脚。但是現代社會,已不再是凡事「講求二分」,多半認同「多元價值」,認為:堅守是非理念固然值得尊敬,若能夠通達情理,恐怕更加搏得讚賞。
Thumbnail
很多人喜歡講論「絶對是非」,認為「對就對,錯就錯,沒有灰色地帶。」這種話語,固然在道德理性、個人修養上,都站得住脚。但是現代社會,已不再是凡事「講求二分」,多半認同「多元價值」,認為:堅守是非理念固然值得尊敬,若能夠通達情理,恐怕更加搏得讚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