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專屬的客製化任務表|幫助兒童時間規劃與自律養成
身為 TaskyVenture 的開發者,同時也是一位家長,我有兩個孩子——女兒還在幼兒園,兒子則是小學二年級。一路陪伴他們成長,我在過程中也感受到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需求不一樣,而 TaskyVenture 也因此不斷調整,才能真正貼近孩子的生活。
最初,我只設計了一個「泡泡時間軸模式」,讓孩子像玩遊戲一樣完成任務;後來隨著孩子漸漸習慣,任務數量開始增加,泡泡畫面開始顯得雜亂,所以我又新增了「清單模式」;而最近,因為有家長希望能讓孩子練習自己規劃時間,我決定再推出「排程模式」。
這不只是一個功能的增加,而是希望 TaskyVenture 持續貼近家庭需求、陪伴孩子成長的重要一步,同時也讓整個平台更具完整性。
三種任務模式,陪伴孩子循序漸進養成好習慣
幼兒園 / 低年級
👉 時間軸模式
任務會以「泡泡形式」漂浮在畫面上,孩子只要點選想做的任務,就能開始執行。 搭配語音指引,孩子完全不需要閱讀文字,就能輕鬆理解要做什麼。畫面活潑直覺,像在玩遊戲,非常適合小小孩與任務數量不多的情境。

低年級 / 中年級
👉 清單模式
上了小學之後,孩子會開始需要管理更多事項。清單模式就像待辦清單一樣,能一眼看到今天的所有任務。 完成後只要打勾 ✅,孩子會感受到強烈的成就感,對於養成「做事有頭有尾」的習慣很有幫助。

中年級 / 高年級
👉 排程模式
在一天開始前,孩子可以先把任務安排進「上午、下午或特定時段」,形成一份屬於自己的「專屬任務時間表」。 這樣不只是完成任務,而是逐漸練習 時間規劃,幫助孩子理解什麼是「先後順序」、「時間分配」與「自我管理」。甚至還能匯出排程表,讓孩子檢視自己的計畫與實際執行有什麼落差。

為什麼不是完全讓孩子自己新增任務?
有些家長會問:既然要練習規劃,為什麼不乾脆讓孩子自己新增任務?
答案其實很簡單:
1️⃣ 親子互動
任務的設定過程,本身就是一次親子交流。 家長可以先列出基本任務,或和孩子一起討論,讓孩子在表達與協商中學習如何溝通。這樣比單純放手讓孩子自己操作,更能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學到合作與理解。
2️⃣ 避免沉迷 3C
TaskyVenture 的核心設計,是希望孩子 快速找到任務 → 按下開始 → 去生活中行動 → 完成後回來勾選。
孩子不需要長時間盯著螢幕,就能完成每天的任務。這樣能避免分心,讓 3C 變成工具,而不是干擾。
全新「排程模式」的小驚喜 🎁
這次的排程模式,還有一個小小的巧思。
只要孩子能按照排程完成當天任務,就能獲得一次 抽獎機會!
這樣的設計讓孩子在執行任務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額外的樂趣與動力。
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學會檢視自己的規劃是否合理,培養「規劃 → 執行 → 反思」的能力,這比單純完成任務更有價值。
TaskyVenture 的理念
✨ 不同年齡有不同的任務模式,循序漸進養成習慣
✨ 任務由家長或親子共同設定,讓孩子在交流中成長
✨ 快速完成 → 回到生活,避免孩子沉迷螢幕
幫孩子打造健康的生活節奏,其實就是從每天的小任務開始。
👉 立即免費體驗 TaskyVenture: https://taskyven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