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連假的開始,貍想教育的**「全方位表達工作坊」也首次在台南亮相!這堂課程吸引了許多老師參與,目標明確:有人希望增進自己與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有人想學習如何專業主持會議。短短三小時的課程,含金量滿滿,為與會者帶來了許多啟發。
一、 「表達」的真諦:情理兼具的藝術
課程首先從定義「表達」談起:
- 表(表述):完整清晰地呈現自己的想法。
- 達(傳達):精準無誤地傳遞給對方,讓對方理解。
如何將一件事處理得情理兼具,就是一門需要學習的溝通藝術。
震驚的非語言溝通比例
學員們在課堂中得知,在與人溝通時,肢體和聲音等「非語言」訊息,竟然佔了超過八成的比例!這個數據讓大家感到十分驚訝。原來,比起說話的內容本身,對方可能更專注於接收你的非語言訊息。
二、 聲音的練習與典範的確立
為了有效提升「非語言」表達,工作坊進行了發聲練習,並玩了「用聲音表達猜角色」的遊戲。
一位共學員分享的一段話給人深刻啟發:
「沒有人的聲音是天生難聽的,當你覺得不好聽時,可能只是你還沒找到適合發聲的方式。」
透過反覆練習,眾人不僅找到各自好聽的原音發聲部位,還在角色扮演中,學會如何運用語調、語速等聲情來展演不同身份,讓聲音成為強大的溝通工具。
接著,學員們觀看不同風格的老師影片,思索自己想要成為哪一種典範教師。在回饋環節,大家發現自我認定的類型與他人眼中的形象可能存在差異。透過分享教學經驗,與會者學習如何在課程編組與設計中,逐步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教師樣貌。
三、 會議主持演練:讓對話高效且有共識
因應現場老師們的許願,工作坊還以實際演練示範了如何高效開會和進行引導。學員們學到一套清晰的會議溝通流程:
- 釐清目標:首先確認對方想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 澄清現況:以澄清式提問了解實際情況。
- 思考對策:引導對方思考可行的解決方案。
- 徵詢意願:最後確認執行的意願。
透過這樣的溝通歷程,可以充分了解彼此想法,讓開會成為匯聚眾人智慧、高效達成共識的時刻。
結語
短短三小時的課程,無論是表達方式的技巧、還是開會流程的處理思維,都為參與者帶來了巨大的激盪與啟發!
您在日常表達或主持會議時,最常遇到的挑戰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