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拜占庭弓騎兵

他們至少能從三個方向接觸到遊牧民族的戰法:
從東歐大草原南下的族群(匈人、阿瓦爾人……)
從高加索北側來的族群(可薩人……)
東面來的族群(波斯帝國訓練有素的騎兵隊、突厥人……)
聞名古今的拜占庭聖騎ㄅ……我是說東羅馬全覆裝甲騎兵也會攜帶弓箭,看情況使用弓箭射擊。
——雖說如此,但比起自行訓練上馬奔馳射擊的馬術、弓術,直接雇用遊牧民族好像比較快。所以中後期的拜占庭弓騎兵很多都是突厥系的傭兵。
&
附圖:Fireforge games的兵棋玩偶的紙盒圖,看起來蠻炫的。
&&&
(二)希臘火

拜占庭文明利器,希臘火(Greek Fire)。因拜占庭帝國將其看作軍事機密,製作方式失傳至今。
在中世紀紀載中,很有趣的事情是,他們描述阿拉伯人、十字軍等不同勢力在守城之時,也會搬出「希臘火」。似乎希臘火並非秘傳。
不過若按照拜占庭軍事史學家John Haldon的說法,那時紀載者太過含糊籠統,他們可能只是把所有從天而降的火焰類兵器都統稱為希臘火,並不是真的大家都能使用這項拜占庭秘傳。
這個說法我覺得挺有說服力的。試想如果真的伊斯蘭世界、十字軍勢力遍地都是希臘火,那它的製作方法會至今無人知曉,也是挺奇怪的。
&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Greekfire-madridskylitzes1.jpg"
資料來源:
John Haldon, "Warfare, State and Society in the Byzantine World, 565-1204"
&&&
(三)烏尊哈桑

烏尊哈桑(Uzun Hassan),曾經於十五世紀威鎮一方的白羊汗國蘇丹。一度為鄂圖曼帝國的大敵。
自從學了土耳其語後,才發現他名字蠻好玩的。Uzun 是「長、高」的意思,哈桑在阿拉伯語可以理解為「英俊」。「烏尊哈桑」直譯就是「高個帥哥」。
「偉大的蘇丹,高個帥哥的軍隊來了!」
&&&
(四)君士坦丁堡名字

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在歷史上有很多個名字,包括「新羅馬」、「沙皇之城」、「偉大之城」、「諸城之女皇」等等。但市民日常間有個更簡單了當的叫法:「the 城市」(ἡ Πόλις)。暗喻了君士坦丁堡作為偉大城市的地位。
順帶一提,正因為他們平常叫它「the 城市」,所以才會從「進城去」(εἰς τὴν Πόλιν,eis tin Polin)這句話,衍伸出今日「伊斯坦堡」的名字。
&&&
(五)土耳其語發音特殊規則
土耳其語的e發音對我來說挺神秘的。有一個教科書沒有記載的規則:當該音節最後字母是l、n、r的時候,e要改成像是英文「hat」的a的聲音。
——但首先,有不少例外,例如「立刻(hemen)」就沒改。再來,用耳朵聽下來的感想是,其實也不是真的跟a等同,比較像介於之間,我覺得反而比較接近「ɛ」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