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法 ‧壹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文法翻譯法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GTM

一、理論背景

  • 起源:起源於歐洲的古典語文教學法 (Classical Method),原用於教授拉丁語與希臘語。此法以母語為媒介語,採演繹式教學,重視文法規則的系統講解與書面翻譯練習。
  • 核心理念:語言是文法規則(grammar rules)與字彙(vocabulary)的組合,透過「翻譯」可以培養對語言結構的理解。
  • 心理學、哲學基礎:GTM 並未明確直接建立於心理學、哲學理論,但反映了理性主義 (Rationalism)形式主義 (Formalism) 的教育觀——認為學習語言是邏輯推理、記憶與規則應用的過程,屬於前行為主義時期的演繹式學習模式。

理性主義(哲學取向)強調知識來自理性與推理,而非感官經驗 (experience)。因此學習的核心在於理解與推理。這種觀點延伸到語言學習時,認為語言是一套可被理性分析與掌握的規則體系。學生只要透過演繹式學習(deductive learning)──也就是先學規則、再加以套用──就能逐步理解語言的結構。

形式主義(語言學/哲學)則主張語言是一套有內在結構與規則的形式系統。受此影響,GTM 將語言學習視為對文法與字彙形式的分析。

GTM 結合了理性主義的「以理解為核心」與形式主義的「以規則為中心」兩種觀點。


二、核心特點

  1. 母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老師用學生的母語解釋文法。
  2. 文法重於語用:透過「文法規則→例句→翻譯」的方式學習。
  3. 翻譯為主要活動:學生將母語譯成目標語,或反之。學習活動包括句子翻譯、文法填空、詞彙替換與造句,目的在於培養文法正確性與閱讀理解。
  4. 句子層次的練習:強調準確(accuracy),而非流利(fluency)。
  5. 教材選材:常取自文學、散文、歷史文本,而不是口語會話。
  6. 評量:以書面翻譯與文法測驗為主

三、優缺點

  • 優點
    • 有助於寫作與翻譯能力。
    • 對文法規則、字彙精確度要求高。
    • 適合考試取向的環境。
    • 提供結構化的學習框架,有助於閱讀與文法分析能力
  • 缺點
    • 忽略聽說訓練,難以培養真實溝通能力
    • 學生常只會「知道規則」,不會「實際運用」。
    • 容易導致學習動機低落,因為缺少真實交流。

適用情境: 文學翻譯、學術文本分析、或重視書面語準確度的課程。(GTM 假設外語學習的目的在於理解文學或訓練邏輯思維,而非溝通)

教學目標:培養學生閱讀文學作品與進行書面翻譯的能力,增進對文法結構的分析理解


四、課堂實施方式(範例)

1. 文法講解 → 例句 → 練習

  • 老師:用中文解釋 現在完成式(have/has + p.p.)。
  • 例句:She has visited Japan three times.
  • 練習:學生翻譯中文句子 → 英文。
    • 她已經看過那部電影三次。
    • 我剛剛吃過午餐。

2. 翻譯練習

  • 英譯中
    • The boy reads a book in the library. → 那位男孩在圖書館看書。
  • 中譯英
    • 我昨天寫了一封信。 → I wrote a letter yesterday.

3. 填充 & 造句

  • 填空
    • She ___ (see) that movie twice.
    • They ___ (be) friends since childhood.
  • 造句:用 although 造 3 個句子,並翻譯成中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學片段閱讀 + 翻譯

  • 選取一段簡短文學作品,逐句分析文法結構,並請學生翻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適用情境

  • 語言主要用途:閱讀文學作品、學術文章。
  • 考試取向班級:例如需要應付學測、指考文法題目。
  • 文學翻譯課程:專門培養譯者或語言學習者的精準度。

👉 總結:

文法翻譯法(GTM)= 文法規則講解 + 翻譯練習 + 母語教學

適合精讀與考試,但不適合以溝通為主的課堂。


📘 文法翻譯法(GTM)課堂教案(45 分鐘)

🎯 教學目標

  1. 學生能理解 現在完成式(have/has + p.p.)的結構與用法。
  2. 學生能將中英文句子正確翻譯。
  3. 學生能準確表達。

⏰ 課程流程

1. 導入(5 分鐘)

  • 老師簡單用中文解釋:今天要學「現在完成式」。
  • 舉例:
    • I have eaten lunch.(我已經吃過午餐。)
    • She has visited Japan three times.(她已經去過日本三次。)

教師口語腳本

  • 中:今天我們要學一個新的時態:現在完成式。它用來表示「過去發生的事,跟現在有關聯」。
  • 英: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It is used to talk about past actions that have a connection to the present.

2. 規則講解(10 分鐘)

  • 結構:主詞 + have/has + 過去分詞(p.p.)。
  • 用法:
    1. 經驗(She has visited Japan.)
    2. 持續(I have lived here for 10 years.)
    3. 剛發生(I have just finished my homework.)

教師口語腳本

  • 中:請注意,主詞是 I, we, you, they → 用 have;主詞是 he, she, it → 用 has。
  • 英:Remember: with I, we, you, they → use have; with he, she, it → use has.

3. 翻譯練習(15 分鐘)

  • 英譯中:老師念句子,學生翻譯成中文。
    1. I have seen that movie twice.
    2. They have finished their homework.
    3. She has never eaten sushi.
  • 中譯英:學生把中文翻譯成英文。
    1. 我已經讀過那本書。
    2. 他剛到家。
    3. 我們認識十年了。

教師口語腳本

  • 中:現在我們做翻譯練習,請大家先寫答案,再一起對答案。
  • 英:Now let’s do translation exercises. Please write your answers first, then we will check together.

4. 填充 & 造句(10 分鐘)

  • 填充題
    1. She ___ (be) my friend since 2015.
    2. I ___ (finish) my homework already.
    3. They ___ (visit) Paris many times.
  • 造句題:用 have/has + p.p. 自己造三個句子,並翻譯成中文。

教師口語腳本

  • 中:請用現在完成式造句,然後翻譯。這能幫助你掌握用法。
  • 英:Please make three sentences with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and then translate them into Chinese.

5. 總結 & 小作業(5 分鐘)

  • 總結:今天學了 現在完成式,並練習了 翻譯、填充、造句
  • 作業:翻譯 5 句中文成英文,全部要用現在完成式。

教師口語腳本

  • 中:今天我們學會了現在完成式。請大家回家翻譯 5 句中文句子成英文,全部用現在完成式,下次上課會檢查。
  • 英:Today we learned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For homework, please translate 5 Chinese sentences into English, using the Present Perfect. We will check them next class.

📍 總結

  • 文法翻譯法課堂流程 = 規則講解 → 翻譯練習 → 填充造句 → 文學閱讀(可選)
  • 著重準確度(accuracy),用中文協助理解。

📚 主要參考來源

  1. Richards, J. C., & Rodgers, T. S. (2014).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3rd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Brown, H. D. (2014).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6th ed.). Pearson.
  3. Larsen-Freeman, D., & Anderson, M. (2011).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2nd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Howatt, A. P. R., & Widdowson, H. G. (2004). 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nd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 Kelly, L. G. (1969). 25 Centuries of Language Teaching.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使用AI: Chat GPT

使用內容:輸入英語教學 文法翻譯法基本理論和上課實際情況,並請AI補充內容、整理、寫教案,最後附上參考來源

使用日期:2025/10/0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清月的沙龍
177會員
259內容數
我是清月,歡迎各位來坐坐
清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6
教育學家學習理論比較講義 Detailed Handout on Learning Theorie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1️⃣ Jean Piaget— 認知發展階段 / Cognitive Development Stages 核心觀點 / Key
2025/09/26
教育學家學習理論比較講義 Detailed Handout on Learning Theorie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1️⃣ Jean Piaget— 認知發展階段 / Cognitive Development Stages 核心觀點 / Key
2025/09/20
TTT教學法 (Test-Teach-Test) 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英語教學法。先測試學生的語言能力,再針對其弱點進行教學,最後再測試學習成效。此文將粗略介紹TTT教學法的流程、優缺點、與PPP教學法的差異,並提供一個以片語動詞為例的教案設計。
2025/09/20
TTT教學法 (Test-Teach-Test) 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英語教學法。先測試學生的語言能力,再針對其弱點進行教學,最後再測試學習成效。此文將粗略介紹TTT教學法的流程、優缺點、與PPP教學法的差異,並提供一個以片語動詞為例的教案設計。
2025/09/09
一位高二生因段考成績不理想遭母親責備,與老師分享後引發老師在教學上的反思。文章探討不同類型的回饋對學生的影響,文章也運用AI工具,提供各種回饋的範例。
2025/09/09
一位高二生因段考成績不理想遭母親責備,與老師分享後引發老師在教學上的反思。文章探討不同類型的回饋對學生的影響,文章也運用AI工具,提供各種回饋的範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七 指派範疇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設定推導規則。 推導規則的作用是對某一給定的表式63 進行判定,看它是否一個貫通的表式(或詞構)。就上述英語例句而言,我們只需一個簡單的單向通則 (general rule)﹕6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七 指派範疇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設定推導規則。 推導規則的作用是對某一給定的表式63 進行判定,看它是否一個貫通的表式(或詞構)。就上述英語例句而言,我們只需一個簡單的單向通則 (general rule)﹕6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三 上文的這個思想的淵源來自古希臘文語法和歐洲中古時期經院派邏輯對範疇詞 (κατηγόρημα;英譯: categorematic terms) 與非範疇詞 (συνκατηγορημα; 英譯: synca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三 上文的這個思想的淵源來自古希臘文語法和歐洲中古時期經院派邏輯對範疇詞 (κατηγόρημα;英譯: categorematic terms) 與非範疇詞 (συνκατηγορημα; 英譯: synca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六 公元十六世紀末,威廉.布洛卡 (William Bullokar) 出版了英語的第一本語法書,名為《簡明英語語法》(Bref Grammar for English)。他花了十年才完成了他的語法書,自創了一套正字法。這套正字法以英語發音為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六 公元十六世紀末,威廉.布洛卡 (William Bullokar) 出版了英語的第一本語法書,名為《簡明英語語法》(Bref Grammar for English)。他花了十年才完成了他的語法書,自創了一套正字法。這套正字法以英語發音為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一 語言學的一個分支是對語法的研究,語法的一個分支是對語構 (syntax) 的研究。研究語法的一個方法始於對一個語言的詞彙集裡的成員進行分類,也就是以詞類或詞彙範疇為研究的對象。9 因此如何分類或應該按什麼原則分類似乎是一個重要議題,但傳統語法學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一 語言學的一個分支是對語法的研究,語法的一個分支是對語構 (syntax) 的研究。研究語法的一個方法始於對一個語言的詞彙集裡的成員進行分類,也就是以詞類或詞彙範疇為研究的對象。9 因此如何分類或應該按什麼原則分類似乎是一個重要議題,但傳統語法學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八 中國語的確有一個悠長的文字學傳統,但因其不重視結構,便又不可與梵語的語法傳統和希臘的語法傳統同日而語了。眾多的文獻證據顯示這個傳統綿延至十九世紀末,未有斷絕,但亦沒有超越方塊字的框框。 按上文的敘述觀點,所有古老的語法傳統,包括中國語的「語法」傳統,都集中論述語言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八 中國語的確有一個悠長的文字學傳統,但因其不重視結構,便又不可與梵語的語法傳統和希臘的語法傳統同日而語了。眾多的文獻證據顯示這個傳統綿延至十九世紀末,未有斷絕,但亦沒有超越方塊字的框框。 按上文的敘述觀點,所有古老的語法傳統,包括中國語的「語法」傳統,都集中論述語言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七 廿世紀之前,「grammar」(語法) 是個籠統的用語,十九世紀的歐洲語言學家因為中國語沒有屈折特性而聲稱中國語沒有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個用法,「語法」和「語構」基本上同義。 按另一個用法,語法則包括好幾個領域,如語構 (syntax)﹑語義 (semantic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七 廿世紀之前,「grammar」(語法) 是個籠統的用語,十九世紀的歐洲語言學家因為中國語沒有屈折特性而聲稱中國語沒有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個用法,「語法」和「語構」基本上同義。 按另一個用法,語法則包括好幾個領域,如語構 (syntax)﹑語義 (semantic
Thumbnail
目錄 序 導論: 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1.0 從函數到函數算法 ......1.1 句子成份
Thumbnail
目錄 序 導論: 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1.0 從函數到函數算法 ......1.1 句子成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