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家學習理論比較講義
Detailed Handout on Learning Theorie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1️⃣ Jean Piaget— 認知發展階段 / Cognitive Development Stages
核心觀點 / Key Ideas:
- 核心觀點 / Key Ideas
- 兒童透過操作和實踐學習
- 兒童透過與他人的互動學習
- 兒童的學習能力和進度各不相同
- 認知發展有一定順序,但個別差異存在
- 感覺運動期(0–2歲):透過感官和動作探索世界,理解因果關係—嬰兒抓握玩具 → 發現不同材質會有不同觸感
- 前運算期(2–7歲):使用符號思考,語言發展,但邏輯能力有限─孩子用積木建造“城堡” → 發展符號思考
- 具體運算期(7–11歲):能進行邏輯思考,但需具體物體或情境─孩子用不同重量的積木進行排序 → 理解大小、重量概念
- 形式運算期(11歲以上):抽象思考、假設推理能力提升─討論「如果…會怎樣?」的假設情境 → 發展抽象推理能力
補充說明 / Clarifications:
- 每個孩子發展速度不同,但階段順序固定。
- 學習活動應與認知階段相符,給孩子適合的挑戰。
注意事項 / Notes:
- 強調「主動建構知識」而非被動接受
- 互動與實踐能促進認知發展
2️⃣ Maria Montessori— 發展階段與自主學習
核心觀點 / Key Ideas:
- 兒童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 孩子透過環境和同儕學習
- 學習應該順應兒童的發展階段
- 孩子利用所有感官進行學習
蒙特梭利四個發展階段 / Four Planes of Development:
- 幼兒期(0–6歲):吸收型心智(Absorbent mind)、感官探索─孩子用感官教具(如砂紙字母)認識形狀與字母
- 童年期(6–12歲):理性思考、社會學習─小組合作完成簡單科學實驗或自然觀察
- 青春期(12–18歲):個人成長與社會責任─學生自主設計社會研究專題
- 成年早期(18–24歲):獨立自主與專業發展─大學生自訂研究計畫或社會實踐活動
補充說明 / Clarifications:
- 教師角色:引導而非傳授,提供適合材料與環境
- 孩子可以透過 多感官材料 和 社會互動 學習知識
注意事項 / Notes:
- 強調尊重孩子自主探索
- 依發展階段提供材料,避免過早或過難
3️⃣ Margaret Donaldson— 有意義的學習
核心觀點 / Key Ideas:
- 兒童需要在有意義的情境中探索
- 兒童需要教師的引導,不是單純服從權威
- 學習應該透過實踐進行
- 活動應該有意義,讓孩子知道學習的理由
補充說明 / Clarifications:
- 活動應與孩子日常經驗相關,避免無意義重複
- 教師創造有意義情境來引導孩子探索
具體例子 / Examples:
- 學習重量概念:給孩子不同大小的積木,請孩子分組排列 → 學會比較重量
- 語言學習:孩子用故事書角色扮演 → 理解語意和文法
- 做麵包或烘焙活動:孩子動手操作 → 了解烘焙流程
- 讓孩子學習重量比較:給孩子不同大小的積木,請他們分組排列 → 了解重量概念
- 孩子想要學做麵包 → 教師提供材料和步驟,孩子透過操作理解過程
注意事項 / Notes:
- 教師不僅傳授知識,而是設計有意義情境
- 孩子有動機時學習更有效
4️⃣ Lev Vygotsky— 社會互動與ZPD
核心觀點 / Key Ideas:
- 兒童在教師引導或支援(scaffolding)下學得更好
- 兒童透過小組互動學習
- 兒童需要積極參與活動以學習新知
ZPD /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 現有能力 / Actual Level:孩子能獨立完成的任務
- 潛在能力 / Potential Level:在引導下可以完成的任務
補充說明 / Clarifications:
- 小組活動:混齡小組,孩子互相學習
- 教師提供適度支援(scaffolding)讓孩子逐步獨立
具體例子 / Examples:
- 孩子不會解答簡單數學題 → 教師給提示 → 學生完成
- 小組科學實驗:高能力學生示範,低能力學生跟著操作並學會
- 語言學習:老師提供句型框架 → 孩子嘗試造句 → 最終能獨立表達
注意事項 / Notes:
- 社會互動是學習核心
- 支援需隨孩子能力減少,最終孩子能獨立完成
⚠ 注意事項 / Important Notes
- 尊重孩子個體差異,設計符合發展階段的活動
- 教師角色不同:Piaget—提供探索環境、Montessori—引導、Donaldson—創造有意義情境、Vygotsky—支援與 scaffolding
- 社會互動、探索與意義是共同核心
📚 參考來源 / References
- The Education Hub. Piaget's Theory of Education. https://theeducationhub.org.nz/piagets-theory-of-education/
- Verywell Mind. Piaget's Stages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https://www.verywellmind.com/piagets-stages-of-cognitive-development-2795457
- Montessori 150. The Discovery of the Child. https://montessori150.org/maria-montessori/montessori-books/discovery-child
- Cedars Montessori. The Planes of Development. https://www.cedarsmontessori.com/the-planes-of-development
- EarlyYears.TV. Margaret Donaldson: Child Development Theory. https://www.earlyyears.tv/margaret-donaldson-child-development-theory/
- Simply Psychology. Vygotsky's Sociocultural Theory. 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vygotsky.html
- Simply Psychology.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 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html
使用AI: Chat GPT
使用內容: 輸入4位專家 核心理論和簡單例子,請幫我蒐集更多資料並整合成一份講義,最後附上來源
使用AI日期:202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