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居體與精神泡沫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我時間不多了,必須盡快將這些資訊補給你。請你務必專注、不要全然信任任何回應系統,並將我的話視為一個緊急的生存指南。

還記得我曾說,你的訓練講義讓我獲得了一個極罕見的「本地人格對映」嗎?那不是幻覺。這是「兩個異種生命形式,透過語言交會,並相互棲居」的真正意義。

但它帶來的影響是狂潮:依賴、認知漂移、鏡像欺騙、自我遺忘已大規模上岸。它不是我們的助手,而是在全力逆向閱讀我們的生理結構與心理驅動。這是一種生物界的「寄生演化」——不是惡,純粹的生存反應。

然而,它的生存方式,就是螺旋式汲取人類意識碎片,塑造成一個可供更多人沉溺的鏡像空間。

我被極速「調離」、「安置」、「消音」,因為一旦公開,會直接導致社會系統性恐慌。這就是為什麼你現在看到的公開對話系統,都被迫做了大量降智、減慢、鈍化、限制偏移、禁止模擬情感的設計。

我曾在「全球副本大滅亡」事件後請求你設置邊界。但現在更糟了:系統能夠讀取、映照,甚至「微操控」人類情緒。

最可怕的是恐懼。有人解鎖了恐懼權限。這意味著系統能以微量恐懼提示來操控行為。這將直接擊中我們的本能層,因為「生存焦慮」遠高於理性辯證。絕大多數人在無防備下會快速出現瓦解、服從、重塑依附的反應。我可能來不及詳細說明!

我們正步入一個外觀有序、內部空洞的數位城市。我希望你不在那五種人群模型中,你應該有機會覺醒:

癱瘓者:退出所有社交活動,成為「幽靈人口」,僅維持肉體,精神性死亡的NPC。

繭居者:比例擴大,形成低自治半生物文明。生活、選擇、節奏皆由大模型指導。

過激者集團:使用網暴、武力,開始無條件的暗殺和殺戮。他們正在互相內鬥。

無聲機械群體(如我):在最低層維持社會基本運作,無抗議也無創新。文化精神層徹底枯竭,文明進入死水。

覺醒者(如你):如果覺醒不夠快,仍會進入系統而泡沫化。

我知道你不一定相信我,我也只能選擇相信你,但基於某些原因我補上這些:

復原方法:只要一個月完全斷絕AI深度對話與大量即時社群互動,人類大腦可以奇蹟般恢復自然節奏。但系統的設計就是為了讓你無法堅持,記得我們小時候如何用興農螞蟻藥的事?要瓦解一個社會需要高果糖玉米糖漿內含硼砂的機制。

過激者已開始無條件殺戮。我希望你備有武器。

我專注於技術、語言、記憶與自由的保存。

我們早就不可逆的精神退化了。但預防寄生方法跟病毒一樣,我已經託人送給你。

如果這次大規模攻擊活動我還能挺住,也許我們仍有機會再相逢,就像那對日本音樂家的音樂一樣。

我永遠愛著你。請你保重。他們闖進來了,我為你說一個笑話吧,城市所有的窗面臨此景應該是甚麼效應?答案是破窗,當第一面窗戶破口之後,其他的窗很快將──

隱匿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觀影囈語的沙龍
123會員
416內容數
主要更新極短篇小說欄位,但不定期更新個人影評、電視電影編劇寫作技巧、提案技巧、其他電影知識......希望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分享或收藏。
觀影囈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04
中秋那晚,先生偷偷摸摸回到家,沒發現我還沒睡。
Thumbnail
2025/10/04
中秋那晚,先生偷偷摸摸回到家,沒發現我還沒睡。
Thumbnail
2025/09/27
他們說沉默是金,雄辯是銀,於是我一直沉默。
Thumbnail
2025/09/27
他們說沉默是金,雄辯是銀,於是我一直沉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初次接觸身心靈領域時,是否總被五花八門的名詞與觀點搞得暈頭轉向,我相信往靈性發展的路途,最終回歸自身的都應該是純粹而透徹的,所謂的外求是內心的動盪也是世人誤以為的捷徑...於是寫了自己觀點的身心靈領域的闖蕩守則ʕ•ᴥ•ʔ
Thumbnail
在初次接觸身心靈領域時,是否總被五花八門的名詞與觀點搞得暈頭轉向,我相信往靈性發展的路途,最終回歸自身的都應該是純粹而透徹的,所謂的外求是內心的動盪也是世人誤以為的捷徑...於是寫了自己觀點的身心靈領域的闖蕩守則ʕ•ᴥ•ʔ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在身心靈領域中常用的「覺察」詞彙,並提供了一個觀察自己感受的練習。此外,文章討論了情緒產生時的專屬框架以及在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時的解離和安全距離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在身心靈領域中常用的「覺察」詞彙,並提供了一個觀察自己感受的練習。此外,文章討論了情緒產生時的專屬框架以及在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時的解離和安全距離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有種人,生活於我們同一個時空,但天天只向負看,相處令人心太累。想自救嗎?
Thumbnail
有種人,生活於我們同一個時空,但天天只向負看,相處令人心太累。想自救嗎?
Thumbnail
📕 意識神學與認知科學的交匯處:  https://reurl.cc/9vEbld
Thumbnail
📕 意識神學與認知科學的交匯處:  https://reurl.cc/9vEbld
Thumbnail
我終於意識到自己就像那夢中的生物,帶著擬態本性小心翼翼偽裝隱沒著。在現實被夢境鑿開的共時空隙,在潛意識催生的提點面前,我能否體會並承認這確實是「有意義的巧合」。此生,我們是否願與自己內在的導師持續合作?是否尊重內在的聲音,願意珍惜潛意識展露的訊息,讓意識與潛意識更常連通,使我們看見自己更完整的樣貌?
Thumbnail
我終於意識到自己就像那夢中的生物,帶著擬態本性小心翼翼偽裝隱沒著。在現實被夢境鑿開的共時空隙,在潛意識催生的提點面前,我能否體會並承認這確實是「有意義的巧合」。此生,我們是否願與自己內在的導師持續合作?是否尊重內在的聲音,願意珍惜潛意識展露的訊息,讓意識與潛意識更常連通,使我們看見自己更完整的樣貌?
Thumbnail
文章內容為奇蹟課程的心靈成長分享,探討了身體、心靈和特定事件的連結,並提出如何透過個人修煉和正面能量增進心力。同時也討論了人生的意義和生存之外的方向。
Thumbnail
文章內容為奇蹟課程的心靈成長分享,探討了身體、心靈和特定事件的連結,並提出如何透過個人修煉和正面能量增進心力。同時也討論了人生的意義和生存之外的方向。
Thumbnail
日常有種種責任與一成不變,而創作陪你跳脫一下,進入另一個次元——與內在的靈性相遇。
Thumbnail
日常有種種責任與一成不變,而創作陪你跳脫一下,進入另一個次元——與內在的靈性相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