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在爬山時收聽夏韻芬在中廣的廣播,她的聲音洪亮、充滿能量。她早期在非凡財經台主持節目,印象非常深刻,也常在大型論壇看到她主持活動,可說是資深媒體人。她在中廣節目中有一個我最喜歡的系列,就是訪問張宏昌先生,談台灣集團公司的歷史背景與發展,非常有趣也有深度。
為什麼由夏韻芬來寫《說話課》?其實她在世新大學也教授與傳播、公關相關的課程,具備豐富的理論與實務經驗。這本書是我在一兩年前讀的,最近重新複習。
「會說話,不是為了討好別人,而是為了讓自己過得順心。」——這句話正是本書的核心精神。【一、說話的哲學與目標】
說話不是單純的技巧,而是洞察。真正的說話能力,來自對自己與他人的內在理解;透過覺察與同理,才能說出打動人心的話。
・建立人設與信任:說話課的核心在於建立獨特人設,贏得信任與好感,讓聲音成為個人品牌。
・舒服自在:好的說話不是攻擊或討好,而是讓人感到自在、放鬆。
・語言沒有回收鍵:每一句話都代表人格與人生觀。說出去的話如潑出的水,無法回收;一個人怎麼說話,就怎麼生活。
【二、溝通的關鍵策略】
1. 幽默的力量:幽默是社交智慧的展現,不僅能讓氣氛輕鬆,更能顯出一個人的涵養。
- 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幽默,但幽默的人智商一定不低。
- 三大功能:化解情緒、連結關係、成為破冰橋樑。
- 最有效的是「自嘲式幽默」:能化解緊張,也展現自信與親和力;能笑看自己的不完美,別人更願意靠近。
2. 社交策略與真誠原則:
- 建立主場優勢:找到自己最自在的說話節奏,不必模仿他人。
- 真誠為本:真誠是最強策略。假笑或模仿容易露餡,反而適得其反。
- 四個鏡射技巧:在破冰時,適度鏡射對方的「語速、姿態、用詞風格與情緒狀態」,自然建立連結。
- 沉默的力量:說話留白同樣重要,適時停頓能讓對方有空間思考與回應。
3. 三V法則與五感體驗(7-38-55):
- Visual 視覺 55%:表情、儀態、眼神與肢體訊息,往往比文字更有力量。
- Vocal 聲音 38%:音調、語速、語氣起伏;同一句話,不同語氣效果天差地別。
- Verbal 語言 7%:字詞內容本身僅占一小部分。
所以重點不是「說什麼」,而是「讓人怎麼感覺」。
4. 日常延伸練習:
- 陳述三部曲=事實+感受+需要。例:「已經一點了(事實),我肚子好餓(感受),我想先吃飯再工作(需要)。」
- 聽真話:把形容詞拿掉,看清訊息核心,穿透情緒迷霧。
- 改變語氣:用問句代替命令句。「可以幫我……嗎?」比「你去……」更容易得到正面回應。
- 表情訓練:養成自然、自信、泰然的微笑;每天照鏡子練習三分鐘。
- 故事力:持續收集並打磨你的生活故事,讓說話更有溫度與記憶點。
【三、四種溝通人格與應對策略】
・孔雀型:熱情率真、理想導向。→ 先寒暄再進主題,展現熱情與認同。
・貓頭鷹型:分析力強、求真務實。→ 提供明確數字與邏輯,語氣中庸穩定。
・無尾熊型:穩定合作、重情重義。→ 耐心聆聽、穩健應對,給足安全感與時間。
・老虎型:果斷直接、行動導向。→ 直陳重點、避免贅言,珍惜時間、講求效率。
懂對方,才能說對話;用對方最能接受的方式對話,是說話高手的基本功。
【四、說話的高階境界:用話建立信任】
・解決問題:說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展現口才的舞台;每一句話都應有目的與價值。
・被理解感:讓對方覺得被理解,勝過雄辯。
・贏得人心:不追求贏得爭論,而是贏得人心。真正厲害的說話者,懂留白、懂謙遜,也懂給對方台階。這不是軟弱,而是成熟的智慧與修養。
【五、行動建議】
1. 每天一句自我練習:用一句話讓對方開心或釋懷;對家人的關心、對同事的鼓勵、對陌生人的友善問候。
2. 觀察高手說話:看他們如何留白、轉折與經營語氣;注意停頓、眼神、手勢,以及回應方式。
3. 說話日記法:記錄今天說過的話,反思語氣與效果;哪些說得好、哪些可改進,每天進步一點點。
結語:說話練得好,人生會順一半。良好的溝通能力,能替我們打開無數扇門、化解衝突、創造機會。就從今天開始,每天練習,你會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