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以來,Amazon Web Services(AWS)在量子領域的角色,主要是提供雲端平台讓研究者接入其他廠商的量子電腦,例如 IonQ 或 Rigetti。然而在 2025 年 2 月,AWS 宣布推出自家設計的首代量子晶片 Ocelot,這不僅是一項產品發表,更是 Amazon 正式從雲端基礎設施跨入量子硬體的宣言。
Ocelot 的目標並不是追求量子位(qubit)數量,而是挑戰量子電腦最棘手的核心問題:誤差修正(error correction),也就是如何讓量子運算在現實世界中變得可控。
量子狀態極為脆弱,任何微小的干擾都可能造成計算錯誤。AWS 希望透過新的硬體設計,在保持準確性的同時,大幅減少實現誤差修正所需的硬體負擔。換言之,Ocelot 是一項技術可行性驗證,證明這條路確實能走下去。貓與電路:Ocelot 的雙層架構

Ocelot 晶片僅約一平方公分,內含九個量子位(qubit)。其中五個是所謂的「cat qubits」,靈感來自量子力學中薛丁格的貓,代表能同時存在於「0」與「1」疊加狀態的量子記憶單元。這些 cat qubits 是由鉭(tantalum)構成的微小空腔結構,用來困住微波光子,保持穩定的量子態。
其餘四個則是傳統的 transmon qubits,它們負責監測與控制 cat qubits 的狀態。Transmon 是目前最常見的超導量子位架構,核心元件是 Josephson 接面,一個能讓電流在超導狀態下量子化震盪的結構,讓電不只是傳導,而能被量子化地操控。它的優點是製程成熟,能與既有半導體工藝結合;但也容易受雜訊影響,因此必須在極低溫下運作並依賴頻繁的誤差修正。
AWS 的設計讓這兩種 qubit 各司其職:cat qubit 儲存資訊、transmon 負責監測與操作。這樣的雙層架構能讓錯誤更單純、更可控。在量子計算中,錯誤大致分為兩種:
- bit flip:0 與 1 顛倒
- phase flip:量子波的相位出現偏差
傳統量子電腦需要同時防範兩種錯誤,因此誤差修正演算法極其複雜。Google 在 2024 年為了糾正一個「被保護的量子位」,必須動員 105 個物理 qubit。AWS 的 Ocelot 透過特殊結構設計,使錯誤主要集中在 phase flip。這意味錯誤型態變得可預測,修正機制也能針對單一類型進行優化。當錯誤不再是隨機噪音,而是方向明確的偏差,就能設計更簡潔而高效的防護。因此,Ocelot 只需 9 個 qubit 就能完成相同的誤差修正任務,這是硬體效率上的重大突破。
AWS 之所以能做到這點,關鍵在於他們重新設計了量子邏輯操作的核心 C-NOT 量子閘(Controlled-NOT gate)。在傳統電腦中,「NOT」閘會把 0 變成 1、1 變成 0;而在量子世界中,C-NOT 是一種雙量子位操作:只有當控制位為 1 時,才會翻轉目標位。AWS 的團隊確保這個操作不會額外引入新的 bit flip 錯誤,使整體錯誤仍以 phase flip 為主,維持簡化修正的優勢。
從材料到演算法
AWS 的量子硬體負責人 Oskar Painter 形容,Ocelot 的開發是一個全層次挑戰(full-stack problem)。為了製作出穩定的 cat qubit,研究團隊必須在矽基板上精準沉積鉭薄膜,減少原子級缺陷;在電路層,他們重新設計了微波線路與控制方法;在演算法層,則需配合這種新架構重新編碼誤差修正邏輯。 這是一場從材料、製程到數學演算法的整合實驗。
整體成果發表於《Nature》,證實這種 cat–transmon 結合的架構能以更少硬體達成可行的量子糾錯。AWS 的路線與競爭對手顯然不同。Google 與 IBM 仍堅持以 transmon 為主的超導量子電腦;法國新創 Alice & Bob 則與 AWS 採相似的 cat qubit 架構;微軟則選擇更具野心的「拓撲量子位(topological qubit)」路線。拓撲量子位的概念源自量子物理中的拓撲態理論,藉由粒子的集體性質來儲存資訊,使量子狀態不易受外界干擾。
理論上這種設計幾乎不需誤差修正,但仍停留在早期實驗階段。微軟近年才展示能穩定控制馬約拉納準粒子(Majorana particle)的原型。在這樣的格局中,AWS 的 Ocelot 代表的是一條工程可行的「中間路線」:比 transmon 更穩定,又比拓撲量子位更接近量產實現。
從 9 顆 qubit 開始的長征
目前的 Ocelot 僅能視為量子記憶的示範。下一步,AWS 將嘗試擴充 qubit 數量、延長相干時間,並開發晶片之間的連結技術。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業界普遍估計,至少需要上千到百萬 qubit 才能執行實際有用的計算任務。
然而從商業角度看,Ocelot 的出現代表 Amazon 正在為量子雲端的未來鋪路。就像當年 EC2 讓創業者能租伺服器啟動業務,未來的 AWS 也可能讓開發者以租用的方式獲取量子算力。
Painter 說,這個「貓量子位」原本只是實驗室內的副專案,但如今已成為 AWS 的主線工程。當雲端巨頭開始自己打造量子晶片,算力競賽也將從晶片與電力的戰場,延伸到量子材料與低溫工程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