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曾經擅長的事情,或者曾經抱有熱誠的事情?若你曾經視這些事情為自己重要的一部分,那麼魚豊的《一百公尺。》可能是一部值得你觀賞的作品。雖然作品的主題是跑步,但它是借跑步描寫了在「天賦」和「熱情」路上會遇到的壓力、質疑和迷失。
一直都很喜歡魚豊的《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得悉他的另一部作品《一百公尺。》會以電影的形式上映後,便跑了去看。這次的觀後感是基於電影來寫。(下面有劇透。)

電影《一百公尺。》
只要在一百公尺內跑得比誰都快,就能解決人生全部問題。
富樫天生跑得快,在賽跑中贏過許多獎項,不過他並沒有因此喜歡跑步。小宮則是天生沒甚麼長處,會跑步逃離日常的問題,直至遇上富樫,告訴他一百公尺跑得快就能解決全部問題,因為富樫就是靠跑得快而人生過得順遂。在富樫的指導下,小宮跑步的表演有所進步,甚至對跑步充滿熱誠。直至一次二人賽跑,富樫輸了給小宮,才認真的看待跑步。

只要是決定靠這段距離生存
上到初中,富樫雖然還是跑得很快,但他意識到自己一直在靠天份,跑步上沒甚麼進步,甚至開始逃避跑步。另外,仁神在父親壓力和傷患下,也停止了跑步。故事中一直呈現的感覺是,要一直保持着第一名,因為他身邊的事物,甚至自我認同,是建基於他快得快,如果某刻他不再跑得快,他身邊一切都會瓦解。為此要一直保持第一名是相當大壓力的。
另外,我中途一邊看一邊覺得,運動員好大壓力。比賽前後都有評論員預計賽果和評價運動員的表現,作為大熱選手他人期望你有好成績,萬一失準了又會不斷被人評價,真的需要好好調整狀態。

不安的情緒,不應該去處理
(財津說了一大段說話,前一句還未消化完就跑了去下一句,以下是我對較能理解的部分的解讀:)
面對重大事情,偶有不安焦慮的情緒,財津的解答是不用令自己不緊張,這是面對挑戰正常的情緒。我覺得他那段說話就是這個意思,不安不是不好的情緒,是代表你在挑戰自己,感到安逸反而可能是你沒有挑戰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有機會失敗有機會成功,是令人生有趣之處,事事成功反而無趣,在有得失的情況下挑戰成功才會快樂。所以擁抱緊張感,享受着過程去挑戰吧。

直視現實,然後再逃避現實吧!
海棠那段「逃避現實」的哲學,大概很多人也很印象深刻。作為萬年老二,別人都認為是財津或小宮勝出,但海棠偏偏一直相信自己有機會贏。直面現在就是不及財津和小宮的水平,再努力「否認」這個現實,努力突破這個現實。最重要的,還是不要因為害怕而逃避,要理解清楚實際情況,因而努力去改變。

有人會因為區區一百公尺毀掉自己一生

隨著年紀長大,富樫的身體狀態沒年輕時好,跑步表現也不是職業選手中最優秀的那批。這裡是故事與現實碰撞的一段。要為生計勞碌,可能不能再當職業選手,把一生都奉獻給一百公尺,最後可能甚麼都沒有。把自我認同和一生都建立在跑步之上,不能再跑時感覺人生都瓦解了。
我覺得這是所有想實踐自己理想的人都會遇到的碰撞,發現自己並沒有想像中優秀,質疑自己是否適合這樣繼續,回頭一看發現自己把時間都花費在這裡,除此之外甚麼都沒有。
我到底,是為了甚麼在跑步?
富樫發現跑步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甚至成為困擾的原因,小宮雖然一直靠計算努力刷新紀錄,卻享受不到跑步的樂趣。他們都疑惑自己到底是為了甚麼在跑步。故事結尾給出一個簡單直接的回答:享受跑步本身,以及有他人跟自己競爭的樂趣。
電影美術
電影最令我讚嘆的部分,應該是真的有種在看田徑比賽的感覺。由他們每位選手有各種準備姿勢,起跑後快速的感覺,人物的表情特寫,每位選手的速度和反超前,都令人看得非常投入。
不少場景的人物走動非常生動,電影中是運用了一種叫「轉描」(rotoscope)的技法。轉描即先請真人演繹動畫的動作,及後在上方描繪那些動作。其中一個著名的例子便是早期的迪士尼動畫。但它跑步的場景並沒有全部運用轉描,當要表達人物情緒時,還是用回一般的動畫作畫,人物的表情得以放大,能同時感受到臨場感和情緒。
另外有不少畫面以更加繪畫的方式呈現,例如雨中跑步、小宮的腳等等,令畫面豐富起來。

後感
《一百公尺。》的內容不止適用於跑步還適用於不同的興趣和目標。「為甚麼而跑?」也像是在問「為甚麼而活?」。我相信不少人也有比較擅長的事情,或感興趣的活動,小時候或曾經想過未來從事類似的職業。可是當有一天做擅長的事情,發現水平跟人比較上來沒有特別突出時,就開始自己能力,想逃避不做。自己的自我認同是建基於「擅長xx的人」之上,當我開始不擅長xx時,我又是誰?或許曾經對某事非常有興趣,享受的是純粹的快樂,但當自己因想進步而開始認真鑽研時,發現難關很難跨越。面對昔日興趣時,只有追求卓越的痛苦,缺失了當日的快樂。我認為富樫和小宮,分別就是面對「天賦」和「熱情」的難題。故事中解題的方法也相當「直接」:認清現實,感受最純粹的過程的喜悅,問自己為甚麼而跑。
整體來說感覺還不錯,我尤其喜歡它的主題曲,有種在不順遂時期還想繼續努力的感覺。
不過還是有兩點觀感不太好的。看過劇場版後,聽到有些人說跟漫畫有些差別,於是大概看了看漫畫頭幾話。嗯,感覺改動蠻大的。最主要還是把富樫對抗美式足球部,以及小宮高中時被欺凌的情節刪掉。富樫的內心讀白沒了,不過我覺得這還不致於令到觀眾難理解富樫這個角色。反而是小宮整個角色的立體度沒了,變了由頭到尾都很陰沉的角色。不過我理解是電影篇幅所限刪掉了,畢竟太多角色觀眾又要分神去記,內心獨白又可能影響跑步那種爽快的節奏。
另一點是,我觀看到中後段,感覺就是一堆角色出來說「大道理」,還要是不好理解那種。我認為主要是因為說得太多說得太快,欠缺故事情節鋪陳,令那些說話不好理解。

電影特典
雜談
最近有好多我有興趣的電影上映,所以未來應該還會有幾篇影評。我也很喜歡魚豊的《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待我把前兩篇文的最後部分寫完後,應該就會是《地》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