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生命不需聲張,只在陰影裡完成自己的光。它們的出現,提醒我們:奇蹟從不屬於喧鬧,而屬於專注凝視的心。 當清晨的陽光尚未完全照入窗邊,花盆裡二度出現意想不到的植物。那是奇異的小傘——色澤鮮黃,表面覆著細細的粉,如曙光灑落在琥珀上。它從泥土深處探出,微微彎曲的柄托起圓潤的傘面,姿態柔軟而堅定,彷彿在靜默的世界裡宣告自己的存在。 這是一種常被誤解的植物----Leucocoprinus birnbaumii,俗稱黃鬼傘。之前曾為此物撰文作為記錄。今日再次邂逅,覺得別有感受,不兔辭費,再作一篇。它既不是花,卻比花更細膩;也不是草,卻常以驚人的速度冒出。它偏好潮濕與溫熱的環境,往往伴隨腐植的氣息出現。有人驚訝、有人不安,甚至有人急著清除。然而,它既非入侵者,也非災兆,只是一場微觀世界的短暫顯影。 黃鬼傘並不依附於植物,而是以分解有機物為生。它的存在,說明盆土中的生命循環正在運轉——在那些看不見的根系與腐葉之間,真菌的網絡正靜靜呼吸。它的「黃」,其實是一種自然的語言:在潮濕、陰暗之處,依然有能將腐敗化為生機的力量。 然而,美麗常帶著界線。黃鬼傘雖光彩奪目,卻含有毒素,不可食用。它的艷黃,是自然的警戒色,是生存策略的結果——提醒我們,親近自然並不意味著佔有,欣賞應當帶著敬畏。這樣的美,屬於距離之內的凝視,而非觸手可及的擁有。 更令人著迷的,是它的短暫。它往往在幾天之內出現、開展、枯萎,速度快得幾乎無法捕捉。有人認為那是「一夜之花」,但它其實不是花——它只是完成了自身的生理使命:釋放孢子,傳遞延續的可能。之後,它就安然地傾倒,歸於泥土。 這樣的生命方式,讓人想起許多瞬間——一段無預期的緣分,一個短暫的念頭,一次從陰影中綻放的勇氣。
人往往以為長久才有價值,卻忽略了短暫也能深刻。黃鬼傘教人看見另一種節奏:即使生命不長,也能有屬於自己的亮度。 當它靜靜佇立在虎尾蘭旁、和大葉落地生根同茁長,我忽然覺得那畫面有某種寓意。兩種生命,一靜一動;一根深葉厚,一柔黃輕盈。它們並不競爭,只各自完成存在的任務。那一刻,我彷彿聽見大地的低語——「每一種生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成全世界。」

在落地生根旁茁長


在虎尾蘭邊依偎

